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搶七」!29只基金「定檔」7月

2024-07-08股票

下半年拉開帷幕,基金發行再迎「搶七」時刻。

截至7月5日已「定檔」的30只基金,有29只安排在7月內發行。雖然指數和固收類基金依然是新發主力軍,但主動權益基金的新發占比已回到40%水平,較上半年出現明顯提升,除了頭部公募,還有東吳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匯泉基金、匯百川基金等中小公募也參與其中。

分析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的發展應有別於保險、銀行理財等機構。無論過往還是未來,主動投資能力都應是公募基金的差異化優勢,公募基金應早日回到「主場」上來。公募當前預判雖仍較謹慎,但已顯露出樂觀預期。

主動權益新發占比提升至40%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全市場確定發行日期的待發基金共有30只,其中有29只在7月之內開始發售。相比之下,截至7月6日正在發售的59只基金,發售起始日橫跨了4月、5月、6月、7月四個月。從這一維度看,下半年第一個月新發基金整體上有所回暖。

從產品類別來看,指數和固收類產品依然是新發主力軍,但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具體看,30只新發基金中有8只被動指數基金、4只混合偏債基金和5只中長期純債基金,這三類產品一共有17只,在30只基金中占比達到了56.7%。此外,10只偏股混合基金加上2只普通股票基金,主動權益產品數量達到12只,占比40%。上半年發行的主動權益基金占比只有20%出頭。其余一只則是FOF產品。

就指數和固收基金而言,頭部基金公司依然是主力軍。其中,廣發基金和國泰基金發行的,分別是糧食產業ETF和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南方基金和鵬華基金一共發行3只ETF聯接基金;華安基金和中歐基金發行的指數基金,跟蹤的分別是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和上證科創板100指數。債券基金方面,7月發行產品的管理人既有永贏基金、天弘基金等傳統固收公募,也有興證全球基金等近年加碼固收的權益大廠。興證全球豐德和永贏逸享均是混合型債基,天弘月月興30天則是中長期純債產品。

相比之下,發行主動權益的管理人中出現了中小公募身影。比如,東吳基金於7月底發行的是一只科技創新混合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和摩根基金發行的均是紅利相關的基金,匯泉基金發行的是一只量化選股產品。

基金隊伍出現「新面孔」

單月的新發基金,不僅反映了表面上的產品資訊,還透露著中短期內的市場資金偏好。以指數基金為例,從7月新發基金,依然能看出ETT(特別是主題ETF)和紅利品種是當下熱點。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場共有85只ETF成立,已超過2023年成立的ETF(155只)的一半。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從測試口徑看,今年上半年股票ETF基金凈申購4221.77億元,已接近2023全年凈申購的4489.62億元。

從歷年度數據看,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是股票ETF較大規模資金凈流入的兩個年份,合計規模為6845.24億元。但從目前情況來看,2024年全年規模有可能超過這一數據。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銀河證券基金分類下的股票ETF基金持有A股市值17645.85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從2015年6月30日的0.37%提升至2.73%。

「包括ETF在內,指數基金依然是基金公司占據產品線優勢的主要抓手。」北方某家頭部公募品牌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ETF2023年來已經歷過一輪發展高峰,且不少此前發行的基金目前出現「迷你」(指規模下降到5000萬元以下)情況,但具備先發優勢的基金公司仍在努力維持其中的先發優勢。「特別是一些主題ETF,雖然發行後規模可能會縮水,但依然要發出來。對全品類基金公司而言,無論是冷門還是熱門指數,都要有對應的產品,才能在客戶提出需求情況下第一時間回應。」

和指數基金相比,發行有所回暖的主動權益基金更具看點,既包括基金公司,也包括基金經理。其中,匯百川基金在今年初開業後,於7月發行公司首只基金,成為新發基金管理人中的唯一一張「新面孔」。銀華甄選價值成長混合的擬任基金經理張騰,2023年從中郵基金出來後加盟銀華基金,該產品是他在新東家的首只新發基金。匯泉智享量化選股混合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楊宇,在圈內以量化投資著稱,目前是匯泉基金董事,也是匯泉基金第一大股東,持股占比55.3%。

主動投資再次被寄予厚望

新基金發行的指標意義,不僅在於產品本身,實際上更在於其折射出的產品發展趨勢。從2019年至今,基金業經過一輪高速發展期和低迷期。在這過程中,新發基金指標始終是市場感知基金業冷暖的「溫度計」。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和2021年權益市場行情推動「股票+混合」基金資產凈值快速攀升,成為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增長的核心力量。但2022年以來,權益市場持續震蕩導致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收益率承壓,整體凈值下滑。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從2022年至2024年5月末,在整體公募基金規模突破31萬億元背景下,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下降振幅超過30%。但如今隨著主動權益基金發行回暖,市場再次對公募主動投資信心寄予厚望。

「公募基金的發展應有別於保險、銀行理財等其他資管機構。從過往多年來看,這一差異化特征就是主動投資能力,期待公募基金未來能回到這一‘主場’上來,而不是繼續靠貨基債基等其他產品沖規模。」華南某公募投研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稱。

此外,某位資深公募基金產品研究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公募基金的發展定位在哪裏?賺什麽錢?這是當前基金業可以深入探討的話題,也可以從過往發展中尋求啟示。首先,2014年8月起實施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三十條,對基金產品做出了明確分類,排在第一的是股票型基金。其次,基金業歷史上最初發行的封閉式或開放式產品,均以主動權益基金為主。再次,基金業26年來穩步發展的代表性基金公司,他們的市場口碑必然少不了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這一部份。」

「‘老十家’基金公司乃至成立時間在前二十的基金公司,他們各自的首只新發基金,多是主動權益基金。並且,這些主動產品貢獻出的中長期業績,截至目前仍是基金業的得意之作,持續成為公募基金‘資管皇冠上的明珠’這一贊譽的最有力註腳。這一‘看家本領’千萬不能丟。」上述公募高管稱。

低估值優勢逐漸成為全球共識

需要指出的是,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和基礎市場行情密切相關。從當前預判來看,基金公司雖仍較謹慎,但已顯露出樂觀預期。

「經濟改善方向正在逐漸清晰,市場下挫意味著A股再度臨近性價比區間,諸多中長期的方向重新展露投資機會。」中歐基金表示,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5%,與上月持平;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為50.5%,分別比上月下降0.6和0.5個百分點,經濟核心問題房地產行業情況在重磅政策出台後修復程度仍需繼續觀察。食品飲料與社服等消費板塊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低估值是抵禦當前全球不確定性的有利方向;中長期來看,符合新「國九條」指導思想的新質生產力主線、高ROE企業和具備ROE改善空間的行業有望獲得市場的進一步關註。

除經濟修復預期外,在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一部總經理曾豪看來,影響A股走勢的因素還有資本市場政策和海外流動性。近期資本市場利好政策持續出台,市場風險偏好得到有效提振,既是走出年初流動性危機的重要推動力,也給A股長期投資回報率上升帶來了良好預期。當前,A股的低估值優勢逐漸成為全球資本共識,盈利穩定、高股息率的紅利資產具有較高的配置性價比。

「美聯儲降息預期和總統大選動態這兩個因素,會在一定程度抑制港股風險偏好。往後看,投資要關註後續選情的變化以及9月10日的第二輪大選辯論,此外後續還需關註8月美聯儲是否會釋放關於降息的更多指引。在此視窗期中,港股市場或面臨不確定性上升的壓力,風險偏好受到壓制,高股息、低估值的港股央企紅利資產,或會是此階段中較為理想的配置方向。」華安基金稱。

責編:王璐璐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