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老人捐出史上最長老犀角雕,有多大?你拿不動

2024-05-23收藏

「蘇州博物館」來了一位名叫「王季常」的老人,據說是來捐獻文物的,但當時卻兩手空空;工作人員禁不住奇怪地問「文物呢?」

此人竟然回答說「沒帶,我拿不動」;這話一出,連博物館的專家也嚇了一跳。一般來講,民間收藏多是些古玩、字畫等小件物事;如今這位獻寶人竟然說「拿不動」,這件文物得有多大?難道是和「司母戊鼎」一樣大的青銅器嗎?

為了弄清楚這究竟是一件什麽東西,博物館專門派了一名工作人員隨「王季常」回去鑒定;路上,這名工作人員又問「究竟是什麽文物?」

王季常回答說「一只犀角杯。」這話一出,工作人員有點泄氣;這不是開玩笑嘛,歷史上並不缺少犀角制品,這類東西只能說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古董」,但能稱得上「文物」得並不多。

而且,就一個「杯子」而已,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犀角杯多為不實用的工藝品,最大、最重的也沒超過1公斤的,怎麽就「拿不動」了?看來「王季常」不是誠心捐獻文物的。

再說「王季常」,眼見博物館的人臉色郁悶,知道他心裏有疑問,於是趕忙上前說「沒騙您,我真拿不動,您到家看看就知道了。」

就這樣,「王季常」半拉半拽地將這位博物館工作人員帶回了家。真見到那件「犀角杯」,這名工作人員也嚇了一跳,臉馬上變了顏色;這裏說明一下,王家的這件「犀角杯」長86厘米,深7.2厘米,角根處寬18.5厘米,重達6公斤多;當然,「6公斤」稱不上巨大,一個成年人不可能「拿不動」。

但是,這件「犀角杯」太珍貴了,如果站在保護文物的角度去看,還真不是一、兩個人抱起來就走那麽簡單;就見這件「犀角杯」由一整支特大犀角雕琢而成,其通體光潤,經脈、紋理清晰,根部大且中空,略加雕飾成杯形,蔚為壯觀。

來的這位工作人員雖然不是「專家」,但對文物收藏也有一定研究,一看眼前的「犀角杯」就不是普通之物;最後只能結巴著說「我得回去打報告,估計要用專車來運送」。

沒多久,博物館的一眾考古、文物專家再次來到王家,順帶還開來了一輛運送珍貴文物的「專車」;專家見到「犀角杯」也是驚嘆不已,連忙拉著「王季常」的手,詢問這件文物的來歷,由此引出了一段經典的歷史故事。

這還要追溯到600年前的大明王朝,尤其是明永樂年間,隨著鄭和下西洋,華夏「天朝」的威名遠海外,華夏再次迎來了「萬邦來朝」的鼎盛時期;此時,有一海外番邦,也有意向天朝皇帝「進貢」。

但是,華夏地大物博,各種奇珍異寶應有盡有。

那人接著出主意「明朝雖然有犀,但沒有大犀,咱們可以送一只超大號的犀角」;這主意不錯,送一只「超大號」的犀角,既寓意明朝的「大」,也不會傷了財政根基,而且還能引起明朝皇帝的重視。

就這樣,該國君命人搜查出一個最大的犀角。並經能工巧匠制成「犀角杯」送給當時的明武宗;明武宗一見這只巨大的「犀角杯」,果然喜不自勝。

但要說明一點,這只「犀角杯」雖說是一種酒具,但因為有「6公斤」重,日常飲宴的都是文人,真用這只杯子喝酒,那還不成了「鍛煉肌肉」,因此並不實用。

此後,明武宗就將這只「犀角杯」當成了一種象征。當時有戰事發生,出征將士多會被皇帝親自敬酒;武宗就拿這只「6公斤」的巨大犀角杯向馬上的武將敬酒,一則彰顯「天恩浩蕩」,二則顯示馬上的武將及其明軍豪邁、雄壯,也因如此,這只犀角杯又被稱為「馬上杯」。

然而,明武宗時期四海升平,可謂國泰民安,哪有那麽多戰事,這件「馬上杯」又沒了用武之地;時有宰相王鏊,被譽為「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武宗為了嘉獎此人,便將「馬上杯」賞賜給了他。

此後,這只「馬上杯」便在王家後人中傳承,直到500多年後1960年,由「王季常」捐獻給蘇州博物館;當專家聽完這段話後表示,暫且不說這件「犀角杯」的本身價值,僅這段歷史就足以稱得上是「國寶」。

如今老料犀角雕已經非常罕見了,杯子存量全國估計也就幾千個。筆者漠草也收藏了一些角雕藏品,分享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

本文由漠草原創 角雕圖片由作者漠草所有,關於老角雕更多秘密,歡迎到評論區與作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