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AI国庆礼赞:浙大新推出的人工智能通识课揭晓!

2024-10-05科技

人工智能课程庆祝祖国生日

在今年国庆,浙江大学的吴超副教授创造了一组借助于AI绘画工具生成的庆祝祖国的图像。吴教授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天安门」、「白鸽」、「彩带」等作为提示词,在AI的帮助下,这些元素很快转化为生动的图像。这一项目不仅是吴教授的个人创作,也是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部分内容。今年秋冬季,浙大首次对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这些课程,成为全国最早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高校之一。

AI的神奇视频展示

在课堂上,吴超展示了一段由AI生成的视频,这段视频生动地呈现了美丽的生态画卷,各种动物活灵活现,或奔跑或跳跃,毛发的细节也清晰可见。这段视频并不是由专业摄影师现场拍摄,而是依靠人工智能的「无实物演出」。只需输入简单的文本指令,就能将文字转换为视频,省去了一切现场拍摄与剪辑的麻烦。课堂中,还有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精彩瞬间呈现在学生们眼前。

全面剖析人工智能

该课程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多方面内容,比如相关概念、技术、操作以及具体实例。学生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等知识,教师们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朱朝阳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何利用「文心一言」解决细胞培养的实验设计及PBS缓冲液的配置,张克俊老师则引导同学们比较分析国画艺术与AI生成艺术之间的异同。

学生的学习反馈与实际应用

大二的魏鹏表示,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他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原理和研究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吴超认为,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而言,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尤为重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和规则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和学者必须了解这项技术。学习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世界,还能培养其抽象思维与数学建模能力。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能够分析学习数据,通过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辅导来提升学习效果。陈静远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运用视频生成的模型进行内容创作。这种背景下,大学的教育必须针对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随之提出更新的要求。

分层次的课程设计

为了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A层次课程专为有基础的理工科学生设计,B层次适合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而C层次则是为人文艺术学生量身定制。这种设计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根据自身背景与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从而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专业技能。

学生期待与未来展望

魏鹏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热门词汇充满好奇,希望从课程中学会基本的技能来使用这些工具。他认为,掌握相关知识能够为今后研究网络领域的法律问题提供支持,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他简化科研过程。任浩源也表示,他期待未来能在课程中学习到机器学习的算法,从而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辅助财务决策与管理研究。

结语:让工具为思维服务

吴超认为,文科生学习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学会代码,而是在于掌握分析和运用它的思维。他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工具的应用而不是仅仅学会操作。在教学中,他充分利用智海Mo平台突破技术障碍,让学生通过实操来发展思维能力。同时,浙江大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今年3月成立,秋季学期也推出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预计每年将覆盖全校的6400多名本科生,推动各专业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这样,未来的社会将越来越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人机协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