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阿里「二选一」还要等多久?

2024-05-14科技

经过长达六年的漫长等待,京东与阿里的二选一案终于迎来了新的进展。

在2023年12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中,对阿里集团的市场行为进行了详尽的审查,并最终认定其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了「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对竞争对手京东造成了严重的损害。鉴于此,法院裁定阿里向京东支付高达10亿元的赔偿金。面对这一判决,阿里方面表示:「我们尊重法院的判决结果。」

然而,近日,据知情人士和相关媒体报道,阿里已提出上诉,不日即将开庭。

十年恩怨如烟雾,消散难寻两茫茫。

京东与天猫之间的纠葛,可回溯至2013年盛夏的六月。当时,京东商城的一位高层领导发表了一篇题为【二选一:是走向奴役的岔路,你敢选择吗?】的深刻文章,毫不客气地揭露了商家被阿里巴巴强迫「二选一」的真相。

此后数年,不断有品牌商家曝出被迫二选一,天猫的强势品类也是京东的弱势品类——服装,更是成为重灾区。2017年「618」前夕,有媒体报道,为了在「618」电商大战中遏制京东,天猫迫使服装品类商家「二选一」,要求相关品牌商必须退出京东618的活动,否则自己处理店内商品(拍下架状态)。随后,上百品牌集体撤出京东,给正在高速发展的京东服饰品类带来致命打击。

矛盾随之激化。2017年11月28日,京东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起诉阿里「二选一」。而天猫方面主张此案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管辖权由此成争议焦点。201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认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2020年11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京东诉阿里「二选一」垄断案组织了不公开质证。

2021年4月10日,阿里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下182.28亿元的天价罚单,刷新反垄断行政处罚的历史记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案件的进展。

直至2023年底,一审判决出炉,阿里被认定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成立,对京东造成严重损害,并判决向京东赔偿10亿元。

仅就官司而言,双方前前后后拉锯了6年,京东和行业才等来了一个公道。

在电商发展的黄金期,天猫对京东十年的打压,造成的损失,可能远不止10亿。在「二选一」案中,京东的索赔金额一度达到60亿元,这部分反映了京东对此事的态度,和其估算的损失程度。

2013年到2023年,十年间,京东的年复合增长率超30%,各年度增长率也基本在25%以上。在京东从营收不足千亿,到如今营收超万亿的发展历程中,很难计算和天猫的「二选一」之争,给它带来了多少发展阻力和经济损失。尤其在服饰美妆领域,因为天猫强势的「二选一」做法,京东始终无法吸引到,足够多有影响力的品牌商家入驻,因而在这一领域发展迟缓。待到如今,市场格局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京东被迫错过了发展良机。

风物长宜放眼量

阿里尊重法院判决,却又在最后时刻提起上诉,属实出乎各方预料,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或许,对蔡崇信掌舵的阿里来说,一审结果已经是「最差的情形」,要求二审,既能达到诉讼拖延的目的,也有希望「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看起来利大于弊。但如果这一猜想符合事实,那阿里的小算盘能不能打响,须得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已有反垄断行政处罚的情况下,阿里想要推翻垄断行为的定性相当困难。目前认为,案件争议焦点,在赔偿数额上可能性更大。

对企业而言,业务才是第一位的。在「二选一」案上,无论官司输赢与否,都改变不了当下已经形成的市场格局,继续在诉讼上纠缠,只会自降身价。每次「二选一」案的最新进展被曝光,阿里的声誉都会遭到一轮损害。唯有调转船头,息讼止争,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业务上,才是正确的方向。

回溯往昔十年,可谓是中国电商行业闪耀的辉煌时期,亦是它自由而蓬勃发展的十年。在这期间,众多行业规则和秩序如同幼苗般在摸索与探索中渐渐生长、成型。因此,那些如今看来似乎有失妥当的行为与决策,实则深植于那个特定时代的土壤之中,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成因。然而,无论昔日的动机与情境如何,今日我们审视其结果,若有过错,那便是过错,无需过多辩解。那些曾经的行事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对待合作伙伴的态度,对于现今的阿里而言,已然成为了一种沉重的历史负担,需要我们正视并努力卸下。

来源:蔡崇信接受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采访视频截图

蔡崇信近期再度掌舵阿里,他坦诚地透露,阿里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发展道路上有所滞后,这源于我们一度迷失了真正的服务对象——我们的客户。然而,回顾过去,在国内市场上,阿里曾因「二选一」策略给商家施加压力,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这无疑是我们犯下的错误之一。然而,如今阿里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上诉,此举与蔡崇信所表达的反思态度似乎相悖,令人费解。

「阿里会改,阿里会变」的前提,正是尽快处理好这些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在「二选一」案上拉锯,只会牵扯双方的精力,掣肘阿里的改革创新,阻碍行业的发展。

万类霜天竞自由

针对「二选一」事件,阿里巴巴显然背离了公平竞争的基本准则。这场漫长的法律诉讼,历经七年光阴,京东始终坚持不懈,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为捍卫「公平」的正义。正因如此,当一审判决结果公布时,瞬间引发社会热议,京东凭借自身的力量,不仅维护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更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京东也好,阿里也好,各方参与者以不同的角度切入电商市场,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企业各得其所,消费者乐享其成。一旦市场竞争变成了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互害,最终的结果大抵是双输。

从现在的结果看,「二选一」有赢家吗?并没有,京东失去了发展良机,阿里失去了公司声誉,消费者失去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品牌商家失去了多平台曝光的机会。并且,因为阿里京东都把精力放在对方身上,对市场环境的感知反而变得迟钝,错失了许多适应新环境的机会。

阿里曾明确表示「尊重法院的初步判决」,社会各界一度以为此案已告一段落。然而,随着阿里提起上诉的举动,案件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迎来了二审的转折。至于二审判决何时能够尘埃落定,目前仍是未知数,无人能够预料。

尽管民事诉讼二审期限一般为三个月,但反垄断诉讼,由于案件的复杂性,一般很难三个月结案。有不少业内律师认为,此番进入二审阶段,可能还要历经一两年的审理。

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有多少个一两年可以等待?「二选一」案作为国内反垄断的标志性判例,长期没有一锤定音的结果,案件就失去了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消费权益维护的指导价值。所以,相关各方应该推动该案尽快审理结案,向市场传递稳定预期,才符合各界的期待。

二审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