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博物周刊丨那些叫鴝的鳥兒們

2024-07-08動物

白頂溪鴝 郭誌宏 攝

藍歌鴝 宋大昭 攝

黑喉歌鴝 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局提供

白腹短翅鴝 王雙貴 攝

藍歌鴝——鴝中歌者

「藍歌鴝是一種中小型鳥類,體長約14厘米,基本和麻雀處於同樣的體型級別,所以當它在灌木叢中穿梭的時候,確實不太好觀察清楚,行蹤飄忽不定,十分隱蔽。」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工作人員聶洧介紹說,在寧夏,每年的春、秋兩個遷徙季都能看到它。

雖然名字叫藍歌鴝,但其實只有雄鳥上體為青石藍色,其眼部有一條黑色的過眼紋,腹部及下體為白色;雌鳥上體則為橄欖褐,喉部以及胸部為褐色並具有黃色鱗狀斑紋,腰部以及尾部上方的覆羽為藍色。

在人們印象中,中小型飛禽的巢一般都是建在樹上或者懸崖峭壁的石縫中,但藍歌鴝卻是個「另類」。聶洧說,藍歌鴝的巢營一般會藏在密林深處、樹枝交錯之地,比如層層落葉覆蓋的樹幹基部、雜草叢生的土崖石洞和苔蘚密布的地面凹坑等,隱蔽性極好。巢為碗狀,外壁由樹葉、細枯枝、松針、幹草和苔蘚構成,內壁由葉柄、細草莖組成,巢穴墊材以幹草為主。

作為一名「歌者」,藍歌鴝的叫聲的確很有特點,一開始聽曲調簡單,但很快就會發出復雜多變的鳴唱。「每當求偶的季節,雄鳥都會為自己的‘心上鳥’高歌一曲,叫聲婉轉動人。」聶洧說。

白頂溪鴝——低調奢華

如果有造型師看到它,一定會給它的外形點個贊。「全身上下不要超過三個色」,白頂溪鴝深諳此道——頭上戴著一抹潔白時尚的紗巾,身著棕紅色的「打底衫」,外罩一件短款的「黑上衣」,著裝打扮含蓄、時尚有內涵。

最關鍵的是,它頭上的那一抹白,從鳥喙上部的邊緣一直延續到後頸處,造型獨特,而且顏色也並不是簡單的白,在白色的四周,是鳥類獨有的黑色鱗狀斑紋,有一種低調的奢華。它們的尾巴也很有特點,羽毛較少,呈圓弧狀,棕紅與黑色的搭配,十分協調。

「這種鳥是地棲類的鳥,常棲息於河谷地區、溪流邊的巖石地上。閑來無事時,它們會發出音調上揚的叫聲,聲音比較單一,聽起來還有點幽怨;不過要是發現‘敵情’,聲音就會尖細而拉長。」聶洧說,如果耐心觀察還會發現,白頂溪鴝有一個特點,就是準備降落時,會不停點頭。「它們的飛行能力不強,飛不了多遠就要落下,常吃水生昆蟲,也會吃一些軟體動物、野果和草籽。」

黑喉歌鴝——難得一見

郭誌宏在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局辦公室工作,是一名觀鳥愛好者。十多年的時間裏,他用鏡頭記錄數不清的六盤山上的鳥兒,這其中就有於2020年6月拍攝到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喉歌鴝。

黑喉歌鴝是雀形目鹟科歌鴝屬鳥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科研人員在中國甘肅隴南地區和陜西太白山先後發現了黑喉歌鴝,並采集到十只標本。從那以後,黑喉歌鴝就和大熊貓一樣,成為中國特有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野生動物。」郭誌宏介紹說,不過此後一百多年,野外關於黑喉歌鴝的記錄屈指可數。

也正因如此,當郭誌宏在六盤山拍到黑喉歌鴝成鳥以及它的幼鳥時,內心無比激動,「當時拍攝的兩天內,分別拍到雄、雌黑喉歌鴝,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而且拍到了幼鳥,說明這種鳥已在六盤山安家。」

它們也在寧夏生活——

白腹短翅鴝

紅脅藍尾鴝

北紅尾鴝

白喉紅尾鴝

黑喉紅尾鴝

(非完全名單)

銀川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