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全國「鳥市」大調查:記錄在售鳥類346種 共計14萬余只

2024-06-12動物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微敖 實習生 程丹妮 來自中山大學、朱雀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北京師範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工作者和誌願者們,對中國內地31個省份的200余家寵物鳥類市場進行了一項「全國鳥類市場調查工作」,調查共記錄到有16目48科346種,共140723只鳥類個體在這些寵物市場出售。

他們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在2016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國家林業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保護候鳥專項行動」之後,這些寵物中的鳥類總個體數顯著下降;並且隨著2021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調整,受貿易威脅的鳥類物種保護覆蓋情況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台北時間2024年6月11日,知名國際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下稱「PNAS」),以「Nationwide law enforcement impact on the pet bird trade in China」為題,線上釋出了這一論文,介紹了上述研究結果。

6月12日,該篇PNAS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之一,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陽教授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為打擊非法鳥類貿易,維護候鳥等野生動物族群安全,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國家林業局)於2016年10月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保護候鳥專項行動」,組織力量徹底排查候鳥遷飛停歇的重點區域,阻斷非法交易鏈。同期,由阿拉善生態基金會資助,「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台(朱雀會)」組織的全國鳥類市場調查工作於2016年秋季和2017年春季開展,以資深觀鳥者組成的調查小組調查了中國內地31個省份的200多個寵物鳥類市場的貿易情況。為系統評估保護執法的效果,科研工作者們以2016年全國「保護候鳥專項行動」為例,透過分析專項行動前後全國寵物鳥類市場的變化情況,來反映保護執法的成效模式。

研究發現,在全國執法專項行動後,中國鳥類寵物市場中的鳥類總個體數顯著下降。其中,受保護的鳥種個體數顯著下降,從平均每個市場443只個體下降到242只個體,而未受保護的種類個體數顯著上升。同時,本土野生鳥類的個體數也顯著下降,而人工繁育的鳥種個體數顯著上升。

上述研究還發現,從鳥類類群上看,雀形目是最主要的「被貿易類群」(即被出售的鳥類),約占被貿易本土野鳥種類的90%。然而,市場上大量出售的本土雀形目鳥類中仍有約三分之一的物種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或【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其面臨的貿易威脅未能及時受到保護關註。

研究認為,執法的強度和公眾的保護關註都與物種的保護等級緊密相關,因此要更好地發揮執法的效果,需要結合物種的貿易情況來科學評估保護名錄的設計,以防一些受貿易威脅嚴重的瀕危物種遭遇滅絕風險。

不過,上述研究也談到,隨著2021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調整,受貿易威脅物種的保護覆蓋情況大幅改善。在全國寵物鳥類市場中貿易量排名前10的本土野生鳥類中有7種已被列入調整後的重點保護名錄,包括畫眉、紅脅繡眼鳥、蒙古百靈、紅嘴相思鳥、鷯哥和紅喉歌鴝等。

劉陽等科學家認為,這七種鳥類未來的貿易和保護動態值得進一步研究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