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與獸共舞的澳洲,35類野生動物,從可愛到可怕

2024-07-04動物

探秘澳洲,與獸共舞,跨越可愛與可怕的邊界。

短尾矮袋鼠

迷人的笑容,被譽為地球上最友好的動物之一。

它們樂於群居,不搶占地盤,與同伴共享食物和庇護所。盡管性卻雲順,但感受到威脅時仍會抓咬自衛,所以,即便其萌態難以抗拒,切勿伸手觸碰。

彩虹鸚鵡

這種鳥被稱為鳥界小霸王,常追逐戲弄他鳥。雌雄外表難分,唯有DNA測試可辨。喜歡吃花蜜與花粉。

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唯一對人類有毒性的章魚類,其毒力驚人,足以迅速致命。

藍色環紋顯現之時,即為警戒訊號,遇之宜避。雖毒性猛烈,實際致死事例卻很稀少。此物種體形微小,至多如高爾夫球大小,常匿於巖下或殼中。

葉海龍

澳洲南海岸特有的生物,瀕臨滅絕,曾遭潛水者私養。

鰭多刺且善於偽裝,它們雖與海馬親緣相近,尾部卻無力,主要隨洋流漂移,不像海馬那樣用鰭推動。

琴鳥

琴鳥,自然界的模仿大師,能復制所聞之音,從鳥鳴獸吼到汽車警報、電鋸聲、嬰兒啼哭乃至槍響等。它們需耗時近一年才能完美模擬這些聲音,雖雌雄皆可模仿,但雄性更為擅長。

針鼴

針鼴,如同鴨嘴獸,同屬單孔目(卵生哺乳)動物。

雌性針鼴將單一卵子置入育兒袋,十日後,幼仔破殼。針鼴是獨居動物,唯繁殖期相聚,照顧寶寶約需一年時間。

紅腹黑蛇

這是常見蛇種,每年致數例咬傷。其本性羞怯,遇人多逃逸或靜伏,以避免被發現。被咬傷者多呈輕微癥狀,極少需住院治療,迄今無致死案例。

袋熊

袋熊的臀部構造獨特,排泄立方形糞便。遇險時,能迅速潛入洞穴,以臀堵口,自衛防敵。其臀含堅韌軟骨,可抵禦咬抓。

鴨嘴獸

鴨嘴獸,單孔目成員,哺乳動物中獨樹一幟,產卵為生。

雄性鴨嘴獸,是全球最毒哺乳類動物,後腿藏毒刺,繁殖季甚至用於同族競爭。它們沒有牙齒,會將石頭和碎石儲存在臉頰中,用來磨碎食物。

土棲蟋蟀

別被外表迷惑,它看似嚇人,實則無害。

每當濕氣漸濃,或雨勢將至,土棲蟋蟀的鳴叫聲便會響起,每秒可發出約200次聲波脈沖。雄性土棲蟋蟀會在地下洞穴中發出求偶呼喚,利用洞穴的共鳴效應放大聲音,以吸引雌性註意。

楔尾鷹

楔尾雕,鷹中翼王,展翅可達3.1米。它們是忠誠的配偶,一生相伴,伴侶逝去後往往形單影只,極少再覓新侶。

積遜港鯊魚

積遜港鯊魚,前齒小巧鋒利,擅長擒捉獵物;後齒寬平如臼,專司碾碎貝類、海膽等硬殼美食。

長鼻袋貍

長鼻袋貍,獨居夜行生物,冬月白天偶會出來覓食。它是袋鼠家族最古老成員,形態變遷微乎其微,基本上成為了活「化石」。

粉紅鸚鵡

粉紅鸚鵡常結隊飛行,速度可達70公裏/小時。

它們以種子為主食,無意中擔當起種子傳播者角色,播撒已發芽的種子至各處。

澳洲野犬

原生於澳洲,純種難覓,多見於雜交家犬。

研究顯示,逾三成實為混血。澳建造的全球最長圍欄,就稱為「野犬防線」,亦稱「防兔圍欄」 ,延綿5614公裏,阻隔野犬,保牧畜安全。

考拉

考拉以案樹葉為食,每天進食4-5個小時,余時酣睡。

遺憾的是,考拉衣原體感染普遍,因此有絕育計劃遏止病患繁殖。康加魯島存有最大的健康考拉群體,然2019-2020山火浩劫,考拉數量驟減,多地瀕危告急。

吉普斯蘭巨蚓

吉普斯蘭巨蚓,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可達2米,直徑4厘米。目前,它們處境脆弱,極少數地方有發現,屬於受保護物種。

鶴鴕

鶴鴕,素稱最致命鳥類之一,實則僅兩例人類死於其下,分別在1926及2019年。

鶴鴕爪似迅速龍,故常被譽為「活恐龍」,奔跑迅速,跳得很高,泳技出眾,遇到後,最好避開它們。

硫冠美冠鸚鵡

硫冠美冠鸚鵡,鳴聲嘹亮刺耳,常多達100只群居。此鳥聰慧,能學舌模仿人言,常為人飼養為寵物。

豬鼻龜

豬鼻龜,豬鼻龜家族中唯一幸存的成員,淡水龜中唯一擁有大型槳狀鰭足者。其殼非硬質,觸感似皮革。

鹹水鱷

澳洲有兩種鱷魚,鹹水鱷與淡水鱷。

鹹水鱷,全球最大爬行動物,體長3至7米,雄性尤甚。顎力驚人,每平方英寸可施壓5000磅,然開合乏力。每年雖有鱷魚襲擊事件,但平均每年僅一人命喪鱷口,多發生在鱷魚警示區域。

兔耳袋貍

兔耳袋貍,夜行性生物,體型與兔子相仿。其視力欠佳,嗅覺敏銳,聽覺超群。在澳洲,是復活節象征之一。

袋食蟻獸

袋食蟻獸,少數無育兒袋的有袋類之一。

每胎約產下4個幼崽,幼崽最初五個月依附母乳,隨後,母獸為它們挖掘一個洞穴,供其生長,直至晚春時節,幼獸方獨立離巢,自尋生活。

塔斯馬尼亞惡魔

塔斯馬尼亞惡魔,現存最大肉食有袋類,每平方英寸咬合力高達544公斤,足以粉碎骨骼。遺憾的是,自90年代以來,數萬只因一種傳染性疾病而餓死,該病在口周引發腫瘤,使其難以進食。

野生塔斯馬尼亞惡魔僅存於塔斯馬尼亞島,但大陸上的眾多野生動物園和動物園中亦可見其身影。

狐蝠

狐蝠(巨型蝙蝠),澳洲最大飛行哺乳動物,翼展逾一米。

它們對本土植物存續至關重要,為逾五十種樹木主要授粉者。通常無害,但若遭其咬抓,需及時就醫,因可能攜帶與狂犬病毒相近的利薩病毒。

袋鼬

袋鼬,夜行性生物,以小型動物為食,如兔子、鼠類、鳥類、蛇及昆蟲。

它們攀爬技巧高超,但仍多活動於地面,或棲息於洞穴、巖隙及空心樹木之中。一胎產仔15至30只,然僅具六個乳頭,故多六崽得以存活。

袋鼠

紅袋鼠體型碩大,雄性肌肉發達,當有人接近時,會顯攻擊性,亦會為擇偶權與其他雄性「拳擊」相向。

蜜袋鼯

蜜袋鼯,體態嬌小,一手掌可容。但莫以其小覷之,這個小動物一次能滑翔約45米,並能在半空中捕捉昆蟲。

樹袋鼠

樹袋鼠,名似袋鼠,實則不同,它們不會跳躍前行。

它們大多棲息樹梢,攀爬能力驚人,能爬到超越十層樓的高度,其四肢強健,助其騰躍枝間,長尾維持平衡。

藍舌蜥

藍舌蜥,壁虎科體形之冠,遇險時,鼓脹身軀,吐出藍舌,嘶嘶作響。雖齒不銳,咬合力強,而且往往不會松口。

頸扇蜥

頸扇蜥,頸扇直徑可達30厘米,由連線下頜骨的軟骨棘支撐展開。繁殖季節展扇,兼散熱與彰顯實力,並伴隨嘶嘶聲,後腿可直立疾奔。

鋸鰩(班卓琴鰩)

鋸鰩,頭似魟魚,尾如鯊,以蟹、蠕蟲、貝類為食,顎力破碎硬殼。本無大害,但尾巴的威力不小。

笑翠鳥

笑翠鳥,翠鳥科成員,無需棲水旁,不主要以魚為食,嗜吃小型動物,鼠、雛、蜥蜴、蟲皆可餐,鳴叫似笑聲。

小藍企鵝

小藍企鵝,全球最小企鵝,獨在澳洲繁殖,捕食者眼中的美味。這使得它們極度依賴人類保護。

茶色蛙口夜鷹

茶色蛙口夜鷹,常誤認作貓頭鷹,極善偽裝,酷似枯枝斷梗。它們築巢技藝拙劣,僅將樹枝落葉胡亂堆砌,即成巢穴,以至於蛋和雛鳥常不慎墜落。它們是盡職父母,會共同承擔育兒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