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超50種夏候鳥「扮靚」閩江河口濕地

2024-08-06動物

超50種夏候鳥「扮靚」閩江河口濕地

中華鳳頭燕鷗、白臉鸻等換上美麗繁殖羽,在這裏育雛

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驛站,閩江河口濕地是夏候鳥重要的停歇地和繁殖地。每年4至5月間,夏候鳥翩然而至,於8至9月間悄然離去。在這片濕地,它們或覓食,或築巢育雛,展現了生命的勃勃生機。因此,若想一睹夏候鳥的風采,就別錯過所剩不多的最佳觀鳥期,否則需再等一年。

濕地夏日飛鳥。

夏日羽衣 盡顯鳥類之美

閩江河口濕地匯聚了超過50種夏候鳥,其中包括中華鳳頭燕鷗、大鳳頭燕鷗、粉紅燕鷗、白臉鸻等珍稀瀕危鳥種。約80%的鳥種僅選擇春夏兩季在此棲息。

黑臉琵鷺在覓食。

很多鳥類每年換羽2次,春秋各1次。為了抵禦嚴寒、躲避天敵,鳥兒到了秋季會長出蓬松的絨羽,換上樸素的羽衣,偽裝成「樸實無華」的樣子;春末夏初,鳥兒常常以艷麗的羽毛吸引異性,以達到成功繁殖的目的。此時,鳥類的羽毛被稱為繁殖羽;大多數鳥類的繁殖期在夏季,因此又稱為夏羽。

春夏交接之際,夏候鳥會帶著好看的繁殖羽來到閩江河口濕地,此時的鳥兒最是好看。在這個時期,白鷺、黃嘴白鷺、蒼鷺的頭上長出辮羽、頸部和背部長出細長的飾羽、背部和胸部長出蓑狀羽,如同披上漂亮的婚紗。黑臉琵鷺則以金黃色的冠羽和頸環點綴,盡顯高貴。中華鳳頭燕鷗則以簡潔的前額黑羽,展現出別樣的精神風貌。

鳥類繁殖羽持續的時間不長,過了繁殖季,繁殖羽就漸漸褪去,回到樸素的裝扮。因此想要觀賞鳥兒最漂亮的樣子,就不能錯過閩江河口濕地的夏天。

夏日觀鳥 見證生命奇跡

夏季,閩江河口濕地還上演著生命的奇跡。4至5月間,候鳥們紛紛進入繁殖期,築巢、交配、產卵,忙得不亦樂乎。經過約20至40天的孵化,雛鳥們便破殼而出。

水雉。

黑翅長腳鷸。

白額燕鷗、環頸鸻、黑翅長腳鷸、斑嘴鴨的雛鳥是早成鳥,出殼後幼鳥就能睜眼,跟著親鳥開始覓食,探索這個新世界。家燕、樹麻雀、鵲鴝、黑翅鳶、白鷺的寶寶則需在巢中由親鳥餵食至能夠飛行。

7月的閩江河口濕地,幼鳥們紛紛出殼。退養還濕區、鱔魚灘、潮溝旁常常能看見黑翅長腳鷸、白臉鸻、白胸苦惡鳥、黑水雞帶著幼鳥悠閑漫步覓食;遠處的樹叢間,黑領椋鳥、烏鶇、夜鷺交替穿梭,那是為巢中嗷嗷待哺的鳥寶寶覓食。

中華鳳頭燕鷗在捕食。

當然,幼鳥的成長過程充滿危險和挑戰,於是鳥爸鳥媽們練就了一身本領。當入侵者進入巢區時,親鳥或發出尖厲的鳴叫,或盤旋在上空,向入侵者發出警告。其中,環頸鸻更顯智慧,親鳥會偽裝跛腳或耷拉翅膀,以受傷的狀態吸引入侵者,然後逃離巢區,從而將入侵者引開。

隨著繁殖季的推進,夏候鳥逐漸褪去繁殖羽,雛鳥也開始練習飛行,為即將到來的遷徙之路作準備。

來源: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