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高分攻略!详细解析「其他仿生机器人赛道」规则(含报名通道)

2024-08-31科技

仿生学的魅力源于自然界亿万年进化的智慧结晶,而 仿生机器人 则是人类将这种智慧转化为现实应用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创新。麻省理工的SoFi 机器鱼 在水下悄然游动,而普渡大学的 蜂鸟机器人 则在空中灵活盘旋。陆地上,科罗拉多大学的mCLARI 微型机器人 像昆虫一样爬行,NASA实验室的蛇形机器人则能适应各种地形。软体机器人方面,哈佛开发的 章鱼触手机器人 展现了惊人的灵活性。在精细操作领域,Shadow Robot的 仿生灵巧手 和东京大学的 高速多指手 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机器人从海洋到天空,从微观到宏观,正在改变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近日盛大启幕的 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 其他仿生机器人赛道 是一个独特而富有挑战性的比赛项目,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展示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的平台。这个赛道的设计旨在 鼓励参赛者探索传统人形和多足仿生机器人之外的其他仿生形态 ,为仿生机器人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对于有意参与这一赛道的团队,深入理解比赛规则和评判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是机器人大讲堂对这个赛道规则的详细分析,大赛报名方式详见文末图片。

赛道规则详解

其他仿生机器人赛道的比赛分为 复赛 决赛 两个主要阶段。在复赛阶段,参赛队需要准备技术展示PPT并汇报决赛任务展示方案。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因为它不仅展示了团队的技术实力,还决定了决赛中的任务设置。

参赛团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需要自行设定不少于3个现场展示任 务。 这些任务将在决赛中实际执行,因此任务的设计既要体现团队的技术优势,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每个任务的时间限制为10分钟, 这就要求团队在设计任务时要确保任务既能充分展示机器人的能力,又能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

比赛引入了难度系数的概念,这是评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专家评委会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为每个任务赋予一个难度系数,范围从0.1到1不等,分为五个等级:易(0.1-0.4)、偏易(0.4-0.6)、中等(0.6-0.8)、偏难(0.8-0.9)和难(0.9-1)。 这种设计鼓励参赛团队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因为难度系数直接影响最终得分。

在评分机制中,每个任务的基准分为100分,最终得分是完成得分乘以难度系数 。这意味着参赛团队在设计任务时需要权衡难度和完成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过于简单的任务可能会导致难度系数较低,即使完美完成也难以获得高分。相反,选择过于困难的任务虽然可能获得高难度系数,但如果无法顺利完成,最终得分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找到适合自身技术水平的任务难度至关重要。

参赛团队应该注意,总分是三项任务完成得分之和。这意味着需要在三个任务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和精力,而不是过度依赖单一任务。 均衡发展,全面展示机器人的各项能力,可能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参赛策略建议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团队需要在多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机器人大讲堂认为,首先,任务设计至关重要。 团队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技术优势,选择能够突出展示机器人独特仿生特性的任务。这些任务不仅要在技术上可行,还需要能在规定的10分钟内完成。在设计任务时,建议团队考虑难度平衡,可以包含不同难度级别的任务,例如一个相对容易但能稳定完成的任务,一个中等难度的任务,以及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高难度任务。这种策略可以在保证基本得分的同时,争取更高的总分。

创新性展示是"其他仿生机器人"赛道的一大优势。 参赛团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展示非传统形态的仿生机器人,突出独特的仿生设计和功能。这不仅可能在评分中获得额外认可,还能体现团队的创新能力。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创新亮点,无论是新型仿生原理、独特的控制算法、创新材料还是新的应用场景,都可能成为制胜的关键。

然而,创新不应忽视实用性。 参赛团队需要思考他们的作品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提高特定领域的工作效率或安全性。确保作品能够稳定可靠地完成预定功能也很重要,因为在决赛中,评委会重点关注机器人的实际表现,而不仅仅是概念设计。

技术报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复赛阶段的技术展示PPT和决赛任务展示方案同样关键,它们不仅是展示团队技术实力的机会,也是说服评委认可任务难度的关键。报告应该清晰、专业,详细说明任务的创新点、技术难度和潜在应用价值。良好的展示技巧也能帮助参赛团队赢得更高分数,这包括准备简洁明了的PPT,练习清晰的口头表达,设计吸引眼球的演示环节等。

在正式比赛前,充分的实践和优化至关重要。 参赛团队应该进行全面的练习和测试,不仅包括对特定任务的练习,还应该模拟整个比赛流程,包括任务之间的转换。通过反复练习,找出可能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同时,团队还应该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包括在出现小问题时的快速修复方案,或者在某个任务无法完成时如何调整后续任务的策略。

除了完成任务本身,参赛团队还应注意整体的展示效果。 这包括机器人的外观设计、动作的流畅性,以及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清晰地展示机器人的各项功能。在外观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等方面精益求精,精致的细节往往能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安全始终是比赛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追求创新和高难度的同时,参赛团队必须确保机器人的每个功能都经过充分的安全测试,并在比赛中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此外,良好的团队协作也是成功的关键。组建一个专业互补的团队,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良好的团队配合将在紧张的比赛中发挥关键作用。

最后,参赛团队可以积极参与赛事组织的各项交流活动,与其他参赛团队和行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这不仅有助于完善作品,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些努力,参赛团队不仅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为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赛背景

本次大赛以 「竞技仿生 创新未来」 为核心主题,将汇聚全球范围内顶尖的仿生机器人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创新团队。大赛聚焦于机器人技术的全球尖端动态,通过竞技、展示与交流的形式,共同推进仿生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果与突破,旨在打造一场集高科技含量、跨学科广度及产业引领力于一身的 仿生机器人盛会。

赛事结构精心划分为四大赛道: 人形仿生机器人赛道、多足仿生机器人赛道、具身大模型赛道 ,以及一个包含多种类型的 其他仿生机器人赛道 后者广泛涵盖了水下、飞行、爬行、软体仿生机器人及仿生灵巧手等前沿探索方向。

赛程设置为三轮选拔: 初选阶段由权威专家评委团对参赛项目进行基础评估;复赛则采取现场答辩与机器人基本技能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决赛则依据比赛规则,展开技术比拼与现场竞技。

大赛专家委员会阵容强大, 组委会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为大赛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为专家委员会联席主席,以及20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大赛专家委员会,负责各赛道规则制定及评审。

在奖励与支持方面, 大赛设立了255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池,以表彰优秀参赛者。 主赛道设有24个奖项及9个全能优胜奖,其中,冠军奖金高达15万元,亚军10万元,季军5万元。此外,创新赛道还特别设立了5个创新优胜奖,每项奖金3万元。同时,大赛创新性地采取了市区镇三级政府联动机制,并联合银行机构,为获奖者及参赛团队提供包括 金支持、办公空间、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优惠政策,助力其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

招募参赛团队

在这个仿生机器人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对于 仿生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创新团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无论是专注于水下仿生机器人、飞行仿生机器人、爬行仿生机器人、软体仿生机器人还是仿生灵巧手,亦或是其他创新性的仿生机器人形态, 都可以来同台竞技,展示和交流仿生机器人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总体来说, 参赛者将有机会 展示创新成果,获得业内专家的认可和指导;与全球顶尖的仿生机器人研发团队交流,拓展视野,寻找合作机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获得资金支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把握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方向;赢取丰厚奖金和荣誉,为研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报名方式见下方图片指引:

以好奇心探索自然,以创造力塑造未来 。在仿生机器人的世界里, 我们不仅在模仿自然,更在超越自然。 这不仅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更是人类智慧 的庆典。期待在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上,共同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