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人工智能一周甄选(2024年第12期)

2024-07-18科技

本周热词

根据全网新闻信息分析, 具身智能 成为本周 人工智能 」领域的热词。本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具身智能」成为热点话题之一。舆论聚焦「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发展论坛举办,发布国内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产品、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启动世界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大赛,展示柔性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赛道的最新成果」等内容。随着大模型 不断 涌现,人工智能领域普遍认为,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实体相结合,让机器人拥有可支配、可感知、可交互、可行动的 「身体」,其发展最高级的形态就是人形机器人。 当前 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对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政府层面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行业投融资金额持续增长,具身智能距离走进千家万户的目标或许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区域热度

根据网络搜索数据,本周 「数据治理」区域热度前十的城市分别为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 、杭州、重庆、济南、西安和合肥 其中,上海因举办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备受关注,舆论聚焦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机遇。经过多年发展,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不仅规模成倍扩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迅速提升。目前,首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重点任务已经全部落地,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从底层芯片到核心算法、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接下来,随着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一波技术和产业浪潮席卷而来,上海凭借自身在技术、人才、场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策源高地,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信部:围绕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7月5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

四川出台高新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发展行动方案( 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四川省高新区协同构建技术互济、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支撑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升位进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在部分领域占据引领性地位;赋能高新区发展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为加快将高新区建成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催化器、加速器和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发布【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通用要求】等标准

7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99项地方标准。其中的【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数据安全通用要求】是北京市人工智能领域首个数据安全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的数据安全策略、合规管理、供应链安全管理、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管理要求,以及数据收集、存储、加工、使用、传输、删除等处理活动安全要求。

行业动态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露 AI发展新趋势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7日落下帷幕。为期四天的展会期间,500余家海内外企业携1500余项展品亮相,透露AI发展新趋势:一是 大模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展会现场,各类面向细分行业的专用大模型 「百花齐放」,在工业、医疗、气象、教育、科研等领域各展所长。二是人形机器人加速走出实验室。大会重点打造人形机器人专区,展出25款人形机器人,数量创下历年之最 ,包括 特斯拉二代 Optimus、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能后空翻的宇树p。三是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提速。大会期间,浦东世博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上汽赛可、小马智行投放了20辆没有司机的出租车,市民动动手指在指定站点预约下单,即可收获打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新奇体验。

上海发布人形机器人治理导则

7月6日,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由上海市法学会牵头制订,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联合签署的【人形机器人治理导则】正式发布。这是业界首个以开放签署方式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治理规则文件,全文分为目标愿景、基本遵循、创新发展、风险管理、全球治理和附则六个部分,共30条规则,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合乎人类道德和伦理价值,持久保障人类使用人形机器人的权益和安全,为全人类带来更多福祉和便利。

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中国AI综合水平保持第二

7月4日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主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研制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发布,这也是这项指数第四次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揭晓。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保持美国全面领先、美中两强引领的总体格局,2023年美国以74.71的总分大幅领先,中国总分为52.69分,排名第二。美国在多数细分指标上均具有领先优势,而中美集聚了全球大部分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和成果产出。

智能体成 AI新焦点,腾讯预测「超级生产者」崛起

近日,在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发布了【2024大模型十大趋势—走进「机器外脑」时代】报告。报告显示,十大趋势包括算力底座、推理分析、创意生成、情绪智能、具身智能、开源共享、人机对齐等层面。报告指出,人类正在进入「机器外脑」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推理分析、创意生成、情绪智能三个方面有了实质性的飞跃。这意味着,AI第一次拥有了类人交互能力,正在为人类提供「智力外挂」。

技术及应用

全球最大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宣布开源

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宣布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态数据集正式开源。该数据集包含一万片甲骨的拓片、摹本,以及甲骨单字对应位置、对应字头、对应隶定字以及辞例分组、释读顺序等数据。基于该数据集,研究人员可开发甲骨文检测、识别、摹本生成、字形匹配以及释读等方向的智能算法,助推甲骨文研究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

快手可灵 AI推出网页端,可图大模型正式开源

7 6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快手大模型首次集体亮相,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图像生成大模型可图等产品的多项新功能正式发布。 论坛上,可灵推出更加清晰的高画质版,以及首尾帧控制、镜头控制等新功能,同时,创作者单次生成的文生视频时长增加至 10秒。图像生成大模型可图则宣布正式开源。 目前 快手搭建了以快意语言大模型、推荐大模型、视觉生成大模型(可图、可灵)为核心的大模型矩阵,覆盖内容生产、理解、推荐等多个层面,并深度服务快手的商业生态场景。

新疆超高压线路首次采用 「无人机+AI」验收

近日,在新疆塔城 —乌苏750千伏新建输电线路工程竣工验收现场,一架搭载前端视觉人工智能(AI)识别处理器的无人机,完成了工程前期入场验收工作。这是新疆电网超高压线路首次采用「无人机+人工智能」完成自主验收。塔城—乌苏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线路全长600多公里,项目建成后可满足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克拉玛依市清洁能源送出需求。

国际视野

美军将部署数千套无人系统

美国媒体近日发表文章称,持续两年多的俄乌冲突,引发世界各国对无人机、无人艇等无人系统的关注,长期以来,进展缓慢的美军无人系统研发也得到更多重视。美国国防部副部长 凯瑟琳 ·希克斯去年8月宣布了一项名为「复制器」的无人系统项目,计划在未来18到24个月内部署数千套无人系统。同时,希克斯在今年3月的演讲中声称,美国国防部官员首次估算了「复制器」项目的成本,前两年大约耗费10亿美元,在2025年8月前,美军将会部署数千套无人系统以对抗中国。

日本 发布白皮书显示,国内 生成式 AI 使用率不高

7月10日 财联社 报道 ,日本政府发表年度【信息通信白皮书】数据显示,日本国内仅有 9.1%的个人使用生成式AI,与中国的56.3%、美国的46.3%、英国的39.8%和德国的34.6%存在较大差距。在面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中,日企在业务中使用生成式AI的比例为46.8%,也低于美国(84.7%)、中国(84.4%)和德国(72.7%)。

观点摘编

构筑 「人工智能+」新增长极

近日, 经济日报 刊发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政务外网发展规划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王晓冬的署名文章。主要内容:

当前,以 人工智能 + 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正在各地火热推进。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产业发展新赛道、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涉及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生态创新和治理创新等诸多方面,需要形成政策组合拳,充分释放 人工智能 + 在千行百业中的创新价值。

在发展模式上构建研用互促、供需迭代的创新机制。 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Sora Gemini 、文心一言等各种大模型的智能问答、文生图片、文生视频以及物理世界模拟等功能日益成熟,遥遥领先于现实应用需求,亟待加强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纵观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一直呈现技术突破热潮之后由于应用落地滞后而快速归于沉寂的波浪式发展态势。开展 人工智能 + 行动,是要更好地衔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形成供需迭代的良性循环。通过 人工智能 + 以研创用,加强前沿创新领域研发力度,充分发挥颠覆性技术的阶跃效应,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拉动传统产业在数智转型上形成质的飞跃。通过 人工智能 + 以用促研,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应用场景优势,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发展方向上形成通专结合、互为支撑的创新局面。 眼下,人工智能创新形成了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两条赛道。其中,通用大模型具有突破力度大、带动作用强、应用范围广的显著优势,同时也有技术门槛高、训练成本高、应用落地慢的不足。而垂直大模型聚焦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具有精准度高、专业性强、训练成本低、应用落地快的比较优势。推动 人工智能 + 行动,要充分发挥两种技术路线的比较优势,形成通专结合的技术创新组合,引导创新资源在两条赛道上均衡布局。聚焦技术创新前沿,努力推进通用人工智能的创新突破,避免被传统应用场景和商业利益束缚创新空间。还要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结合具体行业领域的应用需求,加快垂直大模型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落地,形成 沿途下蛋 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通用大模型支撑垂直大模型发展、垂直大模型促进通用大模型落地的 1+N 创新局面,提高 人工智能 + 行动的综合效益。

在发展动力上营造龙头带动、共创共赢的创新生态。 人工智能创新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数据密集的创新活动,对算力、算法、数据的门槛要求都很高。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要素向创新龙头和独角兽企业适度集聚,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实现智算芯片创新突破,加快国产人工智能通用框架、并行加速、 AI 编译器等基础软件自主研发,提高创新锐度。也应注重创新生态培育,探索人工智能开源创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算力资源的调度配置,促进高质量语料库和数据集的共建共享,加快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创新,形成产业上下共创共享的创新生态体系,全方位提高我国 人工智能 + 的创新集成度,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走在前列。

在发展环境上优化包容审慎、协同共治的治理体系。 在赋能千行百业数智转型的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带来了道德伦理、算法正义、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新的治理挑战,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兼顾道德伦理、创新趋势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加快人工智能相关立法研究,清晰划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底线,科学处理好人与机器、技术与道德、创新与保护、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创新人工智能治理工具和手段,形成以 AI 治理 AI 的新手段。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共识和创新合作。

本文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