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爆雷」警報解除,萬科等待市場回暖

2024-03-15股票

短期看,萬科債務問題無憂;但如果市場長期低迷,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短短半個月,債務陰雲壓頂的萬科經歷了過山車般的一波行情。

3月12日,據藍鯨財經報道,由工商銀行(601398.SH)牽頭的6家國有銀行和6家股份制銀行正在籌集最高額800億元貸款,幫助萬科償還未到期的債券。

這意味著萬科在指引下開始駛向「安全的港灣」。

今年2月底,「萬科管理層前往北京與保險機構商討非標債務展期」的傳聞在市場流出。幾天後,作為「緋聞主角」之一的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資管」)釋出聲明稱,這是「不實訊息」。

不過,投資人並不買賬。隨後兩天時間裏,萬科企業(02202.HK)、萬科A(000002.SZ)股價及其多只境內債券迎來不同程度地下跌。

直到3月8日深夜,萬科開始從側面回應市場有關「爆雷」的傳聞,並著手改變低迷的銷售表現,具體包括:

1、萬科A釋出公告稱,公司將全數額償付2024年3月11日到期的美元票據尚未償還本金金額連同累計至到期日的利息資金,合計金額約6.47億美元;

2、有訊息稱,萬科南方區域組織架構迎來「大洗牌」,包括廣州公司與佛山公司合並為廣佛公司、東莞公司與惠州公司合並為東莞公司、廈門公司與福州公司合並為福建公司等。

同一時間,有媒體訊息稱,監管部門與險資、銀行機構商談支持萬科融資和債務延期問題。受利好訊息刺激,3月11日、12日,萬科股價和債券迎來大振幅反彈。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萬科是標桿性的存在,也是當下行業的「最後一道防線 」。因為萬科一直被視為謹慎的代表和行業「優等生」,此前在同行紛紛宣告「爆雷」後,仍然保持正常兌付。

但距離2023年11月萬科陷入流動性危機風波並得到深圳國資委聲援「兜底」之後,僅僅過去3個月時間,如今其再度踏入「同一條河」。

傳聞四起

2月29日前後,市場傳出訊息,萬科原定2023年12月到期的債務悄悄完成3個月延期,現在在此基礎上繼續尋求展期。隨即,進一步傳出訊息,萬科高層前往北京與泰康保險、新華保險(601336.SH)、太平保險(00966.HK)等機構商討即將到期非標債務的展期問題,但遭到拒絕。

從萬科2023年第四期中票募集說明書可見,其2022年末非標債務前十名債權人合計規模為253.82億元,包括平安銀行(000001.SZ)、新華資管、泰康資管等。

截至2022年末萬科非標債務前十名債權人情況。

3月3日,新華資管釋出【公開聲明】,稱「近期,公司關註到有關我公司與萬科企業的不實資訊。萬科企業系中國房地產行業龍頭企業,一直與我公司保持正常的業務合作」。

新華資管關於萬科債務情況的【公開聲明】。

傳言中的另外一家保險公司,據媒體報道,3月12日,多位接近太平保險的知情人士稱,「太平保險僅有兩筆與萬科相關的債權投資計劃,即太平-萬科股份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一期)、太平-萬科股份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二期),但該債權投資計劃均於2025年到期,所以不存在商談展期這件事,他們也沒來找過我們」。

但當下脆弱的房地產市場,稍微一些風吹草動就會引起投資人的擔憂和避險準備。3月4日,交易市場開門後,萬科A股、H股集體大跌,當天分別收跌4.65%、7.13%;次日,萬科股價早盤繼續下挫,午盤略有回升企穩。

反觀萬科債券市場的表現,更能體現出資本對於企業未來資金流動性的擔憂。 源媒匯翻閱企業預警通數據發現,萬科目前有32只存續債券,總體規模達546.09億元,一年內到期規模為128.9億元(註:截至發稿)。

萬科目前境記憶體續債券情況。

同時,萬科多只境內、境外債券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22萬科06」3月4日出現高達36.1%的跌幅,「21萬科02」3月5日跌幅為10.58%。

對此,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源媒匯表示,萬科近期遭遇了境外美元債的大規模拋售,導致交易價格暴跌,部份債券收益率飆升超過50%。盡管萬科在國內的發債利率長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但國外債券市場對其現金流能力的判斷出現了巨大分歧。

另一位金融從業人士則認為,大型險資機構一般持有資產、企業債券是長線邏輯,不會輕易撤資和結束。目前,萬科近期有較大資金壓力是一個事實,但也要考慮國資股東和信用資質。

同時,彭博社3月7日報道稱,因為萬科的流動性風險,三家總部位於北京的保險公司計劃派出高層前往萬科深圳總部,在地方政府的協調下商討償債計劃,包括債務償付期限延長一年、增加抵押資產和發行新的債券置換非標債務。

3月8日,萬科多只境內債券出現大振幅反彈;3月12日,12家銀行加大對萬科融資支持的訊息傳出後,萬科的股價、境內債券開始進一步上升。

一些真假傳言逐漸被澄清,萬科「爆雷」傳聞也解除風險,但在市場真正回暖前,資本市場對於萬科的擔憂仍會存在。

從「活下去」到「縮表」

2018年,在房地產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時,萬科突然喊出「活下去」,被外界當成一個笑話。事實證明,萬科的判定是正確的,「活下去」也成了一個黑色預言。

源媒匯翻閱過往幾年財務數據發現,2017年至2023年中期,萬科總負債呈現快速上升到下滑的趨勢,由2017年的12930.59億元升至2021年的15458.65億元,後減至2023年中期的12815.52億元;有息負債由2017年的1906.2億元遞增到2023年中期的3213.6億元,凈負債率也從8.84%增至49.75%。但值得註意的是,該凈負債率水平仍保持著行業最低水平之一。

2017年至2023年中期萬科相關債務情況。(源媒匯制圖)

萬科的土地投資從2017年至2021年期間,土地投資額為1381.5億元至2188.9億元,2022年行業快速下行後,縮減至不到500億元。

2016年至2023年三季度萬科土地投資情況。

另外,在喊出「活下去」之前,萬科2016年、2017年土地投資額分別為2188.9億元、1236.3億元。在不少研究機構統計數據榜單中,前述投資額僅次於碧桂園(02007.HK)和恒大(03333.HK)。只是之後,萬高比同行更加「節制」了。

橫向對比發現,碧桂園總負債由2017年的9330.57億元增至峰值16477.38億元,後降至2023年中期的13641.6億元;融創則由5624.64億元增至10027.39億元。從2023年中期債務數據來看,萬科總體債務比碧桂園少了800多億元,有息債務則超過前兩者。

需要指出的是, 有息債務更高,也反應了萬科的融資渠道依然暢通。

據萬科2023年半年報,公司境內累計發行信用債396億,居行業第一梯隊。萬科也是行業內少數幾家依然能依靠自身信用發債的企業;同時,萬科的債務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短債占有息負債比例降至14.2%的歷史低點,持有貨幣資金1221.8億元,對短期債務的覆蓋倍數從年初的2.1倍提升至2.7倍。

從行業來看,萬科的財務狀況依然具有較高的韌性。

萬科與碧桂園、融創等頭部房企債務情況對比。(源媒匯制圖)

土地投資上,萬科也放慢了原有的投資節奏。2024年1月,萬科新增3個開發專案、2個物流地產專案,合計權益地價為17.4億元。

以長期負債為主的負債結構調整,和借助深圳國資股東的背景,在融資和借貸成本上更具備優勢,這兩方面的結合,可以讓萬科在融資視窗期透過「借新還舊」方式置換即期債券。比如在2023年發行的不超20億元的「23萬科01」中,計劃將19億元用來置換到期的「21萬科01」本金。

單從融資能力、信用資質來看,萬科在很多金融機構眼中是「閉眼投資」級別。背後邏輯是深圳國資委對萬科的持續支持。畢竟,過去幾年時間裏,深鐵集團在萬科身上僅透過股息分紅就收獲多達162.6億元(未除稅)。

近年來萬科部份股東分紅情況,深鐵無疑是大贏家。

但當行業快速且持續下行時,銷售回暖才是企業活下去的長久之計。從近兩年萬科的銷售額來看,2022年錄得銷售額4169.7億元,同比下降33%;2023年為3761.2億元,同比下降9.8%。

過去兩年時間裏,有關部門不斷從「工具箱」中拿出工具去刺激房地產市場回暖,但市場仍處在「弱修復」中。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2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4762.4億元,同比下降振幅達到51.6%。其中萬科錄得銷售額334.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達43%。

註意,這是全口徑銷售額。按照萬科2020年至2023年前8月拿地權益價均值62.63%計算,預估權益銷售額剛好超過200億元,維持在盈虧線上。

組織架構「動刀」

在組織架構上,萬科也開始了調整。

2024年1月,萬科南方區域有重大調整,區首孫嘉卸任,前往新成立的商業事業部任首席合夥人。孫的職位由入職萬科僅3個月的周軼群接任。新成立的部門由萬科七大區域的商業業務、印力集團合並而來。

對此,萬科方面向源媒匯回應稱,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安排是匹配戰略發展需要。消費類基礎設施REITs試點為商業業務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公司透過商業版塊的一盤棋建設和強化團隊管理力量,來更好地抓住商業業務發展機會。

2023年11月,萬科旗下印力集團在消費類基礎設施REITs試點中拔得頭籌。對於REITS,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於此前表示,REITs對於不動產經營業務的重要性,類似於按揭貸款之於住宅開發的重要性,能夠實作商業模式的閉環。一旦完成REITs的環節打通,萬科將有望真正從開發商轉變為不動產商。

2024年3月1日,萬科旗下物流板塊也釋出了REITS招募說明書,正式進入發行階段。REITS的順利發行,或將成為萬科現金流和利潤的蓄水池。

此外,在地產業務上,萬科也進行了調整。3月11日,萬科南方區域正式確認組織調整方案,重組了8大城市公司。

3月11日,萬科南方區域正式確認組織調整方案,重組了8大城市公司。

萬科南方區域表示,此次調整是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匹配業務發展需要,對城市公司做進一步重組配置,使組織更靈活、高效,及時響應專案需求;另一方面,調整也是希望實作「事人匹配」,為骨幹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源媒匯了解到,萬科此次所做的調整,和其他頭部同行已經實施的組織策略方向一致,或是大勢所趨。在此之前,包括華潤(01109.HK)、招商(001979.SZ)、金茂(00817.HK)、中交(000736.SZ)等央企,也紛紛開始了組織精簡和調整。

短期無憂,但難題仍未解決

過去三年,萬科經營性現金流金額端出現了較大振幅下滑。

2017年,萬科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823.23億元,是最近幾年的峰值;2020年仍有531.88億元;但隨著2020年行業進入深度調控,萬科2021年則跌至41.13億元;2023年中期僅為18.64億元。

2017-2023年萬科經營性現金流情況。

貨幣資金也呈現正比走勢。2020年,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952.31億元,為2017年以來的峰值;隨後逐漸減少至2023年中期的1221.8億元。這些貨幣資金沒有剔除受限部份。

過去幾年,萬科的建安成本也維持相同水平,2017年至2023年中期資本開支均值為1860.13億元,其中2023年中期為1557.51億元。

萬科2017年至2023年中期資本開支情況。(源媒匯制圖)

所以,「保交樓」下建安成本持續投入,萬科的債務壓力也會上升。

雖然萬科有息負債有457億元,但一年內到期占比很低,只有14.22%,從持有貨幣來看能夠完全覆蓋。

不過,針對低迷的市場行情,萬科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2023年11月開始,萬科開始出售部份資產:4.8億元出售3家悅榕酒店的股權、23.84億元出售「最賺錢的商業專案」上海七寶萬科廣場50%權益。

從短期看,萬科債務問題無憂;但如果市場長期低迷,銷售無法回暖這一難題不解,也要看銀行和保險減不減敞口、指導中債會不會進一步拓展、股東深鐵集團的扶持力度以及萬科資產處置的態度。

畢竟,萬科被視為房地產行業的信心、「最後一道防線「,其對行業未來的走勢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