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学似乎陷入了发展瓶颈,物理学的极限被认为是终极理论,但它究竟是什么?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考虑一下关于宇宙最大的疑问,例如:物质从何而来?时间是否有终点?什么导致了宇宙的大爆炸?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现代物理学提供了一些可能的答案,但这些答案都比较独立。
例如,物质与反物质的不对称可能解释了宇宙为什么会发生大爆炸。
根据标准模型的预测,惰性中微子可能是暗物质的成分之一。
然而,目前没有任何单一理论能够完整解释所有这些问题。
这表明现代物理学尚未达到统一,科学天空中还遮挡着许多乌云。
从本期开始,我将连续更新探讨物理学未解之谜的系列文章。我个人不喜欢零散的学习方式,即使在自媒体时代,我也力求系统化地展现内容。"物理学乌云"系列将系统地解读物理学中的难题,目前总共有62个未解难题,包括真空灾难、引力量子化和暗物质粒子等。我将逐一讲解这62个问题,这个系列会持续更新好几年。
在这些乌云中,有一朵特别巨大。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在"物理学乌云"系列中,我将首先从最大的乌云讲起,为大家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接下来的内容都将在这个框架中展开,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和高效。
现在回到正题,如果对所有物理现象持续追根溯源,最终我们会发现,问题的根本在于因果律的失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从这个终极问题着手,就能解释任何物理现象。
在科学历史上,物理学家几乎一致遵循一个简单且统一的信条:他们总是试图将看似毫无关联的自然现象统一起来,寻找它们之间更深层次的共同原因,逐渐接近终极问题。
终极问题对应的就是终极理论,也就是所谓的「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简称ToE)。
历史上,正是对终极理论的追求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在17世纪之前,人们认为天体运动和抛物线运动是由不同的物理机制控制的。
然而牛顿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看法,他将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在了一种力——万有引力之下。
在1865年之前,虽然人们已经知道磁铁和雷电的存在,但从未想到它们之间可能有联系。麦克斯韦的方程组的提出,最终将这两种看似无关的现象统一起来,现在我们知道,光、电、磁和化学反应,这些完全不同的现象,实际上都是电磁作用的结果。
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发展统一了原子理论和经典力学。
1905年,狭义相对论将质量与能量、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
1915年,广义相对论将时空与引力统一起来。
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们通过统一电磁理论、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
到了20世纪60年代,弱力与量子电动力学被统一,形成了电弱理论。
如今,物理学家一方面在尝试统一强力与电弱理论,即大统一理论(GUT);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统一,即量子引力理论。
未来,量子引力理论和大统一理论的再次统一预计将形成期待中的万有理论。从字面上理解,一个合格的万有理论应能解释宇宙中所有自然现象。
而宇宙本质上是由物质组成的,且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万有理论仅需解释物质的构成及其变化规律这两大问题。
基于这两个问题,万有理论构建了两大框架:
第一个框架负责描述物质的构成,第二个框架负责描述物质变化的规律。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框架。宇宙中的一切都由物质、场和能量组成,而场和能量又可等价于物质。因此,我们只需研究物质是如何构成的,就可以完成第一个框架的构建。
目前我们知道,所有已知的物质可能都是由62种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包括构成物质的费米子和传递力及赋予质量的玻色子。除了暗物质,我们目前认识到的所有物质,其基本成分都可在标准模型中找到。
对于第一个框架,虽然标准模型已经提供了良好的解释,但它还未能实现统一。
第二个框架用于描述物质之间的各种变化规律。
宇宙中的变化包括木材的燃烧、海水的流动、原子弹的爆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看似无穷无尽,但其实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由四种最基础的作用力引起的。
这四种最基本的作用力都涉及到信使粒子的交换。物理法则认为没有超距作用,任何作用力的传递都需要通过信使粒子。
电磁力是物质之间通过交换光子产生的。无论是木材燃烧的本质,还是海水流动和摩擦生热的过程,其本质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都涉及到光子的交换。
弱力涉及物质之间交换W和Z玻色子。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的相互转换,其本质就是通过交换W和Z玻色子实现的。
强力是通过夸克之间交换胶子产生的,这种交换形成了强力,导致了夸克禁闭效应。
引力理论上是通过交换引力子产生的,虽然这还未被实证,但天体间的引力互动是通过引力子维持的。
这些基本力的交换不断推动着宇宙中的各种变化,从超新星爆发到黑洞合并的引力波,再到地球自转形成的磁场,宇宙中的变化丰富多彩。
再来分析万有理论的两大框架,第一个框架负责解释物质的构成,第二个框架负责解释物质在四种基本力的作用下的变化。
尽管标准模型列出了62种基本粒子,但要统一物质的构成理论,需要找到这些基本粒子之间更深层次的一致性,这样就可以通过一种理论推导出这些基本粒子。
目前,物理学界正在通过超弦理论尝试统一这些基本粒子,认为最基本的物质是普朗克尺度上的弦,不同形式的弦震动衍生出不同的基本粒子。
至于第二个框架,四种基本作用力也必须统一。这意味着四种基本力必然存在一种更深层的一致性,从而衍生出四种基本作用力。
目前,物理学已经统一了弱力和电磁力,在低能量状态下,这两种力表现得不同,但能量足够高(100GeV)时,它们会表现为同一种电弱作用力,即电弱理论。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在合适的外部条件下,强力和电弱作用力是否也能统一表现为同一种力?如果电弱理论能够统一强力,那么它就会成为大统一理论。
如果大统一理论完成,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引力了。
大统一理论之所以不包括引力,是因为引力非常特殊。至少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的信使粒子已经确定,但目前我们甚至还没有找到引力的信使粒子(引力子)。为了不让引力成为大统一理论的绊脚石,物理学家选择让电弱理论先统一强力。至于引力,则尝试用全新的理论进行单独统一,即量子引力理论。
两个分支任务同时进行:电弱理论统一强力后,升级为大统一理论;量子力学统一引力后,成为量子引力理论。
完成这两个任务后,接下来的任务是统一量子引力理论和大统一理论,届时四种基本作用力将被彻底统一,万有理论的目标也将实现。
但回顾物理学的历史,这样的路径似乎总是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参考以太理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往往与预期相悖。
事实上,万有理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我想先讨论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理论上的问题,另一个是哲学上的问题。
从理论角度看,在物理学的统一过程中,似乎一直忽视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问题。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是因为大尺度的天文现象与现有的引力理论不符。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无非有两种:
第一种可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并不存在,引力理论需要被修改。
第二种可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确实存在,这表明物理学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这两种可能性中的任何一种都极大地阻碍了万有理论的统一进程。
除了理论上的困难,还有哲学上的困难。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物理理论的本质是什么?物理理论本质上是对自然现象的归纳和总结,但它并不能解释自然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我们并不是现象的创造者,我们只是现象的记录者。
如果自然现象本身是独立存在的,而没有一个能够延伸出各种自然现象的最基本现象,那么万有理论就无法成功。
因为万有理论的意义在于将所有自然现象纳入一个理论中,从这个最基本的理论出发,就可以解释任何自然现象。
物理理论只能基于现象。如果现象本身不是这样的,那么理论也应当不是这样的。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万有理论可能永远不会实现,因为如果一个理论就足以解释宇宙中的所有现象,那将意味着物理学的停滞,这是非常遗憾的。
自然的规律并不会因为人类几百年的努力而完全被揭示。
追求物理学的统一应该是我们探索宇宙的动力,而非终点。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我们知道的越多,未知的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