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Hi影片 | 威海鄉村開起博物館,這個小鎮藏著千把錫鑲紫砂壺

2023-12-06收藏
影片載入中...

世代經商,家境殷實。明明可以很舒服地過日子,卻偏要帶著祖孫三代攢下來的幾千把錫鑲紫砂壺,離開北京,到威海環翠區橋頭鎮的鄉村打造錫鑲紫砂茶壺博物館,傳承錫鑲文化。

幾年來,她把自己幾乎所有的積蓄都傾註到了這片土地上,很多人都說她「傻」,可她卻覺得值得,並坦言,自己的處境再困難,也絕不會賣掉其中一把壺。

這個大家口中的「傻女人」,叫王春曉。

當談到為什麽一定要在威海的鄉村打造這樣一個錫鑲紫砂茶壺博物館時,她說原因有二。首先,錫鑲發祥於清光緒年間,是威海獨有的傳統手工藝之一。2009年,「威海錫鑲技藝」更是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要打造錫鑲紫砂茶壺博物館,首選發祥地威海。其次,她自己祖籍就在威海,一直想找機會回家鄉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她也很喜歡鄉村生活,想用文化賦能鄉村。

豫豐商號主題、紅色文化主題、彩繪壺主題……走進風格各異的展館,充滿年代感的老錫鑲壺、古香古色的環境氛圍、具有沈浸感的場景布局,讓參觀者近距離、多維度地感受到了威海錫鑲文化的獨特魅力。

威海錫鑲紫砂茶壺博物館坐落於環翠區橋頭鎮信河北村,展覽面積約3000平方米,藏有2000多把晚清民國時期錫鑲紫砂茶壺。展館在原有民房的基礎上,根據錫鑲工藝起源的時代文化,進行精簡且細致的裝修,以還原當初的生態景象,並賦予文化特征和生態理念。

在橋頭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春曉用將近兩年的時間將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打造成東南鄉景區,不包含藝術品,投資已經近千萬。景區裏一花一草一木的栽種和移除,都由她自己親手把握,王春曉將這裏比作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王春曉還將許多非遺傳承人引入東南鄉景區。威海錫鑲非遺技藝傳承人王海峰的手工坊入駐後,剪紙、皮影、木藝、花餑餑、柳編、葫蘆等非遺文化老師也陸續加入,他們為了同一種情懷,在此處紮根。

穿行在景區,跟著方向牌的指引,踏過一片片青磚,走過一座座木橋,在不同主題的展館內,細細端詳老物件、老照片,靜心感受「東南鄉」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在非遺體驗基地,沈浸式體驗錫鑲、花餑餑、葫蘆畫、盤扣等非遺文化。

「這裏有影視拍攝基地,提供民宿、餐飲服務,大家可以到農場感受田園生活,穿著漢服遊園。我們還利用抖音直播平台完成後續沈浸式體驗的所有文創產品的銷售,這個專案能帶動年輕人,像是90後、00後也會回到我們的鄉村。」威海錫鑲紫砂茶壺博物館館長王春曉說。

王春曉把村裏閑置的房子流轉回來,讓村民每年有收益,同時帶動著村民再就業,也給老百姓做公益剪紙、錫鑲培訓,帶動地方旅遊發展。如今,東南鄉景區每天可以接待容納住宿100多人,接待研學1000多人。

讓更多人知道威海有個「東南鄉」,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威海的錫鑲文化。王春曉的願望正在一步步實作,每個到過這裏、被她感動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她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