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华为销售苦等4小时,客户讲水淹西门子故事:华为能做到我们就买

2024-10-20科技
作者 | 风起堂主人 来源 | 风起堂观察(funqitun) 投稿 | funqitown(微信)
01
电信局长给华为讲「水淹西门子」的故事
华为早期,开拓市场,那是真的难。
一位华为资深销售,为了向一位省会城市的电信局领导介绍华为的设备,已经在局长办公室门外苦苦等候了4个多小时。
在电信局长送走一批西门子的客人之后,才给了他一个见面的机会。
苦等4小时的见面现场,华为销售在讲解华为的产品,难免激动,外加心怀忐忑。
但局长显然是耐心有限,非常勉强地听完了他的介绍后,局长给华为销售讲了一个「水淹西门子」的故事:
有一年国庆期间,正值当地雨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电信机房淹了有半米深。
洪水退去后,局里所有国产设备已经全部无法正常使用!
但惊喜的是,西门子的设备仍然可以正常工作,确保了通信畅通。
这就是流传在国内电信系统内的「水淹西门子」故事,是对西方大厂设备质量的最有穿透力的宣传。
电信局长讲完西门子的故事后,对华为销售撂下一句话:如果华为产品的可靠性,也能达到类似的水平,我们就会考虑购买。
那意思,是不屑,也是拒绝:如果你华为能做到,我们就买!
话毕,局长借故离开(以上引自吴建国【华为的世界】第32-33页)。
想必,华为销售那一刻是凌乱的吧。
上述案例发生在1995年中期,几个月前,华为历经千难研发出的C&C08万门机,刚刚在江苏邳州完成开局,通过省局鉴定。
任正非是这样评价华为邳州万门机开局的:「从2000门交换机在义乌的佛堂开机,到邳州的万门局,这两处开局我们都不是很成功……当时真是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那种大无畏英雄气概。」
可见,当时华为和西方电信巨头的差距,要达到西门子设备的可靠质量保障,距离还相当遥远。
但任正非也说了:从泥坑中爬起来的都是圣人,一定要勇敢前进。
为了提高华为自身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任正非和郑宝用在1995年和1996年先后参观了上海贝尔。上海贝尔的生产管理系统,制造装配的自动化系统,以及24小时远程技术支援系统等等,都极大地震撼了任正非和郑宝用。
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表示,华为的管理水平与合资企业差距还很大,跟西门子等国际企业还不具备可比性。
与此同时,由于华为自研设备的投入市场,华为也进入大规模的扩张期,1995年,华为员工数1200人,1996年就翻了一倍达2400人,1997年暴增至6000人!
急速扩张下,华为原本几乎就没有什么管理的脆弱管理体系,已很难支撑公司的发展。
如果没有改变,华为必将在经历野蛮生长之后,急速衰亡。
02
改变华为未来的3大变革
为了改变华为,实现华为从草莽转向体系化、制度化、正规化,任正非推动了决定华为未来的3大管理变革。
1、1996年的市场部大辞职
面对当时的市场部人员良莠不齐、老员工沉淀的现状,华为各地方代表处「诸侯」野蛮施政乱象,为了实现个人英雄向群体英雄的转变,任正非决策,孙亚芳主导推动,发起了华为成长史上第一次人员变革运动——「市场部大辞职」。
1996年1月,华为开始为时一个月的市场部整训活动,孙亚芳带队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发表集体大辞职宣言,再根据能力和岗位返聘,实现了华为的干部能上能下,指哪打哪儿的「将军换防」制度。
这次运动中,市场部有1/3的人离开了华为,还有些一把手被降职、调岗,但「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华为自此实现了在人才和干部管理上的能上能下机制。
2、1996-1998年,完成【华为基本法】的起草
「将我们10年宝贵而痛苦的积累与探索,在吸收业界最佳的思想与方法,再提升一步,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理论,以免陷入经验主义」,这是任正非制定华为基本法的初衷。
1996年3月,由黄卫伟、包政、彭剑锋、吴春波、杨杜、孙健敏等6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组成的【华为基本法】起草小组成立。
1998年,【华为基本法】定稿,成为中国第一部总结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的「企业法典」,也是任正非追寻利用制度来建立一个「基业长青」企业、一个可以一直走向「世界级企业」目标的起点。
3、1998年,引入IBM管理体系,推动IPD、ISC、IFS等系列管理变革
任正非说:「IBM教我们爬树,我们爬上树摘了苹果。」
1997年,任正非从美国考察访问回来之后,决定华为要向IBM学习,请IBM为华为做管理咨询。
1998年8月,华为引入IBM流程管理的咨询项目正式启动,整个咨询周期包括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通一等8个管理变革项目。
任正非宣布成立变革领导小组,由孙亚芳任总指挥,从研发、市场、生产、财务等各条战线调集300多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担任组员,全力以赴,配合IBM顾问的各项工作。
1998年开始,在任正非「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原则」的铁腕推动下,华为花了数十亿,历时10多年,以3000人陆续离开的代价,华为管理变革基本完成。
据华为高管郭平书中披露,到2003年,华为研发项目平均周期缩短了36%,产品故障率由变革5年前的10.4%下降到0.3%。
变革给业绩更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3年,华为的销售额就达到了惊人的462亿人民币;到2005年更是突破了667亿人民币。
正是由于华为引入IPD等系列变革的成功,让华为摆脱了产品开发对个人英雄的依赖,具备了可制度性地推出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以及与全球领先运营商对话和交流的能力,并逐步成长为今天全球运营商领域的领先者,在无线、光网络、核心网等多项产品在全球排名第一。
03
华为如何能有如此成功?
如果说华为的第一个十年是个人英雄时代,是任正非在用人上的「无私」,找到了对的人,就做成了08数字机,成就了华为的第一个10年辉煌;
华为的第二个10年,就是为了做到「不依赖人」,否则就是「人在阵地在、人不在阵地也丢了」,所以,便有了前后历时十多年的一系列管理体系建立和管理变革,华为脱胎换骨,进入群体英雄时代;
有了第二个十年的变法成功,华为不再靠「人治」,华为在第三个10年里,驶入了快车道,一路登顶,以至于西方大国也感到恐惧和压力,要以举国之力扼杀掉华为。
华为如何能有如此成功?
有人说,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
任正非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土民,不懂技术、不懂市场、半懂不懂管理,被一帮精英抬着登上了山顶,成了「体面的小老头」。
长期担任跟踪和研究华为的吴春波教授却认为:华为最成功的,恰恰在于华为的管理。
还是用任老板的话结尾: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参考资料:
田涛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华为访谈录】、【理念·制度·人】; 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 吴建国 冀勇庆 【华为的世界】 。
注:本号所引述事例均有公开出版物或公开视频、媒体资料出处,并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