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21万!特斯拉Optimus颠覆想象,小米自叹不如?

2024-10-13科技

据伊隆·马斯克所言,Optimus 机器人的售价应该在两万至三万美元(大约十四万至二十一点万元人民币)。

在昨日举行的 We, Robot 活动中,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一经亮相便成为了焦点,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我们不仅能目睹其在活动现场的人群中穿梭,还能看到它随着音乐舞动以营造氛围,甚至能够作为调酒师为工作人员调制鸡尾酒。

尽管看到人形机器人在八角台上热舞略显怪异,但总体而言,人们还是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已成现实,大家不禁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只需不到二十一点万美元,就能拥有真正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吗?

许多人都将注意力从全自动驾驶汽车转移到了特斯拉 Optimus 身上,这成为了特斯拉近年来最具争议的项目之一。

它不但是展示特斯拉技术实力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马斯克对未来人类社会的畅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斯克看来,Optimus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和亲密伙伴,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伊隆·马斯克毫不掩饰地表示:「Optimus 几乎能完成你能想到的任何任务。

」尽管在短期内,如遛狗、照看孩子,甚至端茶送水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但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然而,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其功能,价格也是讨论的热点。

据马斯克在活动上透露,特斯拉 Optimus 计划在 2026 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届时单位生产成本将在 2 万至 3 万美元之间。

他同时表示,理想的成本目标是 1 万美元,计划将销售价格控制在 2 万至 3 万美元。

此前,伊隆·马斯克曾明确表示,希望最终将特斯拉 Optimus 的售价控制在 2 万美元以内。

与价格动辄高达百万元的人形机器人相比,特斯拉 Optimus 显然更加亲民,这表明了特斯拉在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市场上的雄心壮志。

然而,与当前国内外的人形机器人相比,特斯拉 Optimus 的成本算高吗?价格算贵吗?

价格相差不大,但关键在于时间问题。

一辆家用汽车的价格大致在二十一点万元左右,虽然说起来昂贵,但也不是完全无法接受。

与波士顿动力早期生产的人形机器人相比,预计特斯拉 Optimus 2026年大规模生产后,单位成本仅需2-3万美元,这种飞跃无疑是巨大的。

当然,不只是特斯拉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两年前,小米发布了人形机器人 CyberOne,其创始人雷军透露,单机成本在 60-70 万元之间。

近年来,许多机器人公司已经能够将成本降低到几十万元,并且在规模化生产后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和售价。

今年8月,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公司一口气发布了五款人形机器人,并且立下豪言:「其实我们公司对标的只有一家公司——特斯拉。

」。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兼营销副总裁姜青松透露,目前市场上的人形机器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高约1.7米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售价在60万至70万之间;另一类是身高约1.3米的小型人形机器人,预计成本在25万至30万之间。

简单来讲,身高接近1.7米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在制造工艺方面具有较高的难度,而身高1.3米左右的小型机器人由于重心较低,制造较为简单,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宇树科技甚至可以做到更低。

在8月发布的量产版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将售价定位在9.9万元起,成功将人形机器人推向了「白菜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9.9万元仅为基础版本的价格,有媒体报道称,这一版本几乎仅包含硬件设备,未包含英伟达的JetsonOrin(高算力工业机器人平台)。

量产版G1,图/宇树科技。

相比高达约172厘米的特斯拉Optimus,宇树Unitree G1的身高仅有约127厘米,然而在当前的展示中,宇树Unitree G1在人形机器人行动能力方面展现出了更强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小跑,甚至能完成后空翻和鲤鱼打挺等动作。

显然,它的设计是向波士顿动力公司学习的。

然而,在众多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中,宇树具有独特的地位。

正如雷科技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述,大模型的技术进步导致机器人公司的发展路线呈现出「大脑」和「身体」两种分化。

相较于科大讯飞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宇树科技更重视人形机器人的「身体」。

然而,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小米,无论是智元还是宇树,亦或是追觅和Figure AI等人形机器人厂商,仍在不断探索各种方式以降低成本。

Figure AI是一家由知名公司OpenAI支持的初创企业,其创始人Brett Adcock指出,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的增加,成本将在未来降至2万美元,甚至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它们将开始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Figure AI和宇树科技在GTC大会上的亮相,图/英伟达。

时间才是问题的核心。

根据特斯拉的计划,他们将于2025年开始生产限量版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于2026年启动大规模生产。

尽管特斯拉的生产速度相对较快,但智元机器人却宣布,他们计划从今年十月开始进行小规模生产(每月生产一百台)。

与此同时,宇树Unitree G1的量产版也具备了大规模生产能力。

虽然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在智能这一核心方面仍在向特斯拉靠拢、奋起直追,但凭借着在供应链和硬件制造方面的优势,它们在量产方面领先一步,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国产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良性循环,也必将促使成本的下降。

在这个时间窗口内,国产厂商能否抓住蓬勃发展的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机遇,赶上特斯拉,就取决于这一点。

结语。

1977年,乔治·卢卡斯凭借【星球大战】一举成名,其中的R2-D2机器人也随即风靡全球,全球观众首次对机器人有了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即使是伊隆·马斯克在We,Robot活动中介绍特斯拉Optimus时,也提到:。

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Optimus,它是您的个人版R2-D2。

尽管离特斯拉Optimus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从昨晚的表现以及马斯克的信心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特斯拉正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Optimus正是这关键的一环。

与此同时,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也在迅速发展,过去的几年中,波士顿动力给人类带来的震撼如今甚至可以花费十万元购买性能优秀的宇树Unitree G1量产版。

也许,国内的厂商将比特斯拉更快实现人手一个R2-D2的愿望。

然而,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国内厂商,时间都是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谁能在技术突破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率先超越时间,谁就将主宰人形机器人的市场。

Optimus和其他人形机器人刚起步,真正的技术革新和竞争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