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华为再立功?中国海下通信技术突破,水下通信为什么很难

2024-09-01科技

水下通信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军事用途中,水下通信技术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我国的华为做出了一项技术,或许会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水下通信!

海下通信技术

海下通信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

海水具有极高的电导率,使得传统的无线电波在水下的传播效率极低。

因此,早期的水下通信主要依赖于声波技术。

然而,声波虽然可以在水下传播较远的距离,但其传输速度较慢,且容易受到环境干扰,难以传输大量数据。

历史上,全球各国在海下通信领域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军事用途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

例如,在冷战时期,潜艇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武器,迫切需要可靠的通信技术,以确保其在深海中的隐蔽性和作战能力。

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潜艇在深海中与指挥中心的通信往往只能依赖于近距离的声波通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战术灵活性。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在水下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北约国家通过不断优化声波技术,实现了最长28公里的水下通信距离。

然而,这一技术瓶颈仍然难以满足现代海下通信的需求。

技术突破

2024年8月, 我国在 南海 地区 的一次水下通信测试中,展示了其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由华为研发的偏振加权HBW编码技术,成功地在30公里外接收到了信号。

这一成就不仅超越了北约的记录,也标志着中国在水下通信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

偏振加权HBW编码技术的核心在于其对极化码的创新应用。

极化码是由土耳其科学家Erdal Arikan于2008年提出的编码理论,该理论被认为是第一种能够达到信息传输理论极限的信道编码方案。

华为通过与Arikan教授的密切合作,成功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水下通信领域,并进行了多项核心技术的创新。

传统的水下通信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号在水中的衰减和噪声干扰。

然而,极化码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极化码通过复杂的编码结构和译码算法,能够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通信可靠性。

这使得即使在深海复杂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实现每秒4000比特的传输速率,并在30公里的距离内实现零误码传输。

此外,华为开发的偏振加权HBW编码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与传统的OFDM技术相比,这一编码方式在水下通信中的表现更为优越,尤其是在长距离和深海环境中,极化码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

水下通信技术的挑战

中国在水下通信技术领域的突破,不仅为潜艇等军事装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未来,这一技术还将在多个领域展现其潜力。

首先,在军事领域,水下通信技术的提升将大幅增强潜艇和无人潜水器的作战能力。

潜艇作为一种隐蔽性极强的海上作战平台,传统的通信技术往往限制了其战术应用范围。

随着中国水下通信技术的突破,潜艇将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内与指挥中心保持实时通信,从而提高作战的灵活性和隐蔽性。

其次,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水下通信技术的进步将使得无人潜水器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深海探测和数据传输。

无论是对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还是对深海环境的监测,这一技术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监测领域,能够实时传输大量数据的水下通信技术,将为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

例如,如何在更复杂的水下环境中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进一步降低设备的功耗和成本,如何提高通信速率等,都是需要继续攻克的难题。

此外,随着水下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防止潜在的窃听和攻击,保障水下通信的安全,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结语

中国在水下通信技术领域的突破,不仅标志着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也为全球海洋通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在这一领域有望取得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正如这次水下通信测试所展示的那样,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引领着全球海洋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的海洋探索和资源利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