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前沿」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可胜任火箭抢险任务

2024-07-16科技

火箭发射前如遇到突发状况,需要迅速组建抢险队前往现场解决问题。然而,每一次抢险行动,过程都惊心动魄。

当前,火箭院正进行人形机器人在航天领域应用场景开发等研究。人形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不同,对环境和任务的适应能力更高,与人类世界的融合度更强,但在感知识别精准性、任务执行自主性、步态控制稳定性、人机交互协调性等性能上都有更高要求。

或许在不久后,将会有人形机器人替代抢险队员完成这项任务,提高作业安全性。

火箭抢险任务往往伴随着风险,特别是在火箭加注等关键阶段,一旦发生故障或泄漏,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抢险队员在执行这类任务时,需要戴好面罩,全副武装。而人形机器人具备的适应性广、融入性强、灵活度高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胜任这类任务,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假如火箭加注过程中出现异常,火箭抢险队员不再需要冒着危险前往现场。相反,他们可以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让机器人前往现场进行检查。人形机器人还能搭载气体、压力、光敏等传感器,实时传输现场情况,辅助指挥人员做出准确决策,也可以凭借和人类相似的身体结构和动作能力,以及精准稳定的辨识和操作能力,迅速找到症结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抢险队员不仅能够远离高风险场景,降低风险,还能更专注于其他关键工作,提高整个任务的安全性和效率。

当然,要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抢险任务中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挑战。火箭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刘晓东介绍,除了场景开发,还要在人形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这些算法上下功夫。譬如,如何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自主辨识等性能,让其「四肢灵巧」「大脑聪明」?如何确保人形机器人在面对火箭这种大系统的复杂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如何确保人形机器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后续,火箭院还将不断探索扩展应用场景,论证人形机器人在地面作业难度较大的岗位中应用,为航天技术高可靠高安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鸣谢:刘晓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海露

监制:王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