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楊夏
上市30周年之際,國產胰島素龍頭通化東寶(600867.SH,股價7.74元,市值153.39億元)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作營業收入約7.56億元,同比減少44.66%;預計實作歸母凈利潤-2.24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801.47萬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7.09億元和4.88億元。
啟動於2021年底的胰島素國家集采,是通化東寶業績滑坡的直接原因,而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降糖藥空降、管線競爭越來越「卷」、國內藥企紮堆出海,也意味著藥企靠一款產品通吃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通化東寶,從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未來5到10年內,胰島素仍將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公司正在從小內分泌向大內分泌拓展,打算把痛風產品打造成下一個大單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未來3年,胰島素廠家可能會少三分之一
自2022年5月始,胰島素國家專項集采在各省市陸續落地,在胰島素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國產替代行程大大加速。根據醫藥魔術方塊胰島素銷售量計算,2024年一季度,通化東寶的人胰島素市場份額已經從2020年的超30%提升至40%以上,甘精胰島素的市場份額則從2020年的不到2%提升至近10%。
反映到公司業績上,2023年,通化東寶的營業收入為30.75億元,同比增加10.69%,公司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38.88%。與此同時,通化東寶最大的國產競爭對手甘李藥業實作扭虧為盈,營收增長勢頭更甚,達到52.31%。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上述通化東寶負責人告訴記者,降價是胰島素集采帶來的最大痛點,其在市場的影響還未完全顯現。因為胰島素的生產技術門檻不高,但成本卻很難控制。在集采開始之前,市面上的胰島素產品定價不高,但首輪胰島素集采中平均降價達到48%;在今年4月的接續集采中,中選價格在首輪集采降價的基礎上又降低了3.8個百分點。
價格壓力下,如果沒有過硬的生產技術以及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企業更難形成規模效益並實作盈利。正因為這樣,今年4月剛開標的接續集采中,企業的態度開始分化,如首次集采中對門冬胰島素註射液報價23.46元/支的海正藥業,在接續集采中選擇了沈默;有些小公司硬著頭皮報價,但20元左右的價格已經非常接近門冬胰島素和人胰島素的生產成本。
盡管具有工藝路線優勢,通化東寶2023年生物制品的毛利率仍維持在80%以上,但公司也開始做「減法」,在今年7月終止了可溶性甘精賴脯雙胰島素註射液研發專案(簡稱「THDB0207註射液」)的臨床研究開發工作。此前公司的相關投入已超過3億元。
該負責人認為,到2027年胰島素第二次接續集采時,由國產廠商掌握的胰島素市場份額可能超過70%,但更多廠家會選擇結束集采甚至自費市場,胰島素廠商數量會比現在至少要少1/3。
GLP-1RA替代不了胰島素,但競爭比PD-1更激烈
根據民生證券研報,隨著技術的發展,糖尿病治療藥物的產品越來越多,目前主要的口服降糖藥可分為磺脲類、雙胍類、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SGLT-2(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以GLP-1RA(GLP-1受體激動劑)為代表的周制劑也在治療糖尿病領域有亮眼表現。
因此,國產廠商在中國胰島素市場的整體份額從31%提升至45%,除了集采助力,還有一部份原因是諾和諾德、禮來等跨國藥企正在將目光轉移到新型降糖藥。
根據集采接續采購檔,相比於第一次胰島素集采,國產廠商合計報量同比增長62.52%,而外資廠商合計報量同比下降9.42%。以諾和諾德為例,根據其年報,2021年公司在中國整體胰島素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50.9%。受2022年5月胰島素集采實施的影響,2023年下降至40.2%,減少約10個百分點。但另一方面,諾和諾德2023年在2型糖尿病治療領域的GLP-1產品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以丹麥克朗計算增長近80%。
諾和諾德的定期報告還顯示,截至2023年5月,盡管GLP-1類藥物處方量滲透率僅5.5%(註射劑5%、口服0.5%),但對應市場規模已達39%(註射劑36%、口服3%),超過胰島素成為全球第一大糖尿病治療藥物類別。
但這並不意味著胰島素要結束降糖舞台。目前,最佳的糖尿病治療方式應該讓人體接近胰島素的無限制分泌,GLP-1RA或其他降糖藥的出現可能會延後輕癥患者使用胰島素的時間,但當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衰竭時,最終還是只能采用胰島素替代治療。這點在胰島B細胞自身免疫損傷的1類糖尿病上體現得最為明顯——目前,除了胰島素,還沒有任何一種降糖藥物獲批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
對此,通化東寶相關負責人也認可GLP-1RA(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市場廣闊。目前,通化東寶的GLP-1利拉魯肽已形成銷售收入,在研管線中有兩款藥物已進入Ⅰ期臨床試驗,但競爭實在太激烈了。
「全球有200多個GLP-1RA的研發管線,其中中國就有130多個,GLP-1藥物的競爭比PD-1類藥物更激烈。」該負責人預計,未來90%甚至95%以上的GLP-1RA在研管線都會「死掉」,能活下來的不僅要有好看的臨床數據,還要有商業化能力,小企業很難做成。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全球制藥行業都越來越「卷」,本質上是走向整合
上市30年,通化東寶的營業收入已經從1994年的1億多元增長到2023年30多億元,凈利潤從4840萬元增長到11.68億元。期間,公司的營收主力從「鮮人參蜂王漿」到「鎮腦寧片」,再到胰島素,基本都是大單品路線。截至2023年底,公司與糖尿病診療相關的業務收入超過92%。
當大單品發展走到分岔口,通化東寶將向何處去?參訪期間,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了通化東寶副董事長、總經理冷春生。他表示,現在全球制藥行業越來越卷,企業已經不可能靠一個產品通吃市場,即便是諾和諾和、禮來這樣的國際胰島素龍頭都已經在探索新領域,通化東寶要想保持雙位數的發展,必須從小內分泌代謝領域向大內分泌代謝領域拓展。
從時間線看,2021年是通化東寶進軍創新藥領域的元年,公司在研產品的治療領域已經從糖尿病向痛風/高血酸尿癥、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NASH)等領域拓展,產品適應癥由降糖延伸至超重及肥胖,並布局了多款GLP-1創新產品。目前公司正加速推進痛風治療領域的THDBp51片(XO/URAT1雙靶點抑制劑)、降糖和減重雙適應癥的註射用THDBp20(GLP-1/GIP雙靶點受體激動劑)等產品。
另外,近兩年通化東寶還加快了出海的步伐,但面臨的挑戰也很多。比如,海外市場由法規市場和非法規市場組成,兩種市場的區別在於是否以ICH(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為標準和指南。目前,在墨西哥、巴西等執行國家采購的非法規市場,胰島素的采購價格比國內更低;在法規國家,藥品註冊、接入醫保或商保都存在限制。
「現在制藥行業卷,本質上是在整合。」冷春生告訴記者,新時代的制藥企業需要覆蓋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流通的整個鏈條,未來的市場會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這些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持續拓展新領域和新產品,「自身研發和對外兼並合作,是到了一定階段必須要走的正路」。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