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读书|「人与机器」的结合可以释放出多大的创造力?

2024-10-21科技
AI赋能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未来学家库兹韦尔在【奇点更近】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图景,与AI融合,人类将开启奇妙的旅程,思维能力爆炸式增长,创造力爆棚,也能不断解决从疾病到衰老等一系列问题,达到某种程度的数字永生。
过去两年,生成式AI的狂飙显然让库兹韦尔信心爆棚,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甚至伤害人类,已经不在【奇点更近】的讨论范围之内了。相反,他把目标锁定在「人与机器」的结合可以释放出多大的创造力上。
库兹韦尔首先更新了奇点的定义:「我们将与AI融为一体,并利用比人类强数百倍的计算能力来增强自己的能力。」融入,让AI赋能人类,这是一个更加奇妙的未来。
这种期许基于三方面的假设。
首先,AI与人类有着不同的智能。AI与人类不同,不太可能更像人。人类的智能其实是各不相同的认知能力的结合。同样,我们也应该把AI的进步看作一系列独立技能的集合。在一些方面,AI已经具备了超人的能力,比如运算的速度,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将延续过去60年一再被验证的「摩尔定律」,算力每两年翻一番,呈现出持续的指数级增长的态势。在另一方面,AI很难变得像人。AI尚需跨越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分别是情境记忆、常识理解和社交互动。换句话说,AI仍然无法构建一个关于现实世界的模型,也无法设想不同场景,并预测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后果;同样,它也难以做到换位思考,用别人的视角观察世界。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如果我们假设AI未来的发展不是变得更像人,而是在它更擅长的领域内保持指数级发展的态势,人与机器的融合就变得顺理成章,奇点意味着AI赋能的以人为主导的「超人」的诞生。
其次,AI作为最新也最为重要的通用目的技术(GPT),不仅自身会持续指数级的发展,同时也会成为其他一系列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些技术,不仅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重要技术,比如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快,仅光伏一项,如果能够在材料学和转化率上大幅提升,就能带来惊人的效果),比如说垂直农业等。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一系列领域突破的智力基础,比如纳米技术。
【奇点更近】可以说把大部分人类社会和与人自身相关的技术变革都寄望于纳米技术的大发展和分子/原子级别的重塑上。在库兹韦尔眼中,纳米技术不仅仅是人类治疗衰老达到「长寿逃逸速度」的重要工具,也是「随心所欲」塑造包括食物在内的万物的基础。这也是不少未来学家的终极梦想,对现实世界的重塑如果能够分拆到原子级别——毕竟这几乎是整个物理世界最基本的建构体——一切皆有可能。
再次,从有形向无形的跨越将变得更加彻底,最终人类自身的智慧也将如此。
从有形向无形的跨越涵盖几个层面。一个最基本的层面是基于VR/AR的智能元宇宙的普及。库兹韦尔预测到了21世纪20年代末,VR/AR技术将融合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实层,在这个数字世界中,许多产品甚至不需要以实物的形态存在。
在此之上是AI赋能的层面,AI和技术融合将使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转变为信息技术,它们也能从数字领域已经出现并为AI加速的指数级增长趋势中获益。在无形主导的未来,万事万物最大的价值在于知识,至于如何制造出来,载体是什么,差别不大。电子书和没有内容的电子笔记本就是最好的比喻,两者可以有类似的载体,但电子书有价值,而空白的电子笔记本一文不值,免费让人使用。产品的真正价值将体现在它们所包含的信息上,即投入其中的所有创新,从创意到其制造过程的软件。
最终是人类的思考与AI的融合。库兹韦尔认为,人的思考是无形的,并不依赖于有形且多变的大脑,一个人身份的完整性是由信息和功能决定的,而不取决于任何特定的结构或材料。换句话说,人类的思考并不完全依赖于大脑,这就为未来「脑机接口」带来的从有形的大脑到无形的「超脑」的跨越奠定了基础。
他预测人类发展将很快进入第五个时代,直接将人类的生物认知与数字技术的速度和力量结合起来。具体而言,21世纪30年代,脑机接口将让人有机会拥有第二个大脑,无论是将自己的思想上传到云端,还是为自己的思考增加算力。到了21世纪40年代初,纳米机器人将能够进入活人大脑,并复制构成个人记忆和性格的所有数据,形成「2号你」,或者说以数字化方式备份我们的思维文件。到了2045年,人类的思维能力将扩展数百万倍。
人与AI的融合意味着「超脑」的诞生,仅基于生物大脑这种有机基质的心智,将无法与通过纳米精密工程增强的心智相提并论。
显然,库兹韦尔在【奇点更近】中开启了一场特别有意义的思维实验,试图描绘出人与AI融合之后的螺旋上升的理想画面。
首先,AI指数级增长会让人类的思想如虎添翼,形成人机融合的超人。而这种超人的智慧又能解决人类的各种问题,从治疗疾病到延长人类生命;此外,它也将带动在更为广阔领域内深远的创新,重塑物理世界,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这些再辅之以XR创造的虚拟世界智能元宇宙,会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按照他的畅想,在这一基础之上,人类将跨入第六个时代,人类的智能将延展至整个宇宙,把普通物质转变为能在最密集计算水平上进行组织的计算介质——这其实是超人智能、纳米技术、材料技术的结合,让人类可以用原子为材料重塑世界,搭建未来。
这的确是激动人心的未来。但我想还是需要拉回到现实来讨论。
一方面,在过去30年,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我们其实已经很明显地看到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发展的脱节。彼得·蒂尔的金句「50年前,你们就承诺未来会有飞行汽车,可是我们等来的却是140个字符(推特、X)」,就比较好地诠释了这种脱节。库兹韦尔也指出,过去30年西方的GDP或许发展放缓,中产阶层的工资也持续20多年停滞,但是以信息/知识来衡量,以计算能力来比较,却是呈现出指数级别的增长,普通人的生活也的确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改善(你几乎难以想象一个工作和生活中没有智能手机的世界)。换句话说,过去几十年西方以货币计算的财富和收入增长的停滞并没有正确反映出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善。
AI是不是那个衔接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超级技术?我想这是我们要追问的根本问题,毕竟我们现在终于等来了飞行汽车,甚至是低空经济的大爆炸,这多少要归功于AI进步带来的算力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给那种过度乐观泼点凉水。生物医药领域内的进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慢得多。无论是制药还是医疗,改进往往慢于我们的预期。在疫情期间火速制造出mRNA疫苗的两家厂商在转回靶向治疗癌症、创建定制化癌症疫苗的路远比他们想象的更艰苦。所以,库兹韦尔以10年为一个单位,认为到了2030年人类就能达到「长寿逃逸速度」的预测,很可能过于乐观了。同样,脑机接口、人类意识的上传、创造人类的第二大脑、实现人类调用AI的巨大算力塑造出超级大脑,这些到底是科幻般的想象,还是可以加速落地的技术,需要等待更多科研的突破。至于库兹韦尔倾注了巨大热情的纳米领域,许多情节只能说更贴近科幻小说里的场景。
当然,【奇点更近】并没有回避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超越金钱和货币,让我们更多意识到知识(无形资产)的价值,找到新方法来衡量算力增长和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是这本书对未来经济学的贡献。但我们不能忽视市场经济内在的发展逻辑。步入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金融市场中对这一轮AI泡沫的质疑已经越来越多。巨头对算力的投入到底能否找到可持续(能赚钱)的商业模式?短期内AI取代了工作(包括大量的程序员)到底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同样没有正确答案,却很可能影响到未来AI的发展,因为没有巨额金钱和脑力的投入,指数级的突破并不会自动到来。
当然,也许AI的发展就是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确距离奇点更近了。
作者:吴晨
文:吴晨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