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语音交互有望成为主要的交流方式,这一趋势已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回想十年前,让我们对着手机说话,很多人都会觉得奇妙甚至怪异,如今,日常与手机的对话反而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五年前,我曾接触到一款全智能电饭煲,生产方宣称用户可以与其「对话」,提前告知烹饪时间。我当时心中疑问百出,首先是「谁来放米呢?」再到「我为啥要和电饭煲说话?」甚至觉得自己有些奇怪。
转眼到了如今,虽然交互方式仍有不同,我却完全适应于在家里指挥智能音箱开关电视,也会等着扫地机器人去工作。不可否认的是,曾经4G的到来以及微信的兴起,让语音交流的理念如野火般燃烧,而曾经的飞信则逐渐衰落,真是有其原因。小拇指上的茧,见证了一次人与手机沟通方式的转变,如今语音正试图在这个变化潮流中寻找自己的发言权。
从物理键盘到触摸屏,再到如今的语音操作,历史证明了在iPhone广受欢迎之前,市场上的触屏手机并不稀缺,Nokia、Motorola和BlackBerry等品牌的实体按键手机,成就了手机发展的巅峰。实体按键一贯以其精确、可盲打的优点,成为手机界的标配。即便如今的厂商希望推向无缝设计,也难以逃避实体按键的情怀。苹果则把触摸屏的优势放大,并让它听从自然的操作方式,比如上下左右的滑动、点击等。
虽然大家认为iPhone是触屏手机的开山祖师,但它的成功离不开近三年的系统优化,才使得当时的新鲜事物变得易用。不可否认,人性最根本的懒惰促使科技不断进步,因此用户更愿意选择省力的方式,甚至像如今的短视频一样受到热捧。换个角度看,触摸屏将手指的操作自由度提升,让用户能够像PC时代的鼠标操作那样,一眼看到便可完成。
随着显示屏尺寸的不断增加,人们的追求也愈加注重,凯文·凯利在其著作中提到「屏读」,表示无处不在的屏幕。现今屡屡纷呈的科技产品,屏幕不仅在增长,甚至智能汽车的竞争也充分展现出其大屏的吸引力。然而,屏幕越多,尺寸越大,我们又该如何与它们互动呢?
人与屏幕的相互作用,受限于手掌的大小。乔布斯曾说手机的黄金尺寸是3.5英寸,这确实是因为人手的正常大小可以完全覆盖屏幕。在现实中,手臂与屏幕的距离同样决定了操作的便捷性。虽说智能音箱无法依靠遥控器来操控,但语音输入却大行其道,搭上了科技发展的顺风车。
语音交互的优势很明显,在家能通过声音控制智能设备,开车时也能声控智能汽车,甚至躺着的时候,也能给手机下指令。这种自然的交流方式,正好与人类历史悠久的语言系统相吻合。过去人们觉得和手机对话颇为不适,是因为缺乏对象感,但如今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们渐渐习惯了和机器发声交流,AI语音助手如ChatGPT的发展,使得这一切变成现实。
在技术层面,AI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可以理解你的话并回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发出语音指令到设备回应的时差越发缩短,似乎与人与人的对话越来越接近。许多人期待一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实现零距离沟通,避免如在发布会上对着电脑发号施令而无果的情景。
语音交互其实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基本的词汇识别到如今的复杂语境分析,可以说技术完全准备就绪。而对于用户而言,语音是最低的成本,无需额外学习,响应即时,几乎无处不在,跨设备能力也越来越强。在AI时代到来之前,德勤曾发布报告称,随着不断的技术进步,语音交互将在更多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主要的人机沟通方式。
当我们走过对话的陌生感、门槛的障碍,语音交互势必会改变我们与设备的沟通模式,这不仅限于手机。苹果从Siri发展到Apple Intelligence,描绘出了一幅宏伟的AI手机蓝图,而国产品牌也在奋力追赶,卯足劲研发更好用的AI语音助手和聊天机器人。从键盘到触摸,再到跨空间的高效语音交流,未来的人机交互时代大幕已然拉开。同时,我也向ChatGPT和豆包询问了,语音是否未来会成为主流,它们的肯定回答,让我更期待这一切的到来。
综上所述,语音交互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它不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科技进步的缩影,未来的交流方式将愈发便捷与人性化,这无疑使得每位用户对于科技的期待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