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小小「押印」折射出的「信」

2024-01-08收藏

▍ 作者 左岸

朋友去外地出差,在一個古玩城看上一個小銅印,愛不釋手,但是看完印文後,又覺得不適合自己,於是給筆者發微信問喜歡不喜歡?

筆者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當即回信拿下。能問到我,說明關註我、信任我。沒想到朋友回來後又出差,待拿到手時,已經半個多月了。

喜歡的東西得不到,必有牽掛。這倆星期,幾乎把這印章的歷史扒個底兒掉。

押印 攝影 左岸

這小東西個兒不大,長方形銅制印體,長2個厘米,寬1個厘米左右,厚不足半個厘米,邊是斜面,除了邊、角有一些銅色,黝黑黝黑的,像塊巧克力。上方有個薄薄的片狀印鈕,下寬上窄,中間有孔,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來,非常舒服。

透過查閱多種資料,筆者認定這是一枚元代風格押印——「八思巴文押印」,印面有兩個字,腔深、壁立,上方的字是漢字「王」,下面的字是八思巴文「ꡂꡞ」,此處釋意為漢字「記」,組合起來就是"王記」。筆者作為王姓人,無論佩戴和把玩,是不是很搭?

押印文字 攝影 左岸

筆者打小喜歡書畫,年輕時學過一段篆刻,能夠辨識一部份篆體字,還收藏了幾十枚書畫印章,但是對於這枚印章,還真了解不多。

印章在中國古代使用比較廣泛,但並不是所有的印章都叫「印章」,也不是都用篆體字刻制的。在古代,帝王所用印章稱為「璽」,貴族所用的印章喚作「章」,官員所用的則稱「印」,而平民百姓用什麽?

古人整體上受教育程度比較低,識字的人少,更甭提篆書了,可是,在交易買賣、公堂斷案及信用擔保過程中,當事人又要在文書上簽字,表示同意擔責,文書才具有法律效力,這種情況下稱之為「押」,於是就有了可作為簽字憑證的押印。

押印屬於私印一類,也稱署押、擁字、花押等。其目的很實用,能在公文、契約上作憑信的簽字或畫的某種記號,功能與今天的簽名章一樣。考慮到那個時代老百姓的識字水平,因此,形成了不少種類,比如用楷書的,各種變形的圖案和圖形的,到了元代,又形成一種采用八思巴文形式的押印。

據了解,「八思巴文」是由西藏僧人八思巴仿造藏文字母改制的一種文字,形體近似方體漢字,初期使用於蒙古官方軍事往來密文。世祖至元六年(1269)二月頒行天下,作為譯寫一切文字的國書,元朝滅亡後逐漸廢棄使用。

八思巴文與漢字對照表

使用八思巴文,像極了今天使用的密碼。因為它是音階文字,單個字沒有實際含義,需要根據語音組合起來讀,但是即便當著你的面讀出來,你也不能了解其真實的含義,真是氣死人不償命。筆者按照【蒙古字韻】查詢了一下這個「ꡂꡞ」字,讀音為「gi 」,竟對應著51個漢字。

水陸貿易(泥塑) 攝影 左岸

一位收藏家介紹說,押印的文物研究價值比較高,押印流行於宋,興盛於元,歸功於商品的流通。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1293年,郭守敬主持修建通惠河,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通州萬舟駢集,帆檣林立,成為重要的商埠,押印在南北商品貿易中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美德,「信」在其中。透過這枚小小的押印,筆者看到了古代人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也感受到朋友深深的情誼,這一舉雙得的美事,得細品。

編輯 柒玖陸十三

郵箱:[email protected]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