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行业能在产品频繁返修的情况下持续繁荣。令人惊讶的是,喷气发动机制造业却是个例外。RTX集团最近的亮眼业绩就是一个有力证明。上周,其股价创下16年来的历史新高,这得益于第二季度远超预期的盈利,尤其是普惠发动机部门的强劲表现,营业利润增长了23%。通用电气航空航天公司也同样受益于商用发动机备件需求的飙升。欧洲的罗·罗和赛峰集团预计也将公布令人瞩目的业绩。
虽然航空业一片繁荣,但发动机问题却如鲠在喉,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普惠公司的GTF发动机和CFM公司的LEAP发动机为例,这两款主流发动机都存在耐久性问题,导致维护成本居高不下。GTF发动机的粉末金属缺陷更是引发了大规模的飞机检查和发动机拆卸。
由于疫情期间发动机公司大幅裁员,经验丰富的员工流失严重,导致发动机维修时间延长。同时,备件短缺问题迫使生产资源转向新发动机制造。第二季度,通用电气交付了297台LEAP发动机,包括A320neo和波音737 MAX,而2023年同期为419架。
动机生产放缓,进而拖累了飞机组装速度,甚至影响了订单数量。在上周伦敦附近的范堡罗国际航空展上,波音和空客共收到282架飞机的订单和承诺,相比之下,2022年为309架,而2018年更是高达1143架。这种订单数量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航空公司自身面临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源于积压订单过多,导致航空制造商难以管理。
发动机生产瓶颈使得人们对制造商的盈利模式产生了新的关注。传统上,涡扇发动机往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长期的售后服务,包括维护、维修和大修等。
这意味着维修频率增加、新发动机生产数量减少、旧飞机飞行时间延长,这对于制造商来说是有利的。这种状况也使得他们不太愿意加速开发新一代更省油的发动机,因为这可能会缩短现有机型的使用寿命。
这并不是说新发动机就是故意设计来损坏的,正如一些阴谋论所宣扬的那样。首先,大规模停飞通常会引发赔偿诉讼,而普惠公司目前已经向多家受影响的航空公司,包括精神航空、土耳其航空和靛蓝航空,提供了赔偿。
开发周期越来越长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产品一代代更新,要实现15%的效率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因为现代发动机结构日益复杂,部件增多,运行温度更高,这使得问题诊断和解决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依赖售后市场是发动机制造商的无奈之举。研发一款新型发动机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这曾导致罗·罗这样的巨头在1970年代破产。稳定的售后服务收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压力。然而,这种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波动性,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全球航空业的停摆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维修需求。直到最近一年,发动机制造商的股价才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发动机制造商对增产的犹豫不决,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航空航天供应链的修复总是需要18个月之久。空客商用飞机部门负责人克里斯蒂安·谢勒曾公开表达他对不断推迟生产目标的无奈,因为供应商似乎并不信任这些目标。诚然,这不仅仅是发动机制造商的动力问题:空客的生产目标本身就非常激进。
如果没有新的飞机项目来施加压力,发动机制造商的利益很可能会继续占据主导。但像RTX和GE Aerospace这样的公司,其长期股东也需要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反弹。当全新的喷气式飞机设计最终面世时,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之间的财务分成方式或许会发生改变,飞机制造商可能会获得更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