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當前賞石文化的困境與未來的可能性

2024-10-10收藏

當前賞石文化的困境與未來的可能性

安雅

摘要: 賞石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浪潮中,賞石文化遭遇了諸多難題。本文深入剖析賞石文化當前面臨的主流藝術排擠、學術界漠視、青少年缺乏興趣、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藝術市場低迷以及賞石文化文人傳統斷裂等困境,並探討其在價值轉型、向主流藝術靠攏、強化學術研究、在青少年中普及、借助互聯網傳播、賞石文化學科建設以及等待市場繁榮等方面未來發展的潛力,以期為賞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一、引言

賞石文化在中國古代就頗為盛行,無論是園林中的假山石景,還是文人雅士案頭的精美石玩,都彰顯著賞石作為人們審美情趣與文化素養體現的重要地位。但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賞石文化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潛藏著新的發展機遇。

二、賞石文化當前的困境

(一)主流藝術對賞石文化的排擠

在當代藝術的多元格局中,現代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主流藝術形式占據著主導地位。這些藝術形式著重強調創新、觀念性表達以及現代性元素,而賞石文化依賴於自然石頭的天然形態,缺少明確的人為創作元素。這種差異致使賞石文化難以融入主流藝術的話語體系,在大型藝術展覽、藝術評論以及藝術教育等領域常常被邊緣化。例如,在國際知名的藝術雙年展或者藝術院校的教學體系裏,賞石很少被當作重要的藝術形式予以展示或講解。

(二)學術界對賞石文化的漠視

1. 研究深度匱乏

賞石文化的研究涉及地質學、美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這使得全面深入的研究面臨一定的挑戰。當前,學術界對賞石文化缺乏系統性、深入性的研究,相較於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關於賞石文化的學術著作和論文數量相對較少。 2. 學科地位邊緣性

在高校和研究機構中,賞石文化很少被單獨設立為學科或研究方向。學者們更多地將目光投向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和現代性特征的藝術門類,從而導致賞石文化在學術領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資源投入也相對不足。

(三)青少年對賞石文化缺乏興趣

1. 受時代文化影響

現代青少年成長於科技高度發達、資訊海量的時代,他們更容易被流行文化、電子遊戲、社交媒體等所吸引。賞石文化作為一種傳統且相對靜態的文化形式,與青少年追求的快節奏、強互動性的文化體驗存在較大的差距。

2. 教育缺失環節

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賞石文化尚未被納入美育課程範疇,青少年缺乏透過正規教育渠道接觸和了解賞石文化的機會。家庭和社會在這方面也未給予足夠的引導,使得青少年對賞石文化的認知程度極低。

(四)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1. 專業素養欠缺

賞石行業的眾多從業人員缺乏系統的藝術、文化知識培訓。在賞石的鑒賞與評價過程中,他們往往只能依賴有限的經驗,無法從文化、藝術、歷史等多維度對賞石進行深入解讀。

2. 商業導向過度

部份從業人員過度關註賞石的商業價值,為追求經濟利益,存在以次充好、過度炒作等不良現象。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對賞石文化的健康發展環境造成了破壞。

(五)藝術市場的普遍低迷

1. 宏觀經濟的影響

全球經濟的波動對藝術市場產生了消極影響,藝術品收藏和投資市場的活躍度明顯降低。賞石作為一種非必需的文化消費品,在經濟不景氣時受到的沖擊更為顯著。

2. 市場信任危機

由於賞石市場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市場上魚龍混雜,假冒偽劣產品時有出現。這使得消費者對賞石市場的信任度下降,進而抑制了賞石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六)賞石文化文人傳統的斷裂

1. 文化背景的變遷

古代賞石文化與文人階層緊密相連,文人墨客以石寄情、以石喻誌,賞石是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然而,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革,文人階層逐漸解體,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多元化使得傳統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文化背景的變遷導致賞石文化所依托的文人傳統失去了其生長的土壤。例如,古代文人在園林中賞石、賦詩、作畫,將賞石與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完美融合,而現代社會中這種綜合性的藝術氛圍和文化情境已難以再現。

2. 傳承體系的缺失

在古代,賞石文化的傳承主要依賴於文人之間的師徒傳授、家族傳承以及文人社交圈的交流傳播。但現代社會缺乏這樣一套完整的傳承體系。現代教育體系中沒有將賞石文化的文人傳統納入教學內容,家族傳承也隨著家族觀念的淡化而逐漸式微。同時,現代社交方式的碎片化和功利化使得賞石文化難以像古代那樣在文人社交圈中自然傳承。這種傳承體系的缺失使得賞石文化的文人傳統難以延續,造成了文化內涵的斷層。

3. 審美觀念的轉變

現代社會的審美觀念受到西方文化、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的強烈沖擊。古代賞石文化所秉持的含蓄、內斂、註重意境的審美觀念與現代追求直觀、刺激、流行的審美趨勢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古代賞石強調從石頭的天然形態中品味出「瘦、漏、透、皺」等獨特的審美韻味,而現代社會的人們可能更傾向於欣賞具有視覺沖擊力或符合流行文化符號的事物。這種審美觀念的轉變使得賞石文化的文人審美傳統在現代社會中難以引起廣泛共鳴。

三、賞石文化未來的可能性

(一)從單純註重商業價值向首先註重文化藝術價值轉型

1. 價值轉型的內涵與必要性

賞石文化的價值轉型意味著從過去過度關註石頭的經濟交易價值,轉變為更重視其文化、藝術和審美等多方面的價值內涵。在傳統觀念中,賞石市場往往將價格高低作為衡量賞石優劣的主要標準,這種單一的價值判斷方式導致了賞石文化的商業化傾向過重。然而,賞石文化的真正魅力在於其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藝術審美以及歷史沈澱。例如,中國古代賞石文化與文人墨客的生活息息相關,石頭被視為一種寄托情感、表達意境的載體,其文化價值遠遠超越了物質價值。因此,這種價值轉型是回歸賞石文化本質的必然要求。

2. 文化價值的重塑與挖掘

文化傳承層面:賞石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每一塊石頭都可能與特定的地域文化、歷史傳說或民俗風情相聯系。例如,靈璧石在中國賞石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園林藝術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透過深入挖掘這些文化元素,可以讓賞石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這不僅有助於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還能使賞石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更深刻的文化根基。 - 審美體驗層面:賞石的審美價值是其文化藝術價值的重要組成部份。賞石的美在於其天然的形態、紋理、色澤等,這種自然之美與中國傳統美學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相契合。在價值轉型過程中,需要重新強調這種審美體驗,引導人們從純粹的物質追求轉向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感悟。例如,觀賞一塊造型奇特、紋理優美的石頭時,人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種審美體驗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中一種獨特的精神慰藉。

3. 藝術價值的重新評估與提升

藝術創作角度:雖然賞石是自然之物,但人類對賞石的選擇、命名、配座以及展示等環節都融入了藝術創作的元素。在價值轉型過程中,應更加重視這些人為的藝術創作價值。例如,一個精心設計的石座可以更好地襯托出石頭的美感,而富有創意的命名則能賦予石頭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意境。這就要求賞石者、收藏者和從業者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從藝術創作的高度去對待賞石,從而提升賞石的整體藝術價值。

藝術交流與融合層面:賞石文化需要積極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交流與融合,以提升其藝術價值。例如,可以將賞石與繪畫、書法、雕塑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出跨藝術形式的作品或展示方式。透過這種融合,賞石文化能夠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和創新理念,同時也能讓其他藝術形式從賞石文化中汲取靈感,實作互利共贏,使賞石文化在藝術領域中獲得更廣泛的認可和更高的藝術地位。

(二)主動向主流藝術靠攏

1. 融合展示與交流互動

賞石文化可以與主流藝術形式共同舉辦展覽、開展活動等。例如,在現代藝術展覽中設定賞石專區,或者將賞石與現代雕塑、裝置藝術等進行組合展示,透過對比與融合,彰顯賞石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主流藝術界和觀眾的關註。

2. 借鑒評價體系模式

借鑒主流藝術的評價體系,從藝術創新、觀念表達、社會影響力等維度完善賞石文化的評價標準。這有助於賞石文化在現代藝術語境下獲得更為科學、客觀的評價,從而提升其藝術地位。

(三)加強賞石文化的學術研究

1. 采用多學科研究方法

鼓勵學者運用地質學、美學、文化學、歷史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賞石文化的各個層面。例如,從地質學角度探究賞石的礦物成分與形成過程,從美學角度剖析賞石的審美特征,從文化學和歷史學角度解讀賞石文化的發展脈絡與文化意義。

2. 推動學術成果轉化套用

加強學術研究成果向社會的轉化,透過學術著作、論文、講座、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將賞石文化的研究成果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這不僅能夠提升賞石文化在學術界的地位,還能提高社會大眾對賞石文化的認知水平。

(四)加強對青少年賞石文化的普及

1. 融入教育體系之中

將賞石文化納入學校的美育課程體系,編寫專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透過課堂教學向青少年傳授賞石文化的基本知識、鑒賞方法以及文化內涵。同時,可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如參觀賞石博物館、參與賞石手工制作等,增強青少年對賞石文化的興趣。

2. 創新傳播方式方法

利用青少年喜愛的社交媒體平台、短影片平台等,制作有趣、生動的賞石文化內容。例如,制作賞石文化的短影片動畫、開展賞石文化的線上挑戰活動等,吸引青少年的關註和參與。

(五)借助互聯網,強化賞石文化的傳播 1. 構建線上展示平台

建立專業的賞石文化網站、手機應用程式等,展示各類賞石作品、介紹賞石文化知識、釋出賞石文化資訊等。透過3D展示、高畫質圖片、影片等多種形式,讓觀眾能夠更全面、直觀地領略賞石文化。

2. 打造網絡社區與互動交流

打造賞石文化的網絡社區,鼓勵賞石愛好者、收藏家、專家等在社區內進行交流、分享、討論。透過網絡互動,打破地域限制,推動賞石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六)賞石文化學科建設的可能性

1. 學科建設的基礎

多學科交叉的特性:賞石文化本身就涉及地質學、美學、文化學、歷史學等多學科領域,這為其學科建設提供了天然的多學科交叉基礎。例如,地質學知識有助於理解石頭的物質構成和形成過程,這是賞石文化的物質基礎;美學原理能夠闡釋賞石的審美標準和藝術價值;文化學和歷史學則能深入挖掘賞石文化背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發展脈絡。這種多學科交叉的特性符合現代學科發展的趨勢,能夠吸引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參與到賞石文化的研究中來。

豐富的文化內涵:賞石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藝術審美、民俗風情等多個方面。例如,中國古代文人對賞石的喜愛與他們的哲學觀念密切相關,賞石被視為「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這些豐富的文化內涵為賞石文化學科建設提供了充足的研究素材,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探討,構建起系統的學科理論體系。

2. 學科建設的意義

提升學術地位:建立賞石文化學科能夠提升其在學術界的地位。目前,賞石文化在學術領域缺乏獨立的、系統的研究體系,往往被邊緣化。透過學科建設,可以整合現有的研究資源,吸引更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從而使賞石文化在學術研究領域獲得應有的重視,成為一個獨立且具有影響力的學科。

培養專業人才:學科建設有助於培養賞石文化領域的專業人才。當前賞石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的知識體系和技能培訓。透過在高校或專業機構設立賞石文化學科相關專業,可以為賞石文化的傳承、研究、推廣和市場發展培養一批具備紮實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提高整個行業的專業水平。

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賞石文化學科的建設對於文化傳承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深入研究賞石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文化內涵,將這些傳統知識傳承下去。同時,在學科建設過程中,透過與現代學術理論和方法的結合,能夠為賞石文化註入新的活力,促進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創新發展。

3. 學科建設的實施路徑

課程體系構建:構建完善的賞石文化課程體系是學科建設的關鍵。課程設定可以包括賞石文化概論、賞石地質學、賞石美學、賞石文化史、賞石鑒賞與收藏等核心課程。例如,賞石文化概論課程可以全面介紹賞石文化的概念、內涵、發展歷程等;賞石地質學則側重於從地質學角度講解石頭的類別、成因等知識。此外,還可以設定一些選修課程,如賞石與園林藝術、賞石與民俗文化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賞石文化學科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可以從現有的地質學、美學、文化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領域選拔具有一定賞石文化研究基礎或興趣的教師,透過培訓和進修,使其具備賞石文化教學和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邀請賞石文化領域的專家、收藏家、鑒賞家擔任兼職教師,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直觀、實用的知識。

研究機構與平台搭建:建立專門的賞石文化研究機構和學術交流平台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這些機構和平台可以組織開展賞石文化的專項研究,舉辦學術研討會、講座等活動,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例如,可以設立賞石文化研究所,整合各方研究資源,開展跨學科研究專案;同時,搭建賞石文化學術交流網站或線上論壇,方便學者和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七)耐得住寂寞,等待藝術市場的繁榮 1. 自我提升與修煉

在藝術市場不景氣的時期,賞石文化從業者應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包括賞石的鑒賞能力、文化知識儲備、市場經營能力等。同時,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市場行為,提高賞石市場的信譽度。

2. 把握機遇與發展

當藝術市場逐漸復蘇繁榮時,賞石文化憑借前期的積累,以更加成熟、規範、富有吸重力的姿態重新進入市場。可以積極拓展市場渠道,開發新的賞石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四、結論

賞石文化在現代社會面臨著諸多困境,但透過在價值轉型、與主流藝術融合、加強學術研究、在青少年中普及、借助互聯網傳播、賞石文化學科建設以及等待市場繁榮等多方面探索未來的發展潛力,賞石文化有望在現代社會中重煥生機與活力。這不僅需要政府、學術界、從業者、教育者等各方協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大眾對賞石文化重新認識與關註。唯有如此,賞石文化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才能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傳承發展,持續展現其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