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龙年「芯」期待!解决「卡脖子」难题,北京理工大学一直在路上!

2024-02-10科技

「龙行龘龘,欣欣家国」的祝愿,道出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展现了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的「龘龘」之姿、祖国繁荣发展的欣欣之态。

与此同时,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酷似 芯片 的主标识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尽显深厚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连接古今、融通未来的气质,也给予了未来更多的想象。

图源:央视文艺

从九叠篆到中国芯,镌刻崛起的密码,是古老华夏的九曲龙吟,是欣欣家国的时代烙印。对于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的 北京理工大学 来说,83年砥砺奋进的道路上,又诉说着怎样的「芯」故事?

龙年「芯」希望

在数字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芯片,电脑、手机,乃至出行的汽车上,都装有大量芯片,如今一颗小小的芯片便能实现超高运算,中国芯片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很多机遇,也带来「芯」的希望。

北理工,则一直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芯」力量。

提笔落字,这篇抒发「芯」声的篇章,已跨越半个多世纪。

上世纪60年代,我国 首批建立的从事雷达、遥感遥测、无线电电子物理学和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的单位中,北理工的身影早已出现;

岁月变迁,北理工「芯」希望的篇章,从未停笔——

2021年6月,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推动集成电路学科内涵式发展,北京理工大学成立 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王小谟院士 亲笔题写院名,开启高起点建设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的新篇章。

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把为国育才、为国创新的使命与担当扛在肩上,形成了 集成微纳电子科学、微电子技术、MEMS器件及智能感知、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与应用、柔性电子器件与智造方向、射频技术与软件、智能电子信息系统、信号与图像处理 等多个军民融合、特色鲜明、从基础到应用的学科方向,在研国家级重点项目40余项。

「芯」人才的未来,北理工写下自己的答卷。

为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突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而生的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庄严承诺:「 为实现我国集成电路领域自主创新发展培养领军人才 」。

学院成立两年来,入选 首批国家级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全国首批一级博士点 ,获批教育部集成电路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专项和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重构微波与太赫兹技术、射频技术与软件、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等学科增长点,布局MEMS与集成微系统、柔性电子器件与智造等 一批新兴学科方向和创新平台 ,让人才培养在这片沃土之上落地生花。

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师生合影

两年的发展中,学院参与建设了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牵头获批 集成声光电微纳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 20年的「三电中心」 ,为全校超过 60个专业学生提供400余万人时的电子类实验教学课程 ,至此学院形成了由 1个国家级、4个省部级和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平台1+4+N「金字塔」 结构,为高水平集成电路与电子学科人才培养打造了非线性快速成长的阶梯。

如今的北理工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建设有 「王小谟英才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全英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5个本科教学专业,其中「王小谟英才班」专业,定位于培养集成电路领域拔尖领军人才。此外,学院还获批 「北理工—航天科技九院」 专用集成电路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

新年,总是满载着希望与美好。迈向2024新征程,站在我国「芯片」发展的又一关键时刻,北理工也将勇担强国责任,迈入为国奉献的「芯」征程。

在龙年的阳光下,北理工将为每一个努力和奉献喝彩,为实现中国「芯」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龙年「新」征程

伴随龙年的钟声,时光的车轮滚滚而过,镌刻下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耀眼的点点滴滴。从勇毅前行的历史中,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2023年的北京理工大学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科研路上,她一路向前,宛若游龙,自在翱翔——

2023年的北理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锚定世界科技前沿。

  • 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27项;
  •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项;
  • 获批基础科学中心1项、杰青5项、优青10项。
  • 获批创新群体2项,数量创历史新高;
  • 牵头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参与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
  • 文科科研取得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4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
  • 科研成果再立新功,高水平省部级、学会科技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奋进的征程上,北理工正坚定不移迈步向前。

    育人路上,她卓越领先,卧虎藏龙,教化四方——

    倾心哺育,师者如山。在北京理工大学,名师大家齐聚,以谆谆教诲成就新时代青年。2023年,学校师资队伍再添「新」力量,耀眼夺目。

  • 1个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新增选两院院士2人
  • 在校师生 3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 连续三年国家级人才增量超100人,其中自主培育占比半数以上;
  • 年度招收博士后首次突破300人,新增博士后流动站6个……
  • 跳动的数字,汇聚光芒,成为照亮科研突破之路,点亮学子未来之光的关键所在。

    胡海岩团队评获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从左至右:姜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海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赓续发展,她一往无前,龙腾虎跃,创造辉煌——

    2023年,北理工瞄准「双核多点」,塑造学科建设发展新优势。

  • 学校高水平建设3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5个专业学位类别,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 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 学科内涵提质升级, 6个学科进入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 数量位居全国前十,18个学科进入前12%
  • 学科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 11个学科进入ESI前1%,4个学科进入ESI前1‰
  • 学校世界大学排名较上年度 平均提升99位 ,其中软科排名世界 第129位 ,近五年 提升366位
  • 2023年 ,乘势而上,笃行向前。那些征途中的艰辛、拼搏中的汗水,化为继往开来的奋进之力,激励着新一代北理工人在时代长河中作出新的贡献。

    2024年 ,伴随着龙年的众生,北理工将与龙共舞,向着创新高地昂首挺进,在新时代科技立功强国有我的奋斗路上踏歌前行!

    关注「北京理工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211、985,「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理工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官网/官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