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漫

那些介於動漫與真人影視劇中間的藝術形式

2024-05-15動漫

二次元 ,原指「二維世界」,後來成為了ACGN亞文化圈專門用語,特意用「二次元」來指代。與之對立的則是代表「三維」現實世界的 三次元 。有那麽一批介於兩者之間的特殊形態的作品,它們既非動漫作品,又非真人影視的作品,姑且稱之為 二點五次元 吧。

一、木偶戲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在中國古代又稱 「傀儡戲」 。其歷史十分悠久, "源於漢,興於唐" 。藝人一邊操縱木偶,一邊唱出戲詞,並配以戲曲的鑼鼓點。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 布袋木偶 提線木偶 杖頭木偶 等。

布袋木偶——又稱:指頭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

布袋木偶戲,在福建南部稱為 「掌上班」 ,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戲劇,藝人將木偶套手上進行表演。

無獨有偶,歐美地區的布偶,雖制作材質不同,但也是套在手上進行表演。比較著名的就是吉姆·亨森與他創立的 「芝麻街」

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劇,起源清朝同治年間由北流木偶藝人何十二及其子何旭山將其傳入桂平市,並行展六代木偶藝人,有李派和溫派之分。

表演操縱 杖頭木偶是由表演者操縱一根命桿和兩根手桿進行表演的。命桿亦稱「主桿」,上端與木偶頭相連線;手桿也叫做「手機」、「側桿」、「手挑子」,與木偶的雙手相連。有的地區稱杖頭木偶為「三根桿」或「托偶」。手桿放在木偶服裝裏邊的,叫做「內操縱杖頭木偶」,手桿放在衣服外的,叫做「外操縱杖頭木偶。」中國的傳統杖頭木偶 多為內操縱式

提線木偶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俗稱嘉禮,又名線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乃流行於閩南方言區的古老珍稀的傳統戲劇劇種

被贊譽為「讓木偶活起來」的福建提線木偶戲,即「 嘉禮 」戲,又稱「 加禮 」戲,古稱「 懸絲傀儡 」,又名線戲。

國外也有提線木偶,稱為 「string puppet」 。依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提線木偶歌劇在18世紀極其風行。電影【音樂之聲】中就有家庭教師帶著孩子們一起表演提線木偶劇的鏡頭。

大型提線木偶

此外,國外花車巡遊時,經常有大型提線木偶表演。可見其流行程度。

除了提線木偶的花車巡遊外,還有各種形式的兒童木偶劇表演。

在各類木偶戲中, 台灣的布袋戲 闖出了一條新路,以木偶為主演拍起了連續劇,以電視播放與售賣碟片為贏利渠道,其不僅影響了本土幾代人,還遠銷到海外。

台灣布袋戲

台灣的布袋戲種類很多:金光布袋系、霹靂布袋戲、天宇布袋戲、新天宇布袋戲、新世紀布袋戲、神魔布袋戲、聖章布袋戲。

金光布袋系——又稱之 黃俊雄布袋戲、 金光系列

因為1950至1970時的布袋戲主流。以聲音道具等奇關變景吸引觀眾的表演形態,被稱之為 「金光戲」 ,也就是開始舍棄傳統掌中戲偶,而改以較大的戲偶來表演,此一時期的變革給了布袋戲的一個轉變契機,後來黃俊雄大師把金光戲的表演型態搬上電視舞台,即:雲州大儒俠史艷文的故事。

1970年黃俊雄將父親黃海岱的【忠孝節義傳】改編,成為自己的首部作品【雲州大儒俠】,首創以布袋戲搬到電視上表演。他將布偶尺寸加大,強調眼部的神氣,以流行音樂取代傳統的鑼鼓。在台視播出後轟動全台灣,造成萬人空巷,連續演出583集,創下當年台灣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97%。

1994年,黃俊雄大師重新開拍雲州大儒俠系列故事時,因為感懷1970年的 「金光戲變革」 ,故把自己旗下的布袋戲事業,稱為金光布袋戲。

後來,由黃俊雄和與西卿所生的長女黃鳳儀、小兒子黃立綱共同經營「金光布袋戲」繼續活躍於台灣電視布袋戲市場。

霹靂布袋戲——又稱為黃文擇布袋戲

黃俊雄正室陳美霞之子黃強華、黃文擇繼承衣缽,組成大霹靂節目錄制公司。於1988年在台灣地區開始制作一系列以 「霹靂」 二字為名的布袋戲劇集,故稱霹靂布袋戲。由「十車書」黃強華職司編劇、由「八音才子」黃文擇統籌口白。

天宇布袋戲

黃俊雄三子黃文耀則成立 「大天宇」 ,曾在三立台灣台推出「天宇布袋戲」。天宇布袋戲初期由三立影視投資發行,後由黃文耀自行成立的大天宇傳播制作,僅於台灣發行。有許多影視工業新手法的實驗與創新,得到不少好評。但是因為天宇主要專營當時風行的出租影帶市場,與三立的電視播放方針不符合,二者分道揚鑣,天宇布袋戲亦進入衰退期。

2010年得到新世紀國際多媒體公司註資,另起爐竈而成 「新世紀布袋戲團」 ,預定將重新整理舊有的世界觀及人物故事,將曾經岌岌可危的天宇系列賦予新生。但不久因 「天宇」版權 問題陷入爭執,一度停播。

神魔布袋戲——蕭建平布袋戲

蕭建平,師從台灣電視布袋戲之父黃俊雄,是黃先生的關門弟子。出師之後創立自己的布袋戲團隊,立誌於保持布袋戲傳統風味的同時,開創一條新的路線。

蕭建平布袋戲,系指從【王者風雲】開始拍攝的,由蕭建平負責口白的系列布袋戲。至今已拍攝了【王者】系列兩部和【神魔英雄傳】系列三部,至今一共拍攝五部。

聖章布袋戲

趙金統是神魔布袋戲蕭建平先生的弟子,曾在天宇布袋戲長期擔任統籌,從事過十數年的布袋戲工作。【天宇天城錄】結束後,主統另起爐竈組建了自己的布袋戲團隊,打造全新的「聖章布袋戲」系列,並親自擔綱口白,同時兼顧劇情創作、角色造型等。

寶島各流派布袋戲皆起源於黃家,突破性的將其拍成了聲光電特效不輸影視劇的木偶武俠劇,隨著拍攝技法與科技的進步,其成品觀感上不輸於商業大片。

這種改革,大大擴充套件了受眾群體。將其從劇場搬上了電視,借助大眾媒體的傳播,培養了幾代觀眾。從而大大提高了收入,可以持續擴大投資,提高拍攝技術從而制作出更好看的作品,吸引更多的觀眾。如此良性迴圈。

【觀看門檻】

首先,布袋戲的對白皆是閩南話,非其語言圈內的觀眾只能邊看字幕邊觀看。當然,這對習慣了看字幕的觀眾並非最大障礙。

真正的門檻是每個系列其故事都是連續的,有的系列已經出了大幾百集甚至上千集,想融入「它」的世界,初看者確實會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懂,接不上,一臉糊塗的看過很多集後,才能慢慢入門。

【中外合作】

東離劍遊紀

東離系列由黃強華、王嘉祥執導,日本劇作家虛淵玄負責劇本,台灣霹靂布袋戲公司拍攝制作。目前已經有三季,每季13集。

東離系列人物設定頗具古龍味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浪子,「正邪難分、神秘莫測」的男二,熱血懵懂的少年,妖艷魅惑的江湖女子,主角生死不離的好朋友等等。

東離系列,作為布袋戲的入門作品再合適不過了。它的故事完全新創,完全可以從第一季開始看起。且實話實說,三季看下來,個人最喜歡第一季,完全獨立的故事系列。反倒是第二季、第三季之間故事關聯較多,情節設定也不如第一季驚艷。

東離系列也是中國台灣本土文化,反向輸出到日本等地的鮮明案例。正式因為過去布袋戲的優秀素質,才吸引了日本的知名制作人,合作拍攝了此系列,在日本播出時也取得了好的口碑。

【木偶定格動畫】

不用於操作木偶來拍攝動畫,定格動畫更加復雜。它是不斷地小振幅調整木偶的姿態,然後逐格拍攝,最後連起來一起放映。因此,看定格動畫總有「掉幀」的感覺。

木偶動畫也是國產動畫的一大特色,上海美術制片廠曾經拍攝出大量好看的木偶動畫。

同樣采用定格拍攝技術的,還有 「黏土動畫」 ,與木偶動畫只是材質上不通。英國兩大王牌 「小羊沙恩」 「超級無敵掌門狗」 都是黏土動畫。

二、皮影戲

又名 「燈影戲」 「土影戲」 ,是一種以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等各類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在北方曾經十分流行。

簡單的皮影,一人可以操作多個角色;復雜的皮影則需要多個人合作共同操作一個角色,可以做的動作也更復雜多變。

皮影與傳統動畫之間有很多相似,都是平面藝術,無法展示立體形象。某種意義上,國產的「剪紙動畫」的表現形式與角色動作都頗受皮影戲的影響。

曾經的藝術形式是千姿百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藝術形式逐漸的遠離人們的生活,甚至已經瀕臨失傳。

在這個過程中有跟隨時代求新求遍,開闊了一片新天地的,比如:寶島台外諸多布袋戲;但更多的則是固守傳統,逐漸喪失市場,變成了靠「政策保護」來延續生命的「活標本」。

如何將傳統的文化形式 富有生命力 的傳承下去,讓它依舊被大眾所喜歡所接受,這才是發揚傳統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