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古玉拾粹(35):不攀名頭錚錚響 只有細節見真章

2024-10-05收藏

鑒古,不論來路、不聽故事、不認名頭、不膜大腕,完全用「盲鑒」的方法,就藏品本自所體現的特征進行分析、考辨、判斷,對器物進行完整客觀的分析判斷,見真定真、識仿斷仿、一錘定音,方得以保證客觀準確的鑒定結果。

一件「良渚文化黃玉神人面紋琮」,寬7.7厘米(圖1)。盲鑒,見真還是斷仿?則考量鑒定功夫所在了。

圖1-1

圖1-2

圖1-3

若攀名頭、膜大腕、聽故事、看包裝,有色眼鏡就自然裹挾而來了,估計無不隨從【拍品資訊】一片附和「見真」無疑。

但如果考料出、辨工痕、觀細節、察滄桑(圖2),是否能生出獨立的主見不人雲亦雲呢?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圖2-5

圖2-6

圖2-7

圖2-8

辨古識今全是認知差異,見真定仿皆是功夫有別——能看懂的自然懂,看不懂的永遠都無法看懂了,這就是古玉賞玩的樂趣所在了。

良渚刻線是一種獨特的歷史存在,無法仿到(圖3,參見【古玉學步(193):良渚刻線呈滄桑 附著沁蝕顯包漿 】):

圖3-1

圖3-2

但凡掌握良渚刻的精髓,真仿一目了然(圖4):

圖4

制古,從來都是高端的、認真的——比古人還努力、比真古還要真(圖5),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高技術時代的與時俱進總會不斷引起陣陣麻醉的狂歡——「古玉的春天到來了」……

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