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家機構兩次鑒定玉雕結果截然相反?和田玉的認定不該是門玄學

2024-03-12收藏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近日,來自蘇州的王先生向澎湃質素觀投訴平台反映,2021年8月上旬,他在蘇州十全街一家叫「聚玉堂」(當時用名)的商鋪以14萬元的價格購入一塊「和田玉」玉雕,並收到商家提供的珠寶鑒定證書。該證書顯示系由國家珠寶玉石質素監督檢驗中心實驗室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即「珠寶國檢集團蘇州實驗室」)出具,經檢測見和田玉子料特征。兩年後,他將所購玉雕再送往前述鑒定機構進行檢測,卻收到結果相反的鑒定結果——未見和田玉子料特征。(據3月11日澎湃新聞)

兩次鑒定結果對比

王先生提供的兩份鑒定證書,掃描二維碼後均能查到檢測結果,買玉器時商家給的證書未蓋機構章,兩年後送檢的證書蓋有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專用章。3月1日,珠寶國檢集團蘇州實驗室客服告訴記者,根據證書編號,上述兩份鑒定證書均出自他們公司。但3月7日,涉事機構負責人張先生稱,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造假的鑒定證書,僅憑證書編號或二維碼等查詢方式無法判定證書本身的真假。

這個結果讓人迷糊。無論如何,如果是同一塊玉雕,不可能在鑒定時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在消費者看來,要麽是和田玉,要麽不是和田玉。

消費者購買玉器,鑒定證書是一個重要的依據,同時,鑒定結果關乎珠寶的價值。可以想象,如果這塊玉雕沒有鑒定證書,不管是王先生還是李先生,自然不會投以重金。

一家鑒定機構疑似出具不同的鑒定結果,就讓人十分驚詫了,更讓人吃驚的是,王先生稱,除了珠寶國檢集團蘇州實驗室,在其他檢測機構對該玉雕進行過鑒定,但結果仍然真假並存。他表示,鑒定機構的檢測標準都是機構內部自定,因此機構與機構之間往往並不相互認可。這更讓人疑惑了,這塊玉雕到底是不是和田玉,真的說不清楚了嗎?

顯然,這個結果很難被認為是合理的。如果一塊玉器既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那麽珠寶商只取鑒定為真的鑒定證書提供給消費者從而獲取高價,那這算不算欺詐呢?消費者的權益怎麽得到保障?鑒定機構的權威性從何而來?

說起和田玉,似乎「水」很深。2023年10月南方都市報報道,職業打假人王海曝出李佳琦直播間賣假和田玉,一名消費者還稱品牌方鴛鴦金樓花5萬元想和解。對此,鴛鴦金樓兩度發文澄清此事,聲稱產品為正規並符合標準的和田玉項鏈。當時最大的爭議,就是品牌方出售的和田玉項鏈,不同的鑒定機構同樣存在不同的鑒定結果。

其實,和田玉是有鑒定標準的。早年,新疆曾出台地方標準對和田玉進行定義,其中有行政地域限制。不過,2013年【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中明確指出,不論產地,一律按其礦物成分來界定。專家表示,真假和田玉的關鍵就在於產品中透閃石的比例有多少,如果是質地較純的透閃石,則會直接命名為「和田玉」。

這就表明,和田玉的認定並不復雜,不是一門玄學,不可能出現「既是又不是」的情況。

一家鑒定機構疑似得出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多家鑒定機構也不盡相同,讓人犯糊塗。這起事件中,商家、鑒定機構和消費者之間,到底是怎麽回事?官方有必要介入調查,用事實解開諸多謎團。如果存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事情,該承擔責任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承擔責任。

玉器的「水」,不該這麽深。對行業來說,必須要有公開透明的消費環境,才能行穩致遠。如果連一塊玉石的真假都搞不清楚,那只會是個笑話。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