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熊貓:「媽媽,這兩只好像有點怪」

2024-09-12動物

前不久,野外兩只大熊貓的「戀情」得到確認。值得註意的是,這段戀愛的主角,是野化放歸的 「淘淘」 (雄性)和 「華妍」 (雌性),這也是全國首次現場拍到兩只放歸大熊貓相互求偶行為。

△「淘淘」和「華妍」都是野化放歸的熊貓。

目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簡稱「熊貓中心」)已放歸了11只圈養大熊貓,其中有10只曾被飼養員 牟仕傑 照料、監測。這次「戀愛」的「淘淘」,正是他入職後負責照料的第一只野化放歸大熊貓。

大熊貓野化放歸,就是在人工圈養的大熊貓族群增長到一定數量之後,將部份人工圈養大熊貓放歸野外,以達到復壯野生大熊貓族群的目的。

牟仕傑介紹,參與這項工作,必須盡力避免大熊貓對人類產生依賴,為此,他們常常要用到一個「神器」—— 大熊貓偽裝服 。每當要與野化培訓的大熊貓接觸時,他和同事就「全副武裝」,衣服上噴灑熊貓尿液或塗抹糞便,讓自己更「像」熊貓。

△牟仕傑

那麽,大熊貓能察覺到「熊貓人」的不對勁嗎?在被放歸前,大熊貓需要上哪些「培訓課」?跟著央視新聞記者一起了解↓

「熊貓人」為何一定要保持「隱身」?

「淘淘」是熊貓中心第一只接受「 母獸帶崽 」野化培訓的大熊貓。「母獸帶崽」,指的是讓幼崽出生後跟隨母獸生活,學會覓食、躲避天敵等技能,從而更好地回歸大自然。這個過程中, 飼養員要時刻保持「隱身」

牟仕傑介紹,熊貓的野化培訓一般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幼崽剛出生至一歲左右,這時候,幼崽生活在模擬自然環境的小型培訓圈內,吃的是母乳,主要跟著媽媽學習爬樹等基本技能。

為了避免幼崽對人類產生依賴,野化培訓中必須盡可能減少與其接觸。 每次給母獸投餵食物或給幼崽做必要的體檢,飼養員都會穿上熊貓偽裝服,還會在衣服上噴灑母獸的尿液或塗抹糞便 ,讓自己從視覺、味道上都和真實的熊貓更接近,以此「迷惑」幼崽。

△「熊貓人」給熊貓幼崽進行身體檢查

那麽,熊貓能辨別出「熊貓人」的異常嗎? 牟仕傑回憶,有一次,「淘淘」看到了「熊貓人」,立刻爬上了一棵大樹躲了起來。「我猜測,它可能覺得這只‘大熊貓’很不一樣,但它的世界裏不會有‘人’的概念。」

△「淘淘」

幼崽大概一歲左右,食物會逐步由母乳過渡為竹子,也隨即進入野化培訓的第二階段。工作人員會將熊貓母子轉移到面積更大的 野化培訓圈 ,這裏與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毗鄰,屬於完全的自然環境, 幼崽開始跟著媽媽自主采食,學習躲避天敵、尋找水源等技能

這個階段,牟仕傑和同事需要密切關註熊貓母子的一舉一動, 每天在野外進行巡邏,一圈走下來要4個多小時 有時遇到大雨、大雪,他們要在野外跋涉一天 。其間,他們要完成的工作復雜又瑣碎。

「我們需要根據母獸佩戴的GPS項圈找到它們,遠距離觀察它們的活動情況和精神狀態,還要避開幼崽,單獨引開母獸為其投餵精飼料補充營養。此外,還需要定期收集母獸佩戴的錄音筆數據,分析它們的活動規律,同時將收集到的糞便樣本帶回去……」

讓牟仕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山裏突然下暴雪,他們擔心積雪將竹子覆蓋,於是進入野化圈檢視。當他們跋涉幾小時終於發現「淘淘」的蹤跡時,遠遠望見「淘淘」跟著媽媽找到了食物,還在雪地裏開心打滾。牟仕傑感嘆:「 人很難教會幼崽如何生存,但熊貓媽媽可以 。」

△「淘淘」和媽媽「草草」

默默呵護「淘淘」兩年兩個月零七天後,牟仕傑迎來了與它的告別時刻。這時,「淘淘」已經可以脫離熊貓媽媽獨立生活,經過綜合評估, 它被放歸大自然,獨自開啟新的「熊生」 。此後,工作人員根據采集到的資訊研判,「淘淘」生存狀況良好。

為何大熊貓越野,「熊貓人」越開心?

與動物園的熊貓飼養員不同,牟仕傑不能與大熊貓親密接觸,還可能面臨野外工作環境中的種種危險。

△牟仕傑

找尋野培大熊貓蹤跡的途中,除了會遇上兇猛的野生動物,還有可能遭遇惡劣的天氣。有一次,山上大風呼嘯,牟仕傑和同事突然聽到了奇怪的響聲,緊接著一棵大樹就倒在了兩人中間,還有石頭從上方滾落下來,幸好兩人躲避及時才沒有發生意外。

有時候,「不聽話」的幼崽也會加大他們的工作量。牟仕傑記得,熊貓「琴心」在接受第二階段的野化培訓時,曾5次打洞鉆出了野化圈的電子圍欄,有幾次甚至白天「出逃」,晚上回來找熊貓媽媽。牟仕傑和同事只得擴大搜尋範圍,密切關註它的安全。但他們也從心底裏高興: 「‘琴心’野性很強,活力十足,完全掌握了媽媽教給它的技能。」

△「琴心」

除了飼養員們,熊貓中心的科研人員也一路為野培熊貓保駕護航。熊貓中心野外生態研究專家 張明春 介紹, 因為需要大熊貓母獸去教授幼崽生存技能,所以他們會嚴格挑選母獸 ,尤其傾向於具有野外生存經驗、母性強的大熊貓。比如,「淘淘」的媽媽就是從野外救助回來的「草草」,具備豐富的野外生活經驗。

將熊貓放歸到野外,也絕不是「開啟放歸籠」那麽簡單。他們首先需要對野化熊貓的生存能力、健康狀況進行綜合評估,保證其放歸後能夠自主覓食、躲避天敵,若評估結果不合格,這只熊貓將轉由人工飼養。

△「淘淘」放歸現場

其次,在放歸地的選擇上,工作人員會綜合考慮適宜棲息地質素、面積、主食竹生物量、放歸大熊貓遺傳背景等多種因素,盡可能地幫放歸大熊貓融入當地族群。

當熊貓獨自邁向大自然,工作人員還要密切監測它的生存狀態。張明春說,大熊貓在放歸時會佩戴GPS頸圈,他們以此追蹤熊貓的活動軌跡等資訊,但 頸圈會在一年半左右脫落,而後他們會依靠紅外相機、糞便取樣、采食痕跡等方式收集更多數據

△張明春在野外提取樣本

野外放歸如何開啟全新「熊生」?

在「淘淘」之前,大熊貓的野化放歸工作一度陷入停滯。

2006年4月,雄性亞成體大熊貓「祥祥」經過獨立野化培訓後放歸野外,但不到一年就死亡。經研判,「祥祥」是在與野生大熊貓爭奪領地和食物時,從高處摔落重傷致死。

熊貓中心復盤了「祥祥」野化放歸失敗的原因。首先,「祥祥」野化期間沒有媽媽陪伴,無法從媽媽那裏學習生存技能,也容易對人產生依賴。其次,「祥祥」放歸的山林族群數量飽和,使它面臨的領地和配偶爭奪異常激烈。

深刻吸取經驗教訓後,2010年,大熊貓野化放歸計劃重新開機,這一次,熊貓中心提出了「 母獸帶崽 」的野化培訓方式並進行實踐,幫熊貓幼崽更好地獲取生存技能。

加上「祥祥」在內,熊貓中心目前共放歸11只圈養大熊貓,其中9只存活,存活率超過81.8%,遠高於國際上大型野生動物野化放歸的成功率。 它們中,有7只已成功融入有滅絕風險的小相嶺山系野生族群,2只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族群, 對復壯瀕危小族群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熊貓中心核桃坪基地有3對熊貓母子正在接受野化培訓,未來它們有望走進叢林深處,開辟嶄新的「熊生」。

每當開啟放歸籠,目送野化大熊貓一步步走遠,熊貓中心的工作人員都充滿不舍,但他們也期盼著, 這些可愛鮮活的生命,在大自然能擁有更多可能 。牟仕傑說:「我從它們剛出生100多克,一步步看著它們長到100多斤,分別的時候心裏五味雜陳, 但我真心地祝願它們,在野外能好好生活,那裏才是它們真正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