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人形机器人:小规模量产的时代征程

2024-08-31科技

一、小规模量产的崛起之势

在 2024 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27 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创历届之最。它们展示出了令人惊叹的能力,不仅能够行走自如,还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如跳舞、写字、踢足球等。其中,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 「天工 1.2 MAX」 凭借其 42 个自由度的灵活性,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可以像人类一样端起一杯水递给他人,整个过程稳定且精准。
如今,多家企业已经迈入了小规模量产阶段。优必选的 Walker S 系列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智能搬运、分拣和质检能力,并已进入多家车厂实训,获得超过 500 台的意向订单。宇树科技今年 5 月推出的 G1 人形机器人定价 9.9 万元起,在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更是带来了符合量产要求的升级版本。智元机器人预估今年双足人形机器人发货量约 200 台,轮式人形机器人 100 台左右。EX 机器人公司已实现量产并盈利,预计明年出货量将提升。特斯拉也计划从明年开始小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预计在工厂部署超过 1000 台协助人类工作。这些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小规模量产时代的正式到来。

二、技术突破与创新

(一)算法的挑战与突破

人形机器人在算法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在物体识别方面,由于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机器人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形状、材质和大小的物体,这对算法的泛化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场景理解上,不同的环境光照、背景干扰以及动态变化的元素,都增加了机器人准确判断场景的难度。运动轨迹泛化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机器人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环境条件,规划出最优且安全的运动路径。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可能的突破方向也逐渐显现。例如,通过结合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方法,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提高机器人对物体和场景的感知能力。同时,利用多模态数据融合,如结合视觉、触觉和声音等信息,能够为机器人提供更全面的感知输入,从而增强其算法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二)硬件的瓶颈与进展

在硬件方面,灵巧手是实现人形机器人复杂操作的关键部件,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性能提升的需求。例如,灵巧手的触觉反馈精度和力度控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实现更精细和稳定的操作。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有待提高,以满足人形机器人长时间运行和高效动作的需求。减速器的精度、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也需要不断改进。
当前,在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一些企业在灵巧手的研发中,采用了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提高了触觉感知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电机领域,新型的空心杯电机和无刷电机的出现,提升了电机的性能。减速器方面,谐波减速器和 RV 减速器的技术不断创新,精度和承载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国内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研发,努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人形机器人硬件的国产化进程。

三、应用场景的拓展

(一)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尤其是汽车制造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例如,在汽车生产线上,人形机器人能够承担起复杂的装配任务,其灵活的手臂和精准的操作可以替代人工完成诸如发动机安装、零部件焊接等高难度工作。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还能在危险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如在喷漆车间中,避免了工人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下。此外,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深度融合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使得汽车制造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二)服务领域的新兴机遇

在医疗领域,人形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们可以作为康复助手,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在家政服务中,人形机器人能够承担清洁、烹饪、照顾老人和儿童等任务,为家庭提供便捷和贴心的服务。例如,人形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扫地、拖地等清洁工作,还能根据设定的食谱准备饭菜。在照顾老人方面,能够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发出警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功能将越来越强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四、市场前景与挑战

(一)规模增长的预测

根据多个预测报告,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540 亿美元。高盛的预测更为乐观,认为这一数字可能更高。在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的增长潜力同样不容小觑。预计到 2030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近 380 亿元,销量将从 0.40 万台左右增长至 27.12 万台。从 2024 年到 2030 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56%。

(二)面临的主要难题

商业化难题
: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其应用场景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等特定领域,在家庭服务、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成本控制难题
:成本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生产规模、技术优势、应用场景等均会影响成本。例如,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造价较高,一个关节通常由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编码器、力传感器等组成,约占整体成本的 2/3。降低硬件成本,提高性能与成本的性价比,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伦理法规难题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伦理和法规问题逐渐凸显。例如,人形机器人的法律身份模糊不清,一旦涉及损害赔偿或法律责任,界定谁是最终责任人变得复杂。此外,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相似的外观和行为可能引发 「恐怖谷效应」,导致人类产生不适感。还有人形机器人是否应该被赋予情感与道德判断力,以及在社会中的定位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五、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社会影响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有望为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在就业领域,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导致部分传统岗位的减少,但同时也会催生新的职业,如机器人维护工程师、算法优化师等,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教育方面,将推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革,编程、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将成为必备课程,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人机协作的工作环境。在医疗领域,人形机器人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手术辅助、更高效的康复治疗,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生活中,人形机器人能够成为人们的贴心伙伴,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日常照料和陪伴,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它们也可以在紧急救援、消防救灾等危险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人员伤亡的风险。

(二)和谐共生

实现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和谐共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技术层面,不断优化算法和提升硬件性能,确保机器人的行为安全可靠,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机器人的情感识别和交流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需求。
在政策法规方面,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机器人的权利和责任,规范其研发、生产和使用。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障机器人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
在社会层面,加强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和理解,消除对其的恐惧和误解。促进人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和规范其发展,就能够实现人与机器人的和谐共处,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