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去年13家生物醫藥公司赴港IPO!

2024-01-07股票

2018年4月底,港交所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對生物醫藥開辟「綠色通道」,允許未有收入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商業化落地難」對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的桎梏。

隨後生物醫藥類公司前赴後繼,南下入港,並在2021年度達到頂峰。當年有34家生物醫藥類公司上市,合計募資額達到789億港元。生物醫藥類公司在二級市場也備受追捧,出現多家公司網上發行有效申購倍數超過1000倍的情況。資本月台之下,生物醫藥股的確稱得上是極為顯眼的一朵浪花。

然而寒氣很快就在2022年席卷至全行業並蔓延至2023年。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22年共有23家生物醫藥公司在香港上市,合計募資額102億港元,同比下滑87%。2023年,生物醫藥公司上市數量再度同比大幅下滑43%,僅13家上市,但募資額有所提升,合計募資107億港元,占當年港股總融資額23%。

2023年1 3 家生物醫藥公司赴港上市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港股一共有13家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合計募集資金總額107億港元。雖然數量上相比上一年大幅下滑43%,但是募資金額同比上漲5%。2022年平均每家生物醫藥公司募資金額僅4.4億港元,2023年每家募資金額8.2億港元。

2023年港股一共迎來70家新股上市(剔除了3家創業板轉主機板),合計募資金額458億港元,生物醫藥公司上市數量占比18.6%,募資額占總融資額比例23%。

從上市打新收益來看,去年13家生物醫藥公司僅有2家上市首日破發,且跌幅都在30%以上,其中東軟熙康上市首日跌幅42.86%;其次是綠竹生物,首日跌幅32.93%。打新收益最高的為美麗田園醫療健康,每手打新收益5165港元,其次為藥明合聯,每手打新收益3700港元。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全球生物科技行業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自2018年4月香港啟動上市制度改革,允許未有收入、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以來,港交所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生物科技生態圈。

在過去的六年(自2018年4月30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共124家「醫療健康企業」在港交所IPO上市,占過去六年香港所有新上市公司總數量(692家,剔除創業板轉主機板上市數量)的17.9%。這124家生物醫藥公司合計募資額2757億港元,占過去六年香港所有新上市公司募資(1.41萬億港元)的19.5%。

普華永道:2024年香港新股有望重回全球IPO前三

港交所網站數據披露,2023年遞交上市申請的「醫療健康企業」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仍有27家仍未上市,其中15家還在上市排隊中、12家招股書已失效(遞表超過6個月)。

這可能跟2023年香港整體IPO集資活動放緩有關,普華永道最新發表2024年香港IPO市場展望,預期利空減少、企業發展集資需求大以及加息周期終止,歐美和中東資金將回流亞洲,有利市場流動性和改善估值,2024年香港新股集資額可望重上1000億港元,涉及約80家公司,並有望重新成為全球前3大集資市場。

普華永道香港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向記者表示,目前不少特專科技公司具有潛力,其中以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最受矚目。隨著利率方向的改變,中概股、科技公司(以特專形式)於估值回暖後到港上市,將有利資本市場回穩及提振市場信心。

普華永道對今年香港新股市場感到樂觀,預計2024年將有大約3至5家特專科技公司透過【第18C章】赴港上市。而傳統行業板塊工業、消費行業亦不容忽視,預料繼續占主導地位。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及亞洲企業客戶部聯席主管李鎮國表示,美國息口和內地經濟都遜於預期,拖累市場氣氛,難以有大型IPO登場,預期美國最快今年首季開始減息,一旦息口回落、市場對內地經濟增長恢復信心,新股上市在2024年中可望改善。

李鎮國繼續指出,目前已有多家大型企業部署上市,隨著市況轉好,2024年新股量至少有3至4成增長,5至10家大型IPO有望推出。

李鎮國表示,中國證監會去年宣布實行企業境外上市必須報備,目前仍屬於過渡期,程式一般需時3至4個月,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的公司需時或更長,期望流程逐步轉為流暢。

行業方面,李鎮國提到,市場目前流傳正等待來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主要來自大型科技公司分拆,以及具內需復蘇概念的消費品相關行業,還有汽車生態系相關公司。

責編:葉舒筠

校對:蘇煥文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