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18年前在崇明東灘鳥類標誌法的鳥被發現:紅腹濱鷸,編碼J0

2024-08-12動物

7月3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獲悉,一只2006年在崇明東灘被鳥類標誌法的紅腹濱鷸,今年在河北省被鳥友目擊。至今,這只鳥已佩戴編碼旗標18年,根據鳥類標誌法記錄推算其壽命至少為19歲,打破了保護區鳥類標誌法鳥類回收的最大年齡紀錄。

近期,東灘保護區陸續收到來自鳥友的鳥類目擊郵件,主要為2024年4月-6月的目擊記錄,其中部份鳥類的年齡引人關註。

工作人員查詢東灘保護區鳥類標誌法記錄發現,有11只鳥在2016年之前被鳥類標誌法,其中更有一位「年齡之最」——帶有編碼「J0」的紅腹濱鷸,被鳥友在中國河北省目擊。

崇明東灘鳥類標誌法編碼旗標於2006年4月開始套用於鳥類標誌法工作中。在東灘開始鳥類標誌法工作僅一月之後,這只紅腹濱鷸在2006年5月13日被鳥類標誌法時佩戴了編碼旗標,記錄顯示為成鳥。

繁殖羽的紅腹濱鷸。Jimmy 圖

如今,這只紅腹濱鷸佩戴編碼旗標已達18年之久,它存活了至少19年,打破了該物種在保護區鳥類標誌法回收的最大年齡紀錄(此前記錄為16歲的紅腹濱鷸),也打破了保護區鳥類標誌法鳥類回收的最大年齡紀錄(此前記錄為編碼「5L」的17歲大濱鷸)。目前,全球透過鳥類標誌法發現的紅腹濱鷸最長存活時間至少27年。

16歲的紅腹濱鷸,金屬環051-40628。崇明東灘保護區 圖

非繁殖的紅腹濱鷸。Paul Taylor 圖

紅腹濱鷸(學名:Calidris canutus)體長23-25厘米, 體重80-148克左右,小型涉禽,繁殖期為6-8月,頭上、脖子上以及胸腹部的羽毛,會變成栗紅色,雄鳥通常比雌鳥色彩更鮮艷,下體的橙色更為顯著。

作為長途遷徙鳥類,它繁殖於北極,越冬於南美、南亞次大陸、澳洲和紐西蘭。中國黃渤海地區是其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重要的停歇地。從越冬地飛到北極繁殖地,紅腹濱鷸大約要飛行1萬多公裏,途經的「加油站」對紅腹濱鷸至關重要,2015年紅腹濱鷸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列為「近危」物種。

紅腹濱鷸在繁殖地帶幼崽。

崇明東灘保護區表示,小型涉禽編碼旗標的判讀頗為不易,鳥類鳥類標誌法、旗標目擊對於研究鳥類標誌法鳥類的遷徙規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護區對外接收鳥類標誌法目擊資訊的郵箱為 [email protected],向所有為保護區提供目擊訊息的鳥友們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