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遭拒绝,无奈成了美国外籍院士

2024-08-18科学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们几乎一无所有。正是我们的前辈们日以继夜地奋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都清楚,尽管中国从事科研的人数众多,但能够被评选为院士的却极为稀少,院士的评审标准极为严格。

许多科学家都希望能够被评选为中科院院士,这是他们的梦想。

然而,有一位科学家虽然凭借自己的成就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但他在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却未能成功。

那么,这位科学家究竟是谁呢?他又因何原因未能当选院士呢?

传奇一生

这位科学家名叫李爱珍,曾被中国科学院拒绝但最终被美国科学院录取,是我国半导体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

1936年,李爱珍在福建出生。由于她的父母都是华侨,从小李爱珍就在他们的教导下成长,学习成绩也因此一直非常优异。

由于李爱珍自幼生活在战乱不断的环境中,她早在那时便萌生了成为科学家、为国家做贡献的志向。

中学毕业后,李爱珍顺利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并延续了她在中学时的优异表现,成为了一名学霸。

李爱珍在学校里声名赫赫,她以「拼命三娘」而著称,经常能在深夜看到她灯下读书的身影。

1958年,李爱珍在毕业后被分配至上海冶金所工作,该所现已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起初,李爱珍只是一个研究实习员,但凭借她的不懈努力,她很快晋升为研究员。

由于李爱珍的卓越表现,她随后被国家公派前往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深造。

李爱珍在美国时起初感到极为不适应,但每当她想到祖国落后的科技,便无法再沉浸于伤感中,只恨不得日夜不停地学习。

李爱珍在美国期间曾造访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与被誉为「分子束外延之父」的卓以和进行了会面。

分子束外延设备是一种前沿的半导体材料制造技术,它能够生产用于微波、毫米波高速电子器件、红外探测器以及红外光电器件的关键半导体材料。

这些器件在国防、经济等众多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爱珍的这次拜访为她未来成为半导体研究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爱珍从美国归国后,成为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了半导体材料研究室主任,专注于半导体材料的研究。

李爱珍的传奇人生正式拉开了序幕。

伟大成就

李爱珍意识到半导体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因此她在1993年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担任了副主任一职。

次年,为了在实验室中引进性能更优、运行更稳定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她亲自前往国外厂商进行谈判,为我们中国争取到了更先进的设备。

后来,李爱珍受邀前往美国,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访问教授。这次赴美之行,她收获颇丰。

李爱珍从美国归来后,立即带领团队开始了在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领域的研究。这项工作对于国防和民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李爱珍还亲自投身于高效砷化镓红外光源材料的研发,并推进其在光电耦合器件中的应用,亲自参与建立生产线。

这一部分的材料在1978年至1984年期间,总共产生了736万元的产值。

到2000年,李爱珍带领的团队在亚洲率先成功研发出了5至8微米波段的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使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需要认识到,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材料制造难度极高,全球仅有少数实验室能够独立成功地完成这一过程。李爱珍能够实现这一成就,实在是非常了不起。

在2005年于埃及召开的第三世界科学院第十五届院士大会上,李爱珍荣获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李爱珍因此创造了历史。

成为美国院士

2007年5月1日,李爱珍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称号,她也因此成为中国第11位获得此荣誉的科学家。

然而,在这11人之中,唯有李爱珍未获得国内院士头衔。

当71岁的李爱珍接到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电话时,她激动不已,感激美国授予自己这一荣誉。

李爱珍实际上已经很早就退休了,但她始终放不下自己的科研事业,因此一直坚持在研究岗位上工作。

在李爱珍50年的科研生涯中,她几乎从未休假。哪怕是大年初一,你也能在实验室见到她的身影。

然而,遗憾的是,李爱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的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有人推测这可能与年龄超过限制有关。

其实,李爱珍并不在意是否成为院士,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科学院的支持。她对中科院心怀感激,因为她的科研平台、团队以及科研经费都得益于中科院的提供。

李爱珍表示,没有实际的工作,荣誉又从何而来?我总是铭记别人给予我的,而不去记挂他们未曾给予我的。

李爱珍那种专注于科研、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的李爱珍依然在她热爱的领域中不懈奋斗,对她而言,任何头衔都不过是虚名,唯有研究成果才是她真正关注的。

我们应当学习李爱珍的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