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鑒定山西白瓷不難,一文幫你搞定它!

2023-12-07收藏

很多藏友覺得北方的白瓷挺容易辨認,直到他們見到定窯與定窯系的白得不清不楚,就懵逼了。

與定窯相似度極高的山西窯口——介休窯和霍州窯。

北宋 山西介休窯白釉鏤空熏爐,山西博物院藏

金代 霍州窯白瓷劃花蓋罐 山西省霍州市陳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北宋定窯白釉花蒂鈕蓋罐,凈誌寺塔基地宮出土

上圖這些山西產的白釉是不是和定窯白釉很像?像是沒用的,市場價格就擺在那,按窯口、精美度給價錢。透過兩者的對比,我們很好地分辨這類白瓷,把自家的眼力提高一個檔次。

山西白瓷是怎樣做到,那麽像定窯白瓷的呢?

山西地區西南有耀州窯,東南有當陽峪窯、磁州窯,東邊有邢窯、定窯,益於靠近黃河,水路暢通無比,各個地區的制瓷工匠可以頻繁的交流(借鑒和跳槽)。雖朝代更叠,一朝天子一朝臣,工匠的手藝沒有丟,迎合大老板的審美偏好就可以開幹了。

山西毗鄰歷史上瓷業發達的冀、豫、陜三地,定窯和山西的霍州、介休窯分布處於太行山脈的兩側,這裏的瓷土精煉後白度比較高。唐宋年間,山西窯口透過模仿定窯的白瓷,積累了豐厚的技術經驗。

介休窯是山西較大的窯廠之一,位於山西省介休市洪山鎮,又稱為洪山窯。在窯址附近有座窯神廟,廟內碑文中記載:「丹爐炊頻,洙風扇口,高士雲集……」碑陰還題有「瓷窯稅務任韜」「前瓷窯稅務武忠」等字。興盛的介休窯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官府為此專門在洪山鎮設官收稅。

北宋介休窯的瓷胎透明度、白度,明顯高於定窯,有「宋白瓷中無出其右者」的美譽。白釉印花受定窯影響,也有自己的風格,紋飾精致,但不講求均衡對稱。

宋 介休窯白釉印花盤

北宋~金 定窯 白釉印花龜鶴齊齡圖百褶盤,直徑14.5cm

宋代介休窯白地註碗溫壺

金代介休窯白瓷鏤空花大香薰

金 介休窯白地折邊輪花碗(一對)

白瓷台盞 北宋 介休窯 ,2009年陜西是西安市藍田縣呂氏家族墓地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在明代曹昭【格古要論】中,山西白瓷被稱為「新定器」。

霍州窯又有「彭窯」、「西窯」、「陳村窯」等別稱,也被稱為「土定」。窯場創燒於金代,興盛在元代,至明清時的產品已經迥然不同,全部是普通百姓日用品。

霍州窯一些杯盞類器物常見呈瓜棱狀或裙褶花邊,一些光素的托盤類,也會力求低矮,采用大弧面、微斂口來體現美感,器形飽滿,剛柔有濟。

左:金代霍州窯白瓷印花碗 ;中:金代霍州窯白釉印花小碗 ; 右:金代霍州窯白瓷弦紋爐

金代霍州窯因施釉不勻,釉層較元代物件略厚,局部的積釉現象與定窯的「淚痕」原理相似,釉色呈色相對泛青。元代成熟興盛時期,施釉均勻、釉色勻凈,胎土的淘洗較前更加白晰,釉層厚度偏淺,視覺上白度高於定窯。

霍州窯雖視覺上白度高,但是無法達到定窯器的玉質感,還有定窯不同時期出現的豬油白、象牙白、乳白、白閃黃等不同色調。與介休窯的釉面呈半乳濁、微牙黃的釉色更易區分。

金 霍州窯龍紋花口把杯,卡爾坎普舊藏

在【格古要論】中說其「土脈細白」,精細的品種在露胎位置幾乎看不到顆粒感,難怪在古代都可以冒充定窯來牟取利潤。

霍窯在胎質呈色上給人以「幹」、「白」感覺,與定窯胎質的「黏糯」感有較大區別,與它的「近鄰」介休窯相比更加細白。

北宋 定窯 白瓷銅口出筋碗,河北博物院藏

元代霍州窯白瓷印魚紋鋬洗,2001年山西省孝義市土地局東部工地M2出土 ,山西省呂梁市漢畫像石博物館藏

霍州窯的燒造方法有兩種:疊燒和支燒,疊燒器內底有澀圈並施化裝土以防粘連,而支燒一般有4—6個支釘。其覆燒所見器物口沿均施釉,不同於定窯覆燒而形成的「芒口」。

宋代霍州窯白釉梅瓶

元代霍州窯白瓷玉壺春瓶,1956年山西省襄汾縣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北宋-金 定窯 白瓷刻劃蓮紋玉壺春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上面這些器物之間的對比得知:山西窯口的細路白瓷在質素上,真的不輸定窯器。

由於歷史的原因,定窯與山西多個窯口都生產白瓷供應給遼人使用,共同地域的訂單需求,決定了相同的器物風格。

專註自己的收藏道路,一起發掘更多精彩!

作者:收藏友道,古瓷字畫藝術經紀人,專業為藏家打造頂級收藏序列

對古玩有興趣的話繼續去(華 人 收 藏 圈)探索古玩藝術的精髓和魅力吧!

歡迎家人們轉發出去支持我們,讓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