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場數據顯示, 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報價跌至72300元/噸—78400元/噸,均價報75350元/噸 ,已經創下三年多來的新低,且仍有不斷下探趨勢。
受碳酸鋰價格持續探底影響,產業鏈上市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普遍承壓,包括被稱為「鋰業雙雄」的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亦出現大幅虧損的局面。但據永杉鋰業半年報披露,這家公司卻實作了6倍多的凈利潤增長。
報告期內,永杉鋰業實作營業收入33.51億元,同比減少18.59%;實作凈利潤6682萬元,同比增長648.2%。
01
6倍的凈利潤從何而來?
永杉鋰業成立於2019年,是杉杉鋰電產業在長沙布局的重要子公司,也是湖南省第一個鋰鹽專案。
2022年1月,大型鉬業企業——吉翔股份完成對湖南永杉股權的收購,積極戰略布局鋰鹽業務,主營業務增加鋰業板塊。
產能方面,永杉鋰業鋰鹽一期專案已於2022年投產,二期專案於2023年4月開始建設,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二期專案達產後,公司將形成年產4.5萬噸鋰鹽產品的生產能力。
7月底,由永杉鋰業旗下湖南永杉鋰業投建的專案二期首批電池級碳酸鋰產品正式下線,全線投產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客戶端,永杉鋰業已與國內前五三元正極電池材料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如與容百科技、五礦新能(原長遠鋰科)、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永正鋰電股份有限公司等簽訂年度供應合作,構建鋰鹽長期穩定供應合作。
2022年,永杉鋰業還與巴斯夫杉杉、蜂巢能源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人巴斯夫杉杉和蜂巢能源。
在產業資本、鋰鹽產品供應、鋰礦資源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湖南永杉將深化與巴斯夫杉杉的合作,進一步延伸至巴斯夫在全球的正極材料供應鏈體系。
海外客戶方面,湖南永杉已與南韓L&F、LG開展合作,並在不斷拓展與其他日韓核心正極廠商的合作。
2023年,永杉鋰業鋰鹽產品業務實作營業收入17.98億元,較上年減少7億元,降幅高達28.12%,產品總體毛利率為-2.05%,毛利虧損3700萬元。
永杉鋰業認為2024年實作利潤大漲,主要在於鋰業板塊的降本增效,提升鋰業板塊的產能利用率,在產品價格總體下降的情況下,透過擴產效降低單噸成本。
同時,永杉鋰業堅持圍繞「大礦企大客戶」戰略,在補齊礦源短板的基礎上,依托下遊核心客戶的產品認證,保持生產銷售高周轉,實作產銷量雙增長。
不過應當註意到,從表面上看,永杉鋰業的業績實作逆勢大增長,0.67億元的凈利潤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但實際上,永杉鋰業扣非凈利潤為虧損830萬元,主要收益來源於政府補助等其他非經常性收益。
報告期內,公司合計非經常性損益為7511.89萬元,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3230.91萬元。
雖然虧損振幅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縮,但離真正實作業績逆勢大增還有差距。此外,今年上半年,永杉鋰業毛利率4.02%,歸母凈利潤率為1.99%。在碳酸鋰價格不斷下滑中,包括永杉鋰業在內的鋰企仍面臨不小的業績壓力。
02
碳酸鋰邁向7萬關口
市場普遍認為,8萬元/噸是碳酸鋰行業的供需平衡成本線。 但隨著8萬元/噸的關鍵成本線告破,鋰價又開始奔向7萬元/噸的新關口。
8月19日,碳酸鋰主力期貨(lc2411)合約盤中下跌1.77%,報71950元。現貨市場,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7.55萬元/噸。
如今,碳酸鋰售價已與成本倒掛。成本端,除開鹽湖,其他形式的鋰礦基本上處於虧損的狀態。
鹽湖(自采)生產碳酸鋰成本在3-4萬/噸,成本相對較低,基本不會出現主動減產、停產的局面。這也是鹽湖股份等鋰礦企業保持業績穩定的一大原因。
鹽湖股份業績預告中顯示,預計2024上半年實作17億元至23億元歸母凈利潤,公司歸因於提高產能及加強產銷對接等。
此外,鋰輝石(自采)生產碳酸鋰成本在6-8萬元/噸,鋰雲母礦(自采)在7-9萬元/噸。外采鋰輝石礦目前成本靠近8.5萬/噸,外采鋰雲母礦成本靠近9萬/噸,目前已經倒掛。
從供需現狀來看,在供需過剩下,碳酸鋰價格似乎還有下探空間。
目前,除鹽湖以外其余原料制鋰產量均有所下滑,不過總體供應仍舊處於高位,消費方面下遊需求仍舊疲軟,雖然正極材料排產量有所上行,目前多剛需采購為主,囤貨意願不高。
供給方面,鹽湖進入生產旺季,7月供應延續寬松狀態,鋰精礦和碳酸鋰進口量穩增,國內大型生產企業延續穩定生產,南美碳酸鋰將於7、8月集中到港。
自一季度開始,部份鋰鹽廠面對成本倒掛時,會有停產檢修動作。但在澳洲鋰輝石總體保持穩定,且非礦、海外鹽湖帶來新增量之下,鋰鹽廠家的停檢修對價格的提振影響有限。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有澳礦表示,若鋰價跌至7萬元,將在3個月內後停產。
從需求端來看,今年1-7月新能源車零售498.8萬輛,同比增長33.7%。7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7.8萬輛,同比增長36.9%,環比增長2.8%。鋰價反彈需等待三四季度旺季需求兌現。
03
鋰企逆境求生
受到價格傳導影響,大多鋰鹽企業面臨業績下滑。
其中,天齊鋰業預計虧損48.8億元至55.3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4.52億元;贛鋒鋰業預計虧損7.6億元至12.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58.5億元;盛新鋰能預計虧損1.3億元至1.9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11億元。
如何度過當下產能過剩的低價「寒冬」是關乎生存的議題。許多企業仍保持積極態度,紛紛采取多元化的應對策略,包括套期保值、主動減產、一體化布局等方式,展現出逆境求生的韌性。
天齊鋰業和湖南裕能近期紛紛表示,已著手開展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業務。天齊鋰業稱,目前公司已經完成前期關於套期保值的準備工作,並成立了專門的期貨管理團隊,減少主營產品價格波動對公司經營帶來的潛在風險,確保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和可持續性。
一部份鋰鹽廠商開始主動減產。6月25日,國內鋰鹽大廠誌存鋰業也釋出通知,集團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江西金輝鋰業和天卓新材料將於7月1日起,分階段、有序地對碳酸鋰生產線開展停產檢修工作。
不過,鋰鹽廠大規模停產、減產或難以出現。業內企業表示,在穿越周期寒冬中,現金比利潤更重要。 頭部企業意在進一步推動產業鏈一體化布局,進行資源整合,降低成本,提升抗壓能力。
盛新鋰能則表示將密切關註行業變化,努力做好相關經營管理工作,目前生產情況正常,近期暫無檢修計劃。
贛鋒鋰業此前表示,公司將逐漸側重於富鹽水等低成本資源的提取開發。7月15日,贛鋒鋰業宣布境外發債不超過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52億元),用於旗下阿根廷鋰鹽湖專案的營運,該專案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鹽湖提鋰專案之一。
長期來看,在這場鋰價波動的風暴中,碳酸鋰持續下跌非常態,未來碳酸鋰的需求空間仍十分可觀,產業鏈企業需要足夠的耐心度過這一輪「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