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英伟达危险了,我国AI芯片将改用自主研发芯片!

2024-07-16科技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AI产业规模已经高达5,000亿元,AI企业的数量超过了4,400家。而展望未来,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1万亿,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2万亿。这一切听起来都挺让人振奋的,不是吗?

但这么庞大的产业规模背后,以前几乎都是靠着英伟达的芯片撑起来的。到2023年上半年为止,在中国AI芯片市场上,英伟达的份额高达90%。可是问题来了,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让英伟达的芯片采购变得异常困难。我们拿到的,很多都是被一次又一次削弱性能的特供版芯片。

因为这种情况,最近日本的媒体也报道说,中国的一些大型AI企业开始加速转向使用国产AI芯片,确保自家业务的稳定运行。

那谁能来顶替英伟达的位置呢?目前国内不乏挑战者,比如华为的昇腾AI芯片,就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选择之一。华为还建立了自己类似于CUDA的生态系统,订单自然也是大幅增加。

紧跟其后的是海光,自2023年秋季起就开始供应新的AI芯片「深算二号」,这也为市场提供了替代英伟达的可能。除了华为和海光,还有像摩尔线程、避仞这样的新兴企业,都在积极准备,希望能在AI芯片市场上分一杯羹。

说到底,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品正在进步,想要真正替代英伟达还是有不小的挑战。首先,英伟达可以使用台积电的所有先进工艺,包括顶尖的3nm工艺,而受到制裁的一些国内厂商只能用相对落后的工艺,这在性能上自然有差距。

其次,英伟达的CUDA生态系统目前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大多数AI都是基于这个平台训练的。如果换用其他芯片,需要重新进行大量的编译工作,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因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功的可能性也未必很高。

尽管如此,国产芯片的路还是要走的。如果我们在AI芯片的国产化上停滞不前,与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差距就会越拉越大,AI的整体性能也会落后。可以说,国产AI芯片能走多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AI产业的未来。我们真的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