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非洲「淪陷性」生物入侵中國,甚至連水泥都能吃,廣東人都怕了

2024-07-24動物

文 | 貓丶小咪

編輯 | 貓丶小咪

想體驗躺贏人生嗎?關註我,點贊評論,帶你走向人生巔峰!

一場突如其來的夏日陣雨, 為悶熱的城市帶來了一絲清涼 ,也喚醒了潛藏在綠葉之下、墻角磚縫中的「神秘居民」,它們緩緩地探出頭來, 拖著濕漉漉的身體 ,在潮濕的地面上留下了一道道銀白色的痕跡, 定睛一看 ,這些「不速之客」並非我們所熟悉的小巧玲瓏的本土蝸牛,而是體型碩大、花紋醒目的「非洲來客」——非洲大蝸牛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或許會在小區的花園裏、公園的草坪上, 甚至街角的綠化帶中與它們不期而遇 ,這些「巨型蝸牛」身軀普遍接近10厘米,有些甚至可以達到20厘米以上, 幾乎相當於成年人的手掌大小 ,它們背著棕褐色、布滿花紋的螺旋形外殼,在陽光下閃著光澤,仿佛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美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危險——非洲大蝸牛是全球公認的危險入侵物種 ,它們所到之處,往往會對當地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巨型蝸牛」現身街頭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和交通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搭乘著人類的「順風車」,突破了地理的阻隔,踏上了異國他鄉的土地, 其中 一些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的物種會在新的環境中迅速擴張 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對當地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些物種就被稱為「入侵物種」

非洲大蝸牛正是這樣一種「生態殺手」,它們原產於非洲東部,後隨著人類活動被有意或無意地引入世界各地,目前已成為全球危害最嚴重的100種入侵物種之一, 在中國 ,非洲大蝸牛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 如廣東、福建、廣西等地 ,它們適應能力極強,能夠在各種環境中生存繁殖,對農作物、園林植物甚至建築物都構成嚴重威脅

圖片來源於網絡

攜帶百種病菌「非洲來客」身懷致命毒素

非洲大蝸牛不僅破壞力驚人

,還身懷「毒素」,研究表明, 一只非洲大蝸牛身上可能攜帶超過100種寄生蟲和病菌 ,其中一些病原體可透過接觸或食用傳播給人類, 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 ,非洲大蝸牛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這種寄生蟲可侵入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引發腦膜炎、腦膜腦炎等致命疾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廣州管圓線蟲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其幼蟲主要寄生於非洲大蝸牛等軟體動物體內,當人類接觸或誤食了攜帶廣州管圓線蟲幼蟲的非洲大蝸牛後,幼蟲會進入人體血液迴圈系統,並最終到達腦部和脊髓,引發嗜酸性球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感染廣州管圓線蟲後 患者會出現劇烈頭痛、發熱、嘔吐、頸部僵硬等癥狀 ,嚴重者可導致昏迷、癱瘓,甚至死亡

農作物「粉碎機」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傳播疾病

,非洲大蝸牛還對農業生產構成巨大威脅,它們食性十分雜,幾乎「萬物皆可吃」, 包括各種蔬菜、瓜果、花卉等農作物 ,甚至連紙張、水泥等也不放過,一只成年非洲大蝸牛每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10%的食物,其驚人的食量和廣泛的食性對農作物造成淪陷性打擊

早在20世紀60年代

,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曾引入非洲大蝸牛,試圖利用其捕食害蟲的習性進行生物防治,由於缺乏天敵且繁殖能力驚人, 非洲大蝸牛很快就失控了 它們不僅沒有有效控制害蟲數量 ,反而自身泛濫成災,對當地農作物造成嚴重危害,給中國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繁殖力一只蝸牛就能「開枝散葉」

非洲大蝸牛之所以能夠迅速擴散並造成嚴重危害

,與其驚人的繁殖能力密不可分,非洲大蝸牛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也就是說,每一只蝸牛都同時擁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可以進行自體受精繁殖,一只非洲大蝸牛每年可以產卵5-6次, 每次產卵數量可達100-500枚 ,而且卵的孵化率很高,幼蝸牛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只需4個月左右就可以性成熟,並開始新一輪的繁殖

圖片來源於網絡

非洲大蝸牛還具有壽命長、適應力強等特點,進一步加劇了其入侵危害, 一只非洲大蝸牛的平均壽命為5-6年 最長可達9年 ,在漫長的生命周期中,它們可以不斷繁殖後代,迅速擴大族群規模, 非洲大蝸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 ,能夠耐受高溫、高濕、幹旱等多種不利環境條件,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頑強地生存下去

漂洋過海來「做客」?警惕入侵物種的「偷渡」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麽, 這些遠道而來的「非洲來客」究竟是如何「偷渡」到中國的呢?目前 ,關於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的途徑尚無定論,但普遍認為與以下幾種途徑有關:一是人為攜帶,一些人出於好奇或寵物貿易的目的,將非洲大蝸牛帶入國內,一旦這些蝸牛逃逸或被隨意丟棄, 就可能在野外建立族群 ,造成入侵;二是貨物運輸,非洲大蝸牛的卵或幼蟲可能附著在進口水果、木材、土壤等貨物中,隨著貨物運輸進入國內;三是自然擴散, 非洲大蝸牛自身也具一定的擴散能力 ,它們可以透過爬行或借助水流、風力等自然力量進行短距離擴散

近年來

,隨著國際貿易和旅遊的快速發展,入侵物種的傳播途徑更加多樣化,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 對全球生物安全構成嚴峻挑戰 因此 ,加強對入侵物種的防控刻不容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吃貨」也犯難如何應對「蝸牛入侵」?

面對來勢洶洶的非洲大蝸牛

,有人調侃說:「民以食為天, 把它做成美食不就解決了嗎?」專家提醒 ,非洲大蝸牛體內含有大量寄生蟲和病菌,即使經過高溫烹飪也難以完全殺死,食用後存在很大的健康風險,因此不建議食用, 目前 ,對於非洲大蝸牛的防治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人工捕捉,在非洲大蝸牛活動頻繁的區域,可以組織人員進行人工捕捉,併集中銷毀;二是藥物防治,可以使用一些殺螺劑進行防治,但要註意選擇對環境友好的藥物,避免造成二次汙染;三是生物防治,可以引入非洲大蝸牛的天敵進行防治,例如一些鳥類、爬行動物等,但要註意避免引入新的入侵物種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生物入侵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防治生物入侵,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提高防範意識,從自身做起,不要隨意攜帶、飼養、放生外來物種,共同守護我們的生態安全

本文傳播正能量,無不良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