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青山綠水留連客 碧樹丹楓點綴秋

2024-06-27收藏

遼綠釉細頸扁腹蒜頭瓶。綠釉陶器,始燒於漢代,唐代復燒,宋代流行。綠陶,以氧化銅為著色劑,氧化鉛為助溶劑,是低溫燒制而成的珍貴陶瓷品種。綠色,象征生機與希望,溫馨與平糊平。在「氣候惡劣、物質貧乏」的北方遊牧社會,對綠色的渴求與祈盼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起源於北魏,最早吟詠陰山敕勒川的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以雄渾壯闊的基調,再現了「逐水草而居」的馬上民族,對綠色的依戀與向往。敕勒族,又稱「高車族」。公元4世紀,這支祖居陰山兩側的遊牧民族被北魏征服,演化為鮮卑拓跋氏的分支。【敕勒歌】始見於北魏,它貼近牧區、贊美綠色,贏得胡人喜愛、口口相傳、形成北方千古傳承的時代絕唱。從秦漢到兩宋,北方夷族政權,歷經殺伐征戰、相生相克,「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在亂世紛擾中相繼亮相。幹燥少雨的氣候,姍姍來遲的春天,加劇了北方少數民族「尙綠情節」。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維【隴西行】 「十裏一走馬,五裏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以藝術的筆觸,將塞外「氣候惡劣、蒼涼孤寂」的生存環境表述得神完氣足、入木三分,讓人驚嘆不已。契丹尚綠,與秦漢以降,中原地帶將綠色打入冷宮,形成巨大的反差。漢代創燒綠釉,定位厚葬名器;魏晉經濟低迷,綠釉銷聲匿跡;唐代綠釉復燒,行銷北方牧區。古代帝王著黃色龍袍,大臣著紫色官服,不入流的小吏著裝碧綠。明清,將綠色與「娼優」混為一談。在塞外草原,縱橫馳騁的馬上民族,卻始終把綠色視為「生命之色」、「希望之色」,圖騰膜拜,推崇備至。對綠色的認知的差異,並未在政治層面影響到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唐代立國之初,太宗李世民對突厥恩威並舉,在軍事威懾的基礎上,采取相對寬容的綏靖政策。蕩平嗜血如命的突厥,仍劃出「綠地」,為對方提供不可或缺的生存空間。唐玄宗時,賜契丹可汗李姓,以「和親」方式,與契丹互通友好。贈帛賜銀、開啟邊貿。中原地帶綠釉產出與日俱增,透過「互市」行銷塞外。架構起契丹貴族日常生活用器。

唐末,朝綱不振,藩鎮割據。耶律阿保機乘勢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大遼政權。遼國領土峰值達489萬平方公裏。東到日本海;東北至黑龍江、烏蘇裏江流域和庫頁島;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西達阿爾泰山;南到河北白溝、及山西北部,包括幽雲十六州。幅員廣闊,通江達海,是中國北方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最大草原遊牧帝國。契丹突破白山黑水,席卷大半個中國,波及中亞、中東,打造出介於遊牧農耕之間,精彩紛呈的漁獵文化。特殊的生產方式和客觀環境,催生上自宮廷、下達百姓對綠釉的依戀與圖騰。漁獵民族重商輕農的傳統習俗,加持契丹手工業不輸文采飛揚的北宋王朝。契丹得隴望蜀的瘋狂侵擾,不僅劫掠了不計其數的中原地區物質財富,又將大量能工巧匠納入囊中。北宋之初,宋廷盲目用兵契丹、造成疆域大幅縮水。「澶淵之盟」以後,宋遼休兵,面對相對安定的發展環境。大遼營建起自給自足的瓷業產銷體系。林東上京窯力拔頭籌,赤峰缸瓦窯、北京龍泉務窯、林東南山窯、林東白音戈勒窯、遼陽江官屯窯、山西大同窯、都是享譽北地的著名窯口。遼代,是歷史上最為珍重綠色的朝代,即使皇族帝陵損失殆盡,他們依然以窖藏、殉葬的形式,使綠釉傳承於世。呼和浩特遼代陳國公主墓,有大量瓷器陪葬,並有少量綠釉出土。綠釉珍貴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遼綠釉與唐代同類制品主要區別在於:1. 唐代胎質為白色粘土,質地松軟,有指紋痕;遼代半土半沙,胎質縝密,燒結堅致。2. 唐代綠釉為低溫油,釉層易脫落;遼代為中溫釉,胎釉結合牢固。3. 唐綠釉有流釉之弊;遼代少見流釉。4.唐代器型以中原文化為宗,仿古多見;遼代融入「舶來」元素,具有濃郁的西亞情調,異域色彩。5. 唐綠釉大氣磅礴,折射著盛世王朝的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遼綠釉形制簡約、粗獷奔放,體現遊牧民族生性彪悍、快意情仇。上述綠釉細細頸蒜頭瓶,是源自波斯金銀制品的經典器形,肥碩的扁腹,挺拔的細頸,優美的器形,閃射著西域文化的絢麗多姿、藝術創作的獨到之處。印證著契丹依然透過絲綢之路與西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此藏品,高16.5厘米,口徑5.2厘米,足徑10.6厘米。胎質粗放,色調灰褐,作者采用拉胚,削切、刻劃、粘接工藝,鑄造起「線條飽滿、氣勢恢宏、古雅莊重、霸氣十足」的奇幻造型。傳達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武氣概、「舍我其誰」的王者風範,此器,曲線流暢 ,比例協調,形制詭異,古拙凝重。蒜頭口,扁圓腹,細長頸,餅形足,平底外撇,削切工麗。口部及頸、肩,裝飾簡潔明快的陰刻雙旋紋。外壁,通施古拙凝重的綠色透明釉,釉質晶瑩,通透靚麗,呈色翠綠,賞心悅目,閃現較強的玻璃質感。釉面通體可見不規則的細碎開片,片紋密集, 縱橫交織,密如網格,細若鱗片。放大鏡下,參差錯落、大大小小的土浸(蠶卵斑)遍布釉層,透過細孔胎骨黃褐色歷歷在目。釉表斑駁,包漿厚重,光怪陸離、璀璨奪目的蛤蜊光閃爍其間 。 為藏品平添一份妙不可言的神奇與魔幻。內壁及外底無釉,胎骨裸露,內壁手納紋,外底旋削痕如行雲流水,灑脫奔放,炫人耳目。此器,通體洋溢著流光溢彩的塞外風情、出神入化的異域色彩。折射著漢唐「絲綢之路」、東西文化交流之余緒。此藏品,雖歷經千年,卻完好如初、風采依舊。作為遼代貴族階層案頭陳設之器,它工藝精湛,品味高端,其文化價值、史料價值 ,收藏和市場價值非同一般。

契丹王朝,從公元916年到1125年,歷經9帝,享國209年。以遊獵為生的生存模式,造成契丹文明程度極度低下。耶律王朝,對中原文化傾慕友加。「澶淵之盟」以後,其中文化過程進入快車道。帶動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社會進步、文明提升。遼道宗耶律洪基時期盛況空前。財政豐盈,百姓富足。伴隨物質生活的極度膨脹,帝王昏庸、吏治腐敗,皇族內鬥、外戚弄權,軍心渙散,國事衰微。後金勢力乘機坐大,與契丹水火不容、刀兵相見。契丹皇室利令智昏,固守對趙宋王朝的巧取豪奪。最終,在宋金聯合夾擊下歸於覆滅。王朝更叠,世事變遷,並未撼動遊牧民族的審美座標。 青山綠水,嫩草鋪綠,花開花落、碧水藍天,依然是女真「尙綠」的本源。金代,綠釉產出不減當年,精品之作入圍達官顯貴的法眼。這些,均基於對綠色的謳歌與禮贊。 華夏例證同樣舉不勝舉。韓愈【早春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乃至,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都是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名篇。「青山綠水留連客,碧樹丹楓點綴秋。」 歷史對綠色的鄙視與歧見,並不能埋沒綠色默默無聞的付出,生生息息的貢獻。綠色蘊含著健康、光明、和諧,清新、寧靜、舒適,環保與安全,內蘊豐厚的文化內涵。綠色植物,不僅為人類設定秀色可餐視覺盛宴,並透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豐富植物營養,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綠色,功高至偉、令人肅然起敬。在當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摒棄了歷史的偏見,為綠色正名。「綠色通道」、「綠色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都是極具時代特色的明證。上述藏品,形制壯碩,釉色靚翠,裝飾簡約,工藝精湛。潛藏著契丹民族對生存的渴求,綠色的贊嘆。

題目:【青山綠水留連客 碧樹丹楓點綴秋 】

副題: 遼綠釉文化內涵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