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项立刚打脸Jim博士,台积电美国工厂就是冬天穿在身上的湿棉袄

2024-10-28科技

一边是Jim博士欢天喜地地宣布台积电美国工厂试产成功,良率甚至超过了台湾本土;另一边是项立刚直接给这个消息泼了盆冷水,称这不过是台积电给美国的一颗"定心丸"。这场关于台积电美国工厂的争论,背后实际上折射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博弈。

说起台积电美国工厂这个项目,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时在美国政府的极力邀请下,台积电宣布将在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设芯片制造工厂。这个项目原本预计18个月就能建成投产,可如今三年过去了,工厂却迟迟未能量产。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项目进展如此缓慢?

有意思的是,就在美国政府准备对台积电展开调查的节骨眼上,台积电突然宣布美国工厂试产成功,而且良率还超过了台湾本土工厂。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热议。有人拍手叫好,认为这是台积电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更像是一场"政治秀"。

要理解这其中的玄机,我们得先搞清楚当前全球芯片市场的现状。2023年以来,全球芯片市场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传统的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手机、PC等终端需求疲软;AI芯片却成为了新的风口,英伟达等企业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即便如此,整体芯片市场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台积电的美国工厂究竟该如何运营就成了一个难题。要知道,在美国建厂的成本比在台湾高出至少50%。不仅是建设成本高,人工成本也是天壤之别。在台湾,一个工程师的年薪大约在4-5万美元,而在美国,同样职位的年薪至少要10万美元起步。

更让台积电头疼的是招工问题。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虽然是个不错的城市,但要在短时间内招募到数千名具备半导体专业技能的员工着实不易。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台积电美国工厂的技术骨干仍主要依靠从台湾派遣,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

再说到订单问题。半导体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没有订单就没有产能。目前全球主要的芯片订单仍然集中在台湾工厂,美国工厂想要获得订单,就意味着要从台湾工厂"抢"生意。这对台积电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给太多订单给美国工厂,台湾工厂就会闲置;给太少订单,又难以支撑美国工厂的运营成本。

台积电的这种纠结也不难理解。美国希望通过引进台积电来重振本土半导体制造业,尤其是在AI芯片领域确立主导地位。但对台积电而言,把核心产能转移到美国,无异于"肱骨之臣",这显然不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我们看到,台积电采取了一种"拖字诀"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宣布试产成功、良率超预期来安抚美国政府和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则在实质性进展上放慢脚步。这就像是在走钢丝,既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又要避免过快地失去对核心技术的掌控。

从更深层次来这场关于台积电美国工厂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原本高度全球化的半导体产业链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而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不得不在各方势力的角力中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