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又一場荒唐的資本遊戲,募資275億,172億都成了大股東的私房錢

2024-08-11股票

面值退市並不稀奇,但稀奇的是,已經提前釘選退市的上市公司東旭光電賬面上竟然還有85億現金。

有這麽多錢,即使用最笨的回購登出的辦法,也能把股價拉起來,為東旭光電爭取到重生的時間和機會。

就像*ST賢豐,5月份時股價就已經被打到0.78元,眼看就要釘選面值退市,大股東孤註一擲,以公司賬面的5億資金作為武器,發起了回購登出保衛戰。

如今,*ST賢豐股價已站上1.2元,讓股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股民一致評定:這真是一家良心上市公司。

東旭光電有85億,完全有實力可以比*ST賢豐更良心,然而,東旭光電卻什麽也不做,就靜靜地等著退市,似乎鐵了心要把29萬股民帶到三板去。

實際上,股市不是圍城,大家都想進來,沒有人想出去,東旭光電這事出反常的背後,隱藏著一場荒唐的資本遊戲。

1

有錢人常說,金錢只是個數碼,但對於東旭光電來說,真的是只有數碼,沒有金錢。

根據東旭光電2023年年報,85億的賬面資金有80億都是受限的,真正勉強能用的只有5億。

而更詭異的是,這80億的受限資金,除了4億的各種保證金外,另外76億竟然是存款。

保證金我們能理解,沒法使用,但76億的存款為什麽會受限呢?

原來,東旭光電的這錢既不是存在國有銀行,也不是存在民營銀行,而是存在了母公司東旭集團旗下的財務公司裏。

其實,很多企業集團都設定有財務公司,子公司的錢存在財務公司原本也沒啥毛病,但問題是,東旭集團的這個財務公司似乎有點不正經。

年報中的原文是這麽說的:

「由於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出現資金流動性問題,導致東旭光電在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存款支取受到限制,東旭光電在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存款能否收回存在不確定性。」

表述很委婉,但說白了就是財務公司把錢整沒了,而東旭光電沒法取錢了。

實際上,東旭光電存在財務公司的錢取不出來不是一年兩年了,翻看往年年報,東旭光電每年賬面資金都很多,但外部借款也很多。

自己有錢不能用,卻要花更高的利息從外部借款,這很明顯不科學。

而之所以忍氣吞聲,源於財務公司的錢都是被母公司東旭集團抽走了,作為子公司,董事會高層都是母公司派來的,還能反了不成。

看看,原本是為了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財務公司,實際上扮演了東旭集團籌資平台的角色,而籌資物件就是像東旭光電這樣有錢的上市子公司。

2

當然,東旭光電確實曾經很有錢,但錢並不是靠做生意賺來的,而是從股市圈來的。

1996年,石家莊一家叫寶石A的公司上市,主營CRT彩電玻璃殼及配套元件,在那個CRT為王的年代,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1997年,同樣在石家莊,東旭集團的前身也從一家小工廠開始慢慢長大,而做的生意和寶石A大體上一樣。

但不一樣的是,東旭集團在2004年液晶電視登上歷史舞台的時候及時轉身了,轉而研發生產液晶玻璃基板。

就是這一轉身,讓東旭集團卡到了寶石A的前面,2012年,東旭集團吃下寶石A成了新的控股股東,然後寶石A就變成了東旭光電。

東旭集團一度是國內最大、全球第四的液晶玻璃基板制造商,這借殼上市了自然是要朝著更大的目標前進。

要變得更大,最快捷的方式當然是買買買,但買需要錢,於是東旭光電就開始了瘋狂的增發融資之路。

有多瘋狂,數據為證。

2013年50億,2015年80億,2016年70億,2017年75億,不僅增發間隔時間短,而且每次的募資都堪稱巨額,4年共計募資275億。

看看,IPO那點募資算什麽,只要故事講得好,增發再融資的潛力才是無窮無盡的。

3

融資的目的確實是為了買,不過,東旭光電買的東西可沒花掉這麽多錢,據媒體統計,從2012年到2018年,40多起並購也就花了100億多點。

當然,規模確實也買起來了,2012年營收不過才8億,2018年就暴漲到282億。

不過,這卻成了東旭光電最後的高光,2019年11月的某天,上海清算所突發公告,東旭光電20億債券及利息違約。

大家都懵了,當時東旭光電賬面上超過183億貨幣資金,怎麽會還不起20億呢,於是,媒體紛紛猜測,東旭光電財務造假,沒錢還硬充胖子。

其實,充胖子的豈止是東旭光電啊,控股股東東旭集團隨後也跟著暴雷了,一算賬,整體金融負債達1200多億。

東旭集團可是當地總資產2000多億的大公司,當然得救,於是在地方的支持下,東旭集團拿出了一個金融債務重組方案,承諾10年之內還清所有本金。

這個重組方案當然也包括東旭光電的外債,也就是在這個重組方案的支撐下,東旭光電才撐到了2024年。

4

不過,2019年以來東旭光電撐得相當辛苦,每年要承擔10幾億的利息,拉通成績也相當難看,2019年-2023年累計虧損了110億。

驚奇的是,雖然年年巨虧,但跟沒事兒一樣,仍然吃得好睡得香。

但2024年,隨著監管的進一步加強,會計師一審就全交代了,東旭集團拿走的豈止是存在財務公司的76億,還占用資金96億一直沒還。

什麽意思呢,一共募資275億,其中有172億都成了大股東的私房錢,這哪還有什麽所謂上市公司治理的獨立性,都成了自家的提款機了。

於是,累積了多年的暗雷徹底爆發,隨著東旭光電被ST,股價開始一字跌停,就有了開頭的0.43元。

東旭光電鐵定是退市了,29萬股民也只能認栽了,不過,那被抽走的172億怎麽算呢。

近日,證監會重磅發聲:

「要嚴格規範融資行為,合理把握再融資節奏。」

可惜晚了一步,現在無論做什麽,也無法改變曾經的荒唐了,唯有寄希望於如今的改革,能避免今後再出現同樣的荒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