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屌絲」開元也有價值不菲之輩

2024-08-29收藏

開元通寶是唐代鑄造的一種銅質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舊唐書·食貨誌】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公元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錢文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

大家都知道開元通寶普遍存量大,價值一般,但是殊不知「屌絲」開元也有價值不菲之輩。

唐 會昌「開元通寶」背「日」,價值10萬+

僅見二品,珍罕。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為了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除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枚開元的直徑24毫米,重量為一錢,每十枚為一兩。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後歷朝鑄幣的標準,沿襲近1300年。

開元通寶方圓兼備,渾厚端莊,相傳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制詞並親筆書寫,其中開元是開創新紀元的意思,通寶則是通行寶物的意思。是唐朝統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其品種繁多,按鑄造時期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開元:輪廓精細,文字精美,堪稱後世錢幣的楷模。中期開元:錢背後多鑄有月、星等各種紋飾。

晚期開元:由於銅料冶煉不精,鑄幣粗糙,以「會昌開元」為代表。「會昌開元」就是錢背鑄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唐武宗李炎在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因銅料緊缺而毀天下寺院,取寺中銅像等鑄錢。當時各州所鑄的錢幣均在錢背後添加當地地名,以區別於前期鑄造的開元。

目前發現的會昌開元背有文字的品種有:昌、京、洛、益、永等23種,以「永」字鑄量最少,次為「丹、福、平、桂」。其中昌為年號,余為地名。此類錢幣因鑄於會昌年故統稱「會昌開元」。但當時只鑄造了8個月就因唐武宗的去世而停鑄。

「開元通寶」背面的「日」字,此錢鑄造較為工整,背後鑄有清晰的「日」字,諸譜未載,遍查會昌史料中也無此錢記錄。華夏古泉網圖庫記錄有一品開元通寶背日,鑄造工藝以及表面遺留鑄造痕跡幾乎相同,與此品應屬千年之前同模所鑄。查詢地名唐代有升日州,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江寧郡為升日州,治江寧(今南京市),領6個縣。此泉有可能是為此地所鑄。發現甚少的原因可能是當時有戰爭等突發原因而未及大量鑄造就停止了發行。是研究唐史會昌地理,會昌時期鑄幣的重要史料依據。

會昌開元背平,基本上會昌開元美品價格都在上千,精品過萬。

唐代開元通寶大型試鑄鎏金錢,價值10萬

唐 「開元通寶」背三祥雲紋錢(直徑:25.4mm),價值3.5萬+

唐 開元通寶背瑞雲,價值近萬

僅見兩品,一品為日本藏家所藏,有牛毛紋。

開元通寶折十大錢,價值3萬+

唐 開元通寶短頭元母錢,價值3萬+

唐代撒馬爾罕開元通寶,價值3萬+

著錄:張光華著【隴泉集粹】西域 粟特地區 撒馬爾罕開元通寶(24.9×1.7毫米,3.6克)此品種背為粟特文,泉界多解為撒馬爾罕地區所鑄。

唐 開元通寶 小平背上月 銀質。價值2萬+

字型娟秀,基本都是地章平整,穿口平整。

唐 鎏金「開元通寶」刻花一枚,價值大千

唐 開元通寶密戲刻花錢。價值大千

「開元通寶」雙鳳刻花,價值五千+

直徑:25mm,浮雕感凸出,刻工精細。

金元 開元通寶折十壓勝錢,價值大千

太平天國起義開元通寶錢背吳,價值小千

吳側身在右反面,鑄造約 1858-64 年。這些都歸因於天地會或小劍會(前者的變體)。它們分布在浙江地區,這意味著它們屬於太平天國運動後期。

唐 開元通寶合背,價值中千

「開元通寶」背「閩月」折十型一,鉛錢,價值小千

「開元通寶」背下「永」,價值三千+

開元通寶折二,價值2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