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全國 | 避開環保公益三大死穴,唯有上前線

2023-12-05動物

作者:總打小報告;原創文章正選公眾號:山水林田湖草沙

這幾天,北京一位資深老朋友坐不住了,看我們一號報告二號報告三號報告四號報告五號報告臥底報告等小分隊紛紛出動,並且皆有新發現新想法新建議新做法表現出來,他仿佛得了嚴重的焦慮癥,並且要把這焦慮傳導給我們所有的小夥伴。

他想召集所有的小夥伴開會,可沒有人聽他的,因為沒有人有權利給所有人發調令。他想給每個人發表苦口婆心的演講,可他的語音沒幾個人認真聽。他想把所有人都當病人,自己當醫生,可大家發現他才可能是真正的病人。這位善良心的老朋友,最大的擔憂是風險,他說,你們這樣做,會把環保公益做死的,你們也會把自己置身於極危險的境地。然後他說了一句名言:「在中國做環保做公益,有兩大死穴,一是貪圖美色,二是妄議國事。」

有一個小夥伴聽了之後略微一楞,他說,不對啊,我明明看到這兩條,是做公益做環保的原因與出路。大自然充滿了美色,社會上處處蕩漾著各種美好思想,人與人之間傳遞著各種美妙的情愫,正是因為看到這些美好,我們不願意它被傷害和侮辱,我們才會有人奮身而起,去做環保做公益。如果看到美色不動心,不生起保護這些「天地之大美」的發心,人類之大愛怎麽可能釋放甚至爆發?妄議國事,恰恰說明了公益人的自由心性。我看到了,我想到了,我就要說出來。我看到了,我不忍心某些事繼續發生,我就要去做起來。做環保也好做公益也罷,它既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自由意誌表達,又證明了一個社會的活力與生機。有想法必然就有說法,有說法必然會促進做法。一個人越喜歡關心時事,越關註當下國家社會個人的命運,一個人越有可能成為富有行動力和執行力的環保公益人,他所做的事也才越有可能響應時代的節拍,投餵時代的需求。

當然,這個小夥伴「妄想」了一陣之後,發現,其實最巧妙的辦法,是把想法收納到做法中,把說法,藏身於辦法中。

很多人會因為口吐蓮花而引人註目,甚至招來仇恨與災禍。可無論這個人說了什麽,都不過是一個快速消散於空氣中的聲波而已,對社會不容易產生共振的能量,對他人也未必能有觸動和啟發,更未必對解決問題能產生直接的效力。很多人津津樂道於「說」,是因為「說」與「做」之間的轉化概率非常低,要想既能夠妄議國事,又不至於引來沒必要的騷擾,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想法說法」覆蓋、融合在做法中。這樣,既提高了促進社會問題改變的可能性,又大大降低了因亂說一氣而引發的沖突與伏筆。多少人相信自己明察秋毫,耳朵裏聽不得不想聽的話,僅僅因為他人某一句話就互相成了仇人,終身詈罵痛斥不止;而多少人卻又暗昧無感到,根本察覺不到他人「做法」的真實用意與野心。既然眾生都迷惑於口頭說法,那麽,我們環保公益人,當然是盡量「藏說於做」。

其實,地球人都知道, 中國環保公益的三大死穴,分別是政府包養,企業贊助,人情世故。

所謂的政府包養,就是環保公益人變身成為了半政府幹部,以政府的名義去執法和開道。 環保公益人有一種誤判,以為環保公益人需要擁有執法能力,才可能做保護生態環境的事。其實,環保公益人需要的根本不是執法能力,而是監督執法、舉報破壞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是天下所有人都生來就具足的。環保公益人無論如何地被政府包養,也沒法解決「執法合法性」的問題,卻反而因為被政府包養,而喪失了自身的生存合法性。一個人的權利,其實根本不是來自於政府賦予——因為政府的權利,都是來自於人民賦予的。人民中的個體,不需要再找政府轉接一套「二手權利」。人民的權力大於政府,政府接受的是人民的委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權力其實是包袱或者說職責,人民賦予政府權力的時候,是羅列了政府必須完成的相關事項並隨時給予評價打分的。如果這些權力之責任完成得不好,人民隨時可以批評和判斷,並作出下一步是否繼續賦權的決策。人民的權力高於政府,人民的權力只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天地生來的徙心性,二是法律道德的熏陶感染,三是個人內在的自我認知。當一個環保公益人美滋滋地過來說他們承接了政府專案時,我們很清楚這個環保公益人已經出局了。當一個環保公益人喜不自勝地說昨天又被哪個政府領導接見和表彰時,我們很清楚這個環保公益人已經在退化和落伍。當一個環保公益人成天琢磨著如何找政府請款和賦權時,我們深知這個環保公益人至今沒有真正入門。

企業贊助,同樣也是違背了環保公益之精神,對環保公益的獨立行動產生嚴重的傷害和侵蝕的。 公益與商業生來不相融,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是如此。因為公益與商業源發於人的兩大自由心性。一個人出身之後,身上同時攜帶著公益基因與商業基因。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同時具備這兩項基因,就以為它們可以同時在一個社會問題上發力。做公益時想著用商業的策略,做商業時想著能成公益之美事。商業無論是購買,還是僱用,還是投資,本質上都與公益的捐贈、平等、大愛相契合。當一個商人說他有一個奇思妙想,希望讓公益人的網絡來幫他分銷產品並捐贈公益利潤時,這個商人其實已經沒落到了在商場上黔驢技窮的程度,他本質上只想僱用公益人替他廉價地打工。當一個商人說他有公益夢想,願意捐贈一大筆資金,卻希望所有的受益人,都按照他的理念去完成公益業績時,這說明這個商人其實只是在做一個個人情懷的商業交易。當一個商業人到了公益的場合,動不動說這個可以商業化解決那個可以管理化改善,恰恰說明這個商業人完全用舊有的商業認知障礙,在公益行業裏橫沖直撞而缺乏基本的自知之明。

人情世故是很多環保公益人的軟肋。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為了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可以天不顧地不顧,不考慮吃不計較穿也沒想著自己的身家性命,但社會卻是一張巨大的人情之網。 這人情之網同時又被「反撲者」牢牢地利用和操縱。在古代,家庭與家族是讓一個人集體化、群體化、組織化的最核心通路,一個人犯了罪,有可能牽連其父族母族妻族,自己被殺頭可能不要緊,夷其三族才可能最讓他憂懼。這樣的捆縛和恐嚇效應,延續到今天,讓每一個環保公益人都會背上莫名的憂慮。他們說,我個人怎麽樣不要緊,但他們如果對我的家人下手,對我的親友遊說,我們就很難透過這個關隘,就有可能在臨陣之前敗退下來,或者即將闖關之際退縮不前。此時,做環保做公益的風險性,確實是暴露無疑了。社會上確實有一些初期很魯莽的環保公益人,一陣風式的刮過天際線,原因,就在於他們發現,只要你生活在群體中,與一些人稍微建立熟悉的關系,你就必然要遭遇掮客式的遊說,利潤分成式的引導,以及避免傷害式的主動卸力。

無論在什麽時候,一個環保公益人都會遭遇這三大死穴的影響,有些是引誘力,有些是迷惑力,有些則是威脅力。有什麽辦法能夠減少這些因素的影響,而發揮一個環保公益人的最大戰力呢? 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前線調研上,在真實的生態環境中,在真實的社會場景中,發現真實的環保公益問題。 保持與整個世界的時鮮對話,保持與整個天地的直接往來。只要生態環境還在被過度地破壞,那麽,環保公益人就沒有理由放棄。只要社會問題還在新生,環保公益人就要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問題的解決。

在保持與生態與社會暢通對話、隨時感應的前提下,環保公益人需要奉持「六字真言」,保障永遠的清醒與時刻的獨立。這六個字為三個詞,代表三個維度。 一是「直接」,二是「當下」,三是「親自」。 直接,就是面對面,不回避不轉彎。當下,就是馬上參與,不遲疑不耽誤。親自,就是自己去做,不奢望他人不移交責任。最幸運的是,今天的社會是自媒體時代,是直播影片的時代,是人工智能的時代,這讓直接參與現場行動的環保公益人,增添了一支強大的翅膀,這樣,行動加傳播,比翼齊飛,能量無窮;環保公益人都長著一雙火眼金睛,一只眼睛監督案例本身,一只眼睛監督政府作為,政府越不作為,監督和輿論的海嘯效應就將越強勢。

在中國做一個全然的人很不容易,在中國做一個像樣的環保公益人很不容易,在中國做一個獨立而自在的清醒人,尤其不容易。正是因為這份不容易,我們才要更原始地保持身上的洪荒之力,更樸素地回歸生命的原點,更較真的迎接著那些騷擾與迷亂。只有永遠忠實於生態的需求,忠實於內心的直覺,忠實於社會的美好,環保公益人才可能源源不斷地湧出,健康快樂地成長,每天都完成有效的任務,兌現像樣的成果,回報上天的恩賜,兌現此生許下的諾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