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鐵銹下沈數百年,如若咬胎需千年。

2023-12-19收藏

鐵銹咬胎,是古瓷鑒定的一個重要特征。這裏所說的鐵銹斑,不是指元青花和永宣青花上的鐵銹斑,而是指高古瓷的口沿、棱角等薄釉處和官、哥、鈞窯等厚釉縮釉露胎處,所呈現的鐵銹斑。這種鐵銹斑一般出現在黑胎、深灰胎、灰胎的古瓷上,這種深色的胎質含鐵量比較高,由於年代久遠,胎內火性物質外吐,本已經打碎的鐵元素,重新組合並向其固有結構形態演化,從胎釉薄弱處以結晶體形態晰出,這就是鐵銹斑。有鐵銹斑的地方,玻璃秞是罩不住的,目視可見。

鐵銹斑晰出釉面是一個緩慢演變的過程,至少需要數百年才能出現此種現象,年代越久,這種結晶斑可辯率就越高,宋元古瓷多出現此現象,五代、唐代的古瓷此特征更加明顯。

現在有些仿古瓷也關註到這個特征,專門在一些瓷器的口沿、棱角上塗抹褐色釉,然後入窯燒出貌似古瓷的鐵銹斑之象。但兩者有非常明顯的區別,仿者是明顯的褐色釉,在窯裏燒成,出窯就帶有的釉色。而真品是鐵銹斑,瓷器出窯時不顯鐵銹斑,是經過經歷了幾百年,一點一點演變而來,真品鐵銹斑有色差,色塊之間有過度,另外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鐵銹斑下沈,有咬胎現象,咬胎處可見胎骨跡象。兩者的區別,我們打個比喻,褐色釉像一個人穿了件鴨絨襖,很好的遮蔽了胎體;鐵銹斑像一個人穿了緊身衣,緊緊的箍在身上,胎體上的坑坑窪窪看得一清二楚。鐵銹斑咬胎的現象,沒有專家專門論述,這次就算拋磚引玉,以待有人專門研究論述。感謝您的點贊和轉發,期待您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