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身價百億的馬未都扛不住時代洪流?私人博物館、藏家該何去何從?

2024-07-21收藏

近日,「馬未都公司在未提前告知情況突然裁員80人 」的訊息,在網上廣為流傳,並持續發酵。

此訊息傳開,網上大部份言論都是無法理解、質疑,乃至冷嘲熱諷。

一直以來,馬未都的口碑都相當不錯。

眾人都未曾預料到,一向以滿腹經綸形象示人的馬未都,竟會以如此出人意料的方式成為了熱搜話題!

號稱「京城第一收藏家」的馬未都,人們親切地稱呼他為「馬爺」。

早在1996年,他就創辦了國內首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他是最早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收藏者、文化人。

曾幾何時,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他侃侃而談,他對收藏、對人生、對歷史都有獨到的見解,收獲了無數的粉絲。

然而,馬老師的裁員事件,不僅對其個人形象和企業聲譽造成了影響,更在收藏界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難道是收藏行業寒冬到來了嗎?

大家都知道現在古玩行情不是很好,好多藏品價格都在下跌,其主要原因是收藏行業資本的逐漸萎縮,也就是進入收藏行業的錢少了。

在經濟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很多普通藏家的消費行為變得很謹慎。而買高端收藏品的藏友,因為手中有票,會物色更具性價比的藏品入手。

其實,馬未都的觀復文化公司裁員的這個情況,如果你真的了解古玩行的話,你不應當感覺奇怪,更不應當震驚。

在當前的文物管理中,在現有的【文物法】中,私人博物館處境是很尷尬的。他們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營運成本高、身份模糊以及缺乏有效的扶持機制等。這些問題共同構成了私人博物館發展的挑戰。這也是馬老師裁員的直接原因吧。

作為民間藏友,更多的是關心自己收藏的文物法律地位問題。沒有人去關註私人博物館的生存,也是面臨極大的生存考驗。

你們再看看社會上的民營博物館,有幾個經營狀況很好的?

這其實也是收藏界的一個悲哀,也是一種收藏人的痛苦。

不懂行的人會說:馬未都,你有那麽多藏品,你隨便賣一件藏品,這些員工啊,都能夠養活得起,或者說給他們比較優厚的賠償啊,等等。

說這話的人,他根本就不懂得民營博物館啊。

第一,像馬老師這個公司,基本都是采用合夥制的啊,雖然他可能占有大股,但他想怎麽去支配博物館的藏品,那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

第二,我們國家文物保護法當中也有明確規定,民營博物館的藏品不能私自轉讓,不能拍賣,最多也就是館與館之間可以借展交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截圖

第三,國家對民營博物館的補貼是非常有限的,在經營過程當中舉步維艱,這個在收藏圈懂行的人都明白的。

劉益謙曾經也說過,他的博物館每個月運轉費用開支很大,都是從其他經營收入中,補貼博物館的營運的。

但是,這都是杯水車薪。

開辦私人博物館,現在真的很艱難吶!

所以,我們民間藏友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也開辦私人博物館。在當前環境下,沒有大把的資金作後盾是不能夠持續營運的。

須知,私人博物館的管理規定,是視同國有博物館的規定來管理的。

比如,博物館室內的空氣、濕度要求問題、館內文物的日常維護問題,修復問題,安全問題,博物館的租賃費用問題等等,都是有要求的。更為直接的,就是博物館日常運轉維護方面的開支問題,比如每月的水電費,文物管理人員的薪金,保安費,場地租金等,也是個大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截圖

這些無數的開支,錢從哪裏來?靠門票收入,靠國家補貼,或者靠文創產品開發銷售收入等,來維持博物館的運轉?

你說門票能賣多少錢?你算一算,絕大多數私營博物館他是不賣門票的,因為不賣門票去的人都很少,你如果再賣門票,那去的人更少。

還有些私人博物館,賣文創產品,那些文創產品收益也非常微薄,不可能支撐博物館的運轉。

不然,為何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都不斷拿家底(藏品)來大拍賣行變現,就是因為博物館維護費和員工薪金發不出唄。

當然也有一些民營博物館,它的背後是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做支撐的。

當「文物資源「變為真真切切的「文物資產」時,文物經濟價值回歸的時;當財務制度上真實反映文物的資產價格、能夠納入財務報表時,文物的經濟價值才真正的體現出來。

我們希望:國家能夠註意到這種現象,給予民間博物館更多的支持。

馬老師的裁員事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們不必要大驚小怪。

同樣,我也相信馬老師,包括他這個觀復文化公司,能夠對這些被裁員的員工給予合理的補償,以及妥善處理好由公司裁員產生的一些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