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冬日升金湖超十萬只候鳥舞翩躚

2024-01-02動物

每年秋季開始,東方白鸛、白鶴、灰鶴等鳥兒從遙遠的西伯利亞、蒙古,以及中國東北部出發,一路向南,尋找溫暖的棲息地。近日,由大皖新聞、瀟湘晨報·晨影片聯合舉行的「一江碧水 翩翩有你」采訪活動追隨著候鳥的腳步,來到位於池州的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記錄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從觀鳥到懂鳥

宋向榮是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陳心勝教授課題組博士生,讀本科時,她便對觀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蒼鷺有個外號叫‘老等’,因為它總是站在水裏一動不動,等著魚蝦送到嘴邊。」提起鳥兒,宋向榮開啟了話匣子。

「記得2018年時,我第一次來到升金湖,當時還不太認識鳥類。」宋向榮說,在導師的帶領下,她開始了解不同鳥類的形態、習性、保護級別,以及在生態方面發揮的作用等,近兩年,她開始頻繁地來到升金湖,開展與鳥類相關的課題研究。

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處在全球候鳥主要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徙通道上,「候鳥會在秋季離開繁殖地,向南遷往溫暖的越冬地,第二年春季再從越冬地向北飛回繁殖地。」宋向榮解釋說,在升金湖越冬的候鳥大多來自於西伯利亞、蒙古,以及中國的東北部,如黑龍江、吉林等地,像這樣的遷徙行為,主要是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尋找更好的生存環境和繁殖條件。

據了解,升金湖是中國主要鶴類越冬地之一,被稱為「中國鶴湖」。世界上有15種鶴,中國有9種,升金湖就有4種,包括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灰鶴,而被譽為「鳥中國寶」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也是這裏的常客。

「東方白鸛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比如水源充足、食物豐富、人為幹擾少等。」宋向榮發現,近年來,升金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如今在升金湖棲息越冬的東方白鸛數量已經由300余只增長到1200多只,約占世界總數的八分之一;白鶴由僅在升金湖停歇,轉變為有100余只在升金湖越冬。從整體數據來看,升金湖越冬候鳥數量已超過10萬只。

升金湖候鳥。

候鳥在升金湖越冬棲息。

濕地彩繪。

24小時的守護

提起升金湖的變化,保護區楊峨頭管護點點長馮銀讀也有著切身感受。「我是2018年來保護區工作的,那時候這裏有不少白色垃圾和其他垃圾,現在我們每天巡邏,很少能看到白色垃圾了,湖區的水質也好多了。」

當地人都知道,升金湖水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素有「日產魚貨價值升金」之說,故稱「升金湖」。然而,沿湖群眾逐湖而居、逐湖而漁、逐湖而耕,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過度的漁業開發、大面積圍網養殖,再加上農業面源汙染,導致升金湖生態環境惡化,水質下降到Ⅳ類,越冬候鳥數量銳減。

2017年以來,當地投入4億多元,透過拆除圈養繁殖圍網、管理用房,拆解船只、清理水產養殖、安置專業漁民等方式,使升金湖保護區核心區實作「三無」(無漁網、無漁船、無人為活動)。2018年,保護區在湖區岸線上設定了管護點,對候鳥棲息、漁業資源等進行保護。

「我們是兩班倒、24小時巡護。」每天,馮銀讀都和巡護員們一起,對管護範圍內的沿湖岸線進行巡查。說著,馮銀讀跨入了巡護船,待船行駛到湖中,就將一個鐵鉤放了下去,「如果有人在湖裏放了漁網,這個勾點就能把漁網鉤起來。」馮銀讀說,巡查時一旦發現偷捕行為,要及時制止並沒收工具;如果發現鳥類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帶回管護點,並向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處報備。

去年,馮銀讀就在巡護時發現了兩只受傷的東方白鸛。「一般來說,它們察覺到有人靠近就會飛走,但聽到巡邏船的響聲後,有兩只沒飛走,我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受傷了。」馮銀讀回憶說,兩只東方白鸛經過一、兩個月的救治後,吃食恢復了正常,最終放歸了大自然。

鶴之天堂。

濕地家園升金湖。李成國/攝

裝上監管「智慧眼」

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總面積超過三萬公頃,僅僅依靠「人防」是遠遠不夠的。去年,保護區智慧監管平台啟用,實作了保護區的智慧化監測和管理。

開啟升金湖智慧監管平台,各點位的即時畫面一目了然。這一平台主要包含三個功能領域,分別為生態環境大數據套用系統、智能視覺監控系統和林業行政案件系統,值班人員負責平台的24小時監控值班,野外執法管護人員則負責一線執法巡護。

陳宇是保護區管理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對他而言,值班期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看網絡攝影機」。「監管平台有幾十個網絡攝影機,一方面可以即時監測湖區水鳥的種類、數量,了解它們的棲息環境和分布情況,另一方面還可以看到有沒有人在湖裏捕魚、釣魚。」陳宇說,與以前相比,現在的管護效率更高了,非法捕魚偷釣的行為越來越少。

透過不斷地努力,升金湖生態保護工作成效明顯,為越冬候鳥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充足的食物。與此同時,保護區也在透過水位調控、水生植被恢復、底棲生物恢復等系列措施,加快升金湖濕地生態系的自然恢復速度。

「現在每年有超過10萬只候鳥在這裏過冬,食物的供給問題確實很重要。」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資源保護與利用科科長宋昀微說,升金湖周邊有許多拋荒的圩口,保護區管理處給予村民一定的補償,對圩口進行統一管理,並在合適的區域種植茭白、蓮藕、芡實等綠色水生植物近2萬畝。「這為候鳥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減少‘人鳥爭食’的情況。」

宋昀微說,候鳥的活動和水體的流動還能傳播草籽,促進恢復生物多樣性。「我們計劃透過5至10年的時間,讓升金湖的生態系能夠恢復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種相對原始的狀態,雖然這是一個理想化的目標,但也並不是無法實作。」 (圖片除署名外,由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提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江振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