帶銙
形制與唐代相同,圖紋裝飾中看不到胡人形象,而是更多地取材於漢族文人賢士、道家人物,並且用舒展圓潤的長條衣紋線代替唐代繁密生澀的短陰線。
同時遼金時期又有浮雕、透雕動物、花鳥以及春水、秋山紋的玉旄等,形象逼真自然,很有趣味。有的在其下方還有扁圓形環可掛系物體現北方民族禮儀習俗。
冠
江蘇吳縣出土一件,造型基本為方圓形,四面分別雕出重疊的蓮花瓣,冠頂由兩片荷葉舒卷相合而成,冠之左右貫穿一孔,以供發笄插入。
印
南宋史繩祖墓發現一件,為扁方體,印鈕圓雕一臥式小獸,刻畫簡練,臀部渾圓,整體造型僅具大致輪廓。腹下鏤空,縱向設有一穿。
杯
有圓形、花瓣形、多邊形等。單柄者,常雕成龍首或鏤空的拱背爬伏龍形。也有的杯體以荷葉為型,以卷曲的花葉梗莖為把柄,設計十分巧妙。杯面或光素,或飾有當時流行的花鳥動物紋。
筆架
近長方形,上邊碾磨出凹形置筆孔,或雕成高低不同的小山峰,形制比較簡單,有的筆架側面,還刻有海水等紋飾。
硯台
與石硯造型相同,呈風字形。器體光潤細膩,墨池為斜面,硯底前端有兩個矮足。
兔鎮
隨著宋代玉質文房用具的興起,玉鎮紙也開始出現。
史繩祖墓出土的一件兔形鎮,其形作伏臥狀,雙目前視,長耳垂搭於背部,體態渾圓肥胖,四肢及頸部輪廓均為斜磨的寬陰線,邊緣則刻畫著排列整齊而且密集細小的短陰線。
特別是頭部眼、耳、頸等的刻畫,真實可愛,是宋代像生動物的代表作。
童子像
宋代玉雕兒童形象,極為生動可愛。一般頭部較大,前額寬闊,後腦勺隆起,五官比較集中,直鼻小口,滿臉稚氣。身穿短衣長褲,有時褲子上還裝飾有十字紋、米字紋等。
造型多圓雕,或手持蓮花,或作遊戲狀。衣裙處常見三、四刀剛勁見鋒的陰線。
玉獸類
獸類多做伏臥式造型。總體比例恰當、結構精當、寫實性強。如羊鹿馬,都是神形俱佳,耐人尋味的。一般動物軀體的輪廓線都是簡單明了的,碾磨的過程也很細膩。
尤以動物臀部,胸部和背部圓渾有光,流露出瑩潤玉質之美。而且頭的刻劃,也比較細致,在五官刻畫上逼真傳神、動靜結合、非常可喜。
另外四肢小腿和尾端還有一根短陰線以顯示皮毛。小件墜飾中,多數背腹穿孔,且孔口大,部份稍長方形。
玉魚
宋代魚的形態,大多是仰首翹尾身體跳躍。通常用圓點和圓圈作魚眼、魚身光素或斜格紋裝飾,有的也經常和花草互相纏結在一起,表現出調皮好動的氛圍。分水鰭內部多裝飾著三四道筆直而強勁的陰線,尾和背鰭上的紋路也排列得井井有條,絲毫沒有淩亂之感。
整體的形態和神態都非常逼真。然而,還有一些魚形體態比較肥闊、扁平、沒有動感,琢磨工藝卻是十分考究。
神獸
基本沿襲了漢代辟邪的造型,頭上有角,雙肩生翼,但動感減弱並多作伏臥形。其頭部略方,前唇平齊,嘴角常見二、三條露鋒的小陰線。眼多為雙線方框,內有一小圓圈表示瞳孔。
不過也有圓或橢圓狀眼型。神獸軀體不如唐代豐滿,但仍然是骨骼健壯,肌肉凸出,很有力度。四肢彎曲近方折,小腿部位刻有整齊細密的短陰線。爪指尖銳鋒利。腰間出現了砣碾的肋骨,背部也常見既起伏不平又渾然一體且呈弧圓的珠狀脊骨,表現了宋代玉器細致,寫實的藝術風格。
人面神鳥
這種人面鳥亦稱迦樓羅神鳥,造型多為圓形浮雕,正面主要突出了曲置於頜下的手臂和人的頭部。頭上以陰線刻畫的細發用勾形發箍束紮,面部五官較為醒目,火焰眉,棱形眼,蒜頭鼻及耳下垂墜之環,均刻畫的十分細致。
裝飾瞳孔的嵌物多已遺失,眼中常為小點圓坑。兩側平展的雙翅和體後漂亮的扇形尾上,分別用長短不一疏密有致的陰刻線琢飾出翎羽細毛。底部內凹,鉆有穿孔,可能為嵌飾之物。此器盛行於遼金時期。
飛天
與唐代相似,五官較為秀巧甜美,身下雲朵之尾較唐稍長。遼金時,飛天頭部出現變化,有的戴上了平頂帽,有的長發垂後,頭頂還生出一長角,甚至還有的飛天面作男相。一般雙足裹於裙內,或作簡單刻畫。
龍紋佩
多透雕成片狀,並常與雲紋花草相伴。龍體多光素,曲頸拱背,周邊刻有短陰線,有的在背部還刻有一條陰線表示脊骨。龍首高昂或平視,張口,嘴角不如唐龍開闊,肩部常飾飄拂的火焰狀飛翼。造型團臥者,足爪拳握。騰飛者,三爪平伸。器體和畫面不但玲瓏剔透,而且比較秀美。
花鳥佩
造型常見鳳鳥銜花或雙鳥對舞、追逐狀,並多與鏤空的雲朵、花草相互纏連。工藝手法追求形似、逼真的藝術效果。一般禽鳥多為圓點眼,少數也有圓圈和三角形眼等。腹部輪廓邊緣常排列一周短小細陰線,刀工剛直鋒利。
而伸展的雙翅,除了飾有豎直的陰線外,還用一條橫線分出羽毛的層次。整體造型簡練生動,極富生活情趣。
另外,宋金時還有一種折枝花飾,雖為片狀體,但花瓣及葉均深挖斜磨,下凹振幅較大,中央花蕊,多用斜格紋表示,雖較為圖案化,但仍具有一定的真實感。
魚龍飾
這是一種龍首魚身鳥翅的組合形象。頭部較大,口中多銜一寶珠,魚身光素或刻有斜格紋,雙翅的刻畫如宋代鳳鳥,魚尾分叉並向兩側翻卷,腹部或口部設有穿孔,以供佩掛。有的作品還琢成兩只相對的魚龍連體造型。此器盛行於遼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