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后文本:本文所有信息均有可靠来源,具体信息请查看文末。
【前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将人类首次送入太空,自此,载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四百余人进入太空,其中绝大多数是宇航员。
很多人对太空探索和太空故事充满好奇,但一些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在接受采访时往往只是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很少详细描述他们在九天之上的所见所闻,甚至有宇航员表示感到恐惧。
那么,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景象,为何会让他们震撼到恐惧?
【宇宙是深不见底的黑】
事实上,不是所有宇航员都对太空之旅守口如瓶,有些宇航员会稍微透露一点所见所闻。这些宇航员在描述太空时几乎都用了同一个字:黑!
太空中伸手不见五指,真的是黑到极致了!
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球后,都会描述说,太空其实是深不见底的黑暗,非常清澈,偶尔会有几颗恒星点缀其中,一切都显得非常渺小。
我国太空出舱第一人翟志刚的描述更加详细,他说,第一次从太空舱出来,置身于广袤的太空时,只有死寂和黑暗,远处的光芒更凸显了黑暗的恐怖。
无尽的黑暗仿佛深不见底的悬崖,尽管拴着绳索,他仍觉得自己仿佛正一步步迈向无底的深渊。
王亚平形容太空的黑暗时用了一个词:深邃。她表示身处太空,周围繁星点点,但只能看到微弱的光芒,更多的是寂静的漆黑。
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在 20 年前的那次太空之旅中,曾说自己在太空中听到了一阵神秘的「敲门声」。虽然当时太空中并没有其他人,但杨利伟却坚称自己听到了这个声音。
但幸运的是,他当时很冷静,虽然他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但他并没有打开舱门。他还曾在【太空一日】中描述,那个声音是一阵一阵的,不分白天黑夜,没有规律,就像有人在敲打船体。
而刘洋则用「深不见底都不足以形容」来形容太空的漆黑,足以可见太空对宇航员的心理压力有多大。难怪很多宇航员返回地面后都对太空闭口不谈。
【为何如此漆黑?】
有人可能会好奇,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夜空时,能看到无数星星闪烁,而用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宇宙照片里也是星光点点,那为何宇航员在太空中时,却只能看到无尽的黑暗呢?
这很好理解啊,首先,你要知道,光线想要散射和反射,就得有足够多的粒子来当媒介,可太空是真空,没有粒子当反射介质,宇航员自然就看不到光了。
由于缺乏足够的尘埃作为粒子,人眼无法捕捉到太空中的光,所以宇航员看到的宇宙,即使繁星闪烁,依然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有人说,上过天的人,世界观会被彻底颠覆,甚至会改变一生,这种现象被称为宇宙全景效应。
当人类置身于太空,会目睹地球的渺小,这种震撼感会促使人们将眼前的星球与广袤的宇宙进行对比,从而产生一种超脱的想法。有些人会因此产生保护地球和人类的强烈愿望,而另一些人则会对地球上的一切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宇宙全景效应。
这种效应是由一位名叫弗兰克·怀特的作家提出的。他可不是空想理论家,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采访总结出来的。
哇塞!我现在在太空的边缘,从这里看下去,地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蓝色水球,上面的陆地和海洋清晰可见。而当我把目光转向陆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大洲就像是几片枯黄的菜叶一样,漂浮在太空中。再看看我生活的城市和国家,现在已经变得像米粒一样小了,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在简直微不足道。
他突然意识到,人类几千年的争斗和技术发展,在广阔的宇宙中显得如此渺小,毫无意义!
回到地球后,怀特仍对这次震撼之旅记忆犹新,他表示,这段经历让他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7 年,怀特出版了太空哲学的重要著作【总观效应:太空探索和人类进化】,并在书中正式提出了宇宙全景效应。
这本书就像一本采访录,不仅有怀特自己对太空之旅的感悟,还有许多其他参与载人航天的宇航员的采访。这些宇航员的话都证实了宇宙全景效应的正确性。
宇航员桑德拉接受怀特采访时说,他以前从未想过自己生活的星球会与「脆弱」这个词有关,但当他从太空看地球时,他意识到地球是多么渺小和脆弱。
「大气层跟纸一样薄,非常脆弱。」他表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在怀特出版著作的第二年,阿波罗 14 号的指挥官阿兰接受采访时说,他站在月球上遥望地球的第一眼就被震撼到流泪,感觉像是受到了洗礼,这也印证了宇宙全景效应。
随后,有一位参与阿波罗 15 号任务的航天员在自传中分享了他在太空中的震撼体验,声称这丝毫不亚于亲眼目睹上帝降临。
2021 年,蓝色起源公司成功地将 4 名乘客送入太空,乘客们返回地球后激动落泪,称太空旅行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一切。这表明,宇宙全景效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宇宙全景效应的作用】
可能有人会好奇,这个现象只对宇航员和能上天的人有用,对普通人来说,体验不到这个现象,那这个现象有啥用呢?
有专家认为,宇宙全景效应与其说是一种天文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可以改变我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类活动的看法。
宇航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宇宙之旅改变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美国著名航天员柯林斯曾公开表示,在太空不仅会感受到人类和地球的渺小,还会觉得人类无休止的纷争很无聊。
有比柯林斯还乐观的人,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人都应该来太空体验一下。
他认为,要是大家都能亲眼看到太空的广阔和地球的渺小,那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和冲突了,人类也终将建成一个美好的理想国。
有人从太空返回地球后,对人类的未来感到悲观。他说,地球在太空中看起来非常渺小,这让他意识到人类是如此脆弱。他坚信,人类如果继续无节制地破坏地球,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
还有宇航员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被宇宙的辽阔震撼到了,但同时又觉得人类的发展很悲哀,因为宇宙那么大,人类肯定探索不完,也发现不了宇宙的秘密。
【结语】
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太空中去,但可以通过宇宙全景效应带来的效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世界。
宇宙全景效应就是让人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人觉得俗世凡尘没意义,星辰大海才值得追求;有的人看过世界后更有冲劲,想探索世界;有的人感慨自己渺小,就想保护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这反映出了他们各自的心性。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你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我们要明白,生活的意义由我们自己创造,未知的世界无边无际,而我们自己的世界有限,但有限并不意味着无意义。
无论在哪,我们的思维都不受限制,就像那句名言说的:即便把我关在果壳里,我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回顾人类首次登月之旅:惊险刺激!】**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中,登月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1969 年 7 月 16 日,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经过四天的飞行,飞船于 7 月 20 日抵达月球轨道,并于 7 月 21 日下午 4 时 17 分在月球静海西南角成功着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随后走出登月舱,踏上了月球表面,成为了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人类。他们在月球上停留了大约 21 小时,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和考察,并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7 月 24 日,「阿波罗 11 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于 7 月 25 日安全降落在太平洋上。这次登月任务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登月梦想,也为人类探索太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弗兰克·怀特的【总观效应:太空探索和人类进化】
【执行神七出舱任务时遇险情,航天员这个决定让人敬佩…】据央视新闻报道,在执行神七出舱任务时,航天员遭遇了突发情况。当时,轨道舱突然火灾警报响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航天员翟志刚果断决定放弃出舱任务,以确保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这一决策展现了航天员的英勇和决断力,令人敬佩不已。
90 岁的「星战」老舰长夏特纳成为最年长进入太空的人
【面对面】专访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陈东、刘洋、蔡旭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