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清乾隆 唐英制墨彩留白蒼龍教子詩文荸薺瓶賞析

2024-06-12收藏

Lot 6428

清乾隆 唐英制墨彩留白蒼龍教子詩文荸薺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陶」「鈞」章款

D:21.5 cm,H:33.5 cm

備註:阿根廷著名作家、學者,胡裏奧·科塔薩爾(Julio Cortázar,1914-1984)先生舊藏

估價:RMB 3,500,000 - 5,500,000

註:本件拍品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預設提貨地為中國香港,詳見【保稅拍品競買須知】。

本器器身通景以墨彩繪一上一下兩條祥龍,穿行雲海,吞雲吐霧,有氣吞山河之勢,氤氳雲海中,龍身時隱時現,一身三顯,體現繪者深諳中國水墨繪畫技巧,揮毫發墨駕輕就熟,得南宋陳容、元代張羽材等筆下神龍之氣韻。其上以墨彩題七言絕句:「指日春雷震太空,甲鱗頭角動英雄;乘雲帶雨飛千裏,吸霧呼風上九重。擲杖葛陂仙法大,點睛僧壁巧人同;恩波桃浪溶溶暖,一任遨遊四海中。」前有「片月」引首章,尾有「陶」「鈞」篆章,皆以礬紅彩繪就。器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外施松石綠釉。

與之極為相類者,一例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墨彩雲龍紋筆筒(直徑6.9厘米),見林業強先生著【台閣佳器】圖版14;另一例同為墨彩筆筒,尺寸略大(直徑19.8厘米),曾上拍於北京保利2012年12月5日,編號5655。此二例無論畫風、構圖、題詩,皆與本器相近。香港中文大學例詩末署款「蝸寄唐英題」,前、後分別繪「片月」「陶」礬紅彩章;前述保利上拍例詩末落「蝸寄唐英並題」,繪「唐英之印」抹紅白文章、「雋公」陽文篆章,引首為「玉音」朱文長方章,底部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由此二件落款可知,此類墨彩雲龍詩文與唐英直接有關。

相似器另見原中國文物總店收藏的乾隆「陶鑄」款墨彩雲龍紋題句天球瓶,著錄於【中國古代陶瓷藝術——明清彩瓷和顏色釉】頁178,圖76。廣東省博物館另藏一墨彩雲龍瓶,呈膽瓶造型,見【廣東省博物館藏墨彩瓷器賞析】,頁38-40。此二件與本器皆無唐英直接落款,但自紋樣構圖、詩文內容、繪畫書法風格等看,當與前述兩件筆筒出自同一人之手。有學者認為,前述筆筒乃唐英自書、自畫、自制的文房雅器。那麽本器極有可能亦出自唐英本人之手。

清乾隆「陶鈞」款

墨彩雲龍紋題句天球瓶

原中國文物總店收藏,現藏於國家博物館

墨彩雲龍紋筆筒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北京保利

2012年12月5日,編號5655

唐英,字俊公,自號蝸寄老人、陶成居士,關東沈陽人,隸漢軍正白旗。生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雍正六年奉使景德鎮禦廠,佐理窯務,充駐廠協理官;乾隆元年奉命停止窯工出使淮安關。二年又奉命復辦陶務,以淮安關使並兼領陶務。唐英一生事跡除供奉內廷便與窯務相始終,先後榷陶二十八年之久,以「陶人」自居,日夜竭心求索和致力「陶之業,陶之人,以迄陶中所有之事」,為景德鎮禦窯廠歷史中,督陶時間最長、成績最著者。有別於其他大部份督陶官,唐英曾於景德鎮「杜門、謝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終對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深入領會,不再只能「唯諾於工匠意旨」,而可以親自參與瓷器的設計與制作,指揮工匠按其心意行事。

清乾隆 墨彩雲龍瓶

廣東省博物館藏

故其任上,景德鎮禦窯瓷器仿古采今,備諸巧妙,所出瓷器皆為「泥形土質都成金石之聲,錦地花紋並帶雲霞之色」,技藝之精湛,獨步有清一代。【景德鎮陶錄】贊曰:「所造俱精瑩純全。又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萃工呈能,無不盛備。器皿則白壤,而埴體厚薄惟膩,廠窯至此,集大成矣。」

有學者總結,與唐英相關的瓷器大體可分三類:一為供禦瓷器,每年由唐英督燒監造上供禦用;一為唐英敬奉廟宇之供器,以表虔誠之心;一為唐英自用或饋贈親友之作,多見文房器皿,如筆筒、水盂,喜以詩文、印章入飾,署款唐英齋室名號,常見為「陶鑄」「雋公」「蝸寄居士」「古柏堂」等。

古之文官,日常處理公務之余,常以書畫自娛,其中不乏水平極佳者。唐英當屬其中具有較高藝術造詣者,詩詞、戲劇、書畫均有所成,只是為榷陶盛名所掩,不為人知。與唐英一樣出身、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高斌為【陶人心語】所寫序言中說道:「唐俊公先生自少與予同侍內廷,長予一歲,顧先生之書畫,法皆臻絕妙,又能詩善屬文,才情掞發,聲望卓然。」據葉氏【再續印人小傳】稱:「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書,詩有清思,榷兩淮、九江,珠山昌水見之筆墨者為多。曾主官窯事,制器甚精,今稱唐窯,嘗親制書、畫、詩,付窯陶成屏對,尤為奇絕。」

唐英平生尤喜作墨龍畫,朋友中來求畫墨龍者甚多。這在唐英的詩文記述中多有反映,前後曾賦詩七首,皆涉及畫龍一事,例如【陶人心語】卷五·五言絕句【偶畫墨龍並綴小詩】【題畫龍贈九峰僧】,七言絕句【畫龍寄錢集齋通政】,足見其對墨龍畫厚愛之深。今日雖不見唐英所繪墨龍書畫實物,但可以肯定其水準絕非平庸,正因為具有如此高超的功底,唐英將其別出心裁移至瓷胎之上繪畫,並非難事。以墨龍入飾瓷器或為唐英之首創。

龍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和精神標識,其意象極為豐富,可為天子的代表,為民族之象征。本器題詩見錄於唐英【古柏堂雜著】,後註「舊人詩」,可知並非唐英自己的詩作,乃是前人所遺。舉凡所見唐英墨彩雲龍器皿,如有詩文相飾,必錄該詩,可知唐英對其頗為欣賞。詩中「擲杖葛陂」化自「擲杖成龍」的典故,【後漢書·方術列傳】載:費長房隨懸壺老翁學方術,辭歸時「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頃刻至矣。至當以杖投葛陂中。」長房乘杖須臾來歸。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而「點睛僧壁」典出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皆在。詩中借此二典故正是贊嘆畫者繪龍技法高超,一如仙法所致。

左:明 抱白 墨龍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中:宋 陳容 【墨龍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右:唐英行書立軸 故宮博物院藏

左:雲煙攬勝 冊 宋陳容雷雨升龍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右:唐英雜畫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觀此類瓷器上之墨龍,上承宋代陳容風格,亦集百家之長。世存多件陳容墨龍圖,龍首及尖利龍爪與本器所繪相近;背鰭鋒利之態近於大都會博物館藏元人張羽材所繪;吞雲吐霧之態,又與故宮博物院藏明抱白所繪有相近之妙。與本器相類之筆筒、天球瓶似皆繪一龍,本器則繪二龍上下呼應,吞雲吐雨,天降甘霖。器物配詩既稱頌龍之神威,似又在表達對揮斥方遒、遨遊四海的欽慕與向往,頗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豪情。

書法一項,唐英四體兼善,時下所知有其多幅翰墨傳世,不光喜愛紙帛上揮毫,更擅長以其書法入飾瓷器,文雅別致,洋溢書卷氣息。例如本品所具詩文書法,神采奕奕,行筆遒勁灑脫,與故宮博物院典藏「唐英行書立軸」「唐英雜畫卷」中的書法有相近之妙,水準極高。

本器當出自唐英之手,詩書畫皆神妙有致,或為其自用或饋贈親友之作,文雅雋永,妙韻獨具,頗見其文人底蘊。相似者僅見筆筒、天球瓶、膽瓶等造型,傳世不過數件,可於市場流通者極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