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钱学森理论指出:未来也许无宇航员,其见解颇为超前

2024-08-23科学

不要再将外国航天员称作宇航员了。

根据钱学森的定义,目前全人类仅存在航天员,而无宇航员。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国内很多人习惯将外国的航天员称为宇航员,有些人甚至认为宇航员这一称呼更加高端,这是一种误解,应当纠正。

我们的航天事业起步时,并未使用「航天」这一词汇。早期将人类在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宇宙航行」,简称「宇航」,由此产生了「宇航员」一词。

但是在1967年9月11日,钱学森在我国的返回式卫星论证会上首次提出了「航天」这一新词。

这个新词的提出很有必要,因为钱学森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的活动将主要局限在太阳系内,用「宇宙航行」一词过于夸张。

太阳系的直径大约是1光年,即9.46万亿公里。

而整个可观测宇宙直径则达到930亿光年,大约是8700万亿亿公里。

在如此巨大的宇宙尺度面前,使用公里作为单位显得毫无意义。这个尺度巨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

自1977年以来,人类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飞行了四十多年,仅走了0.002光年的距离,连太阳系的边缘都未触及,预计需要再飞3万年才能飞出太阳系。在这种情况下,自称「宇宙航行」显然不合适。

这就好比一只蚂蚁从桌子一头爬到另一头,却声称自己是在穿越整个地球,这显然不妥。

插入一则新闻,2023年12月,旅行者一号传回的最新消息显示,其内部已发生故障,只发送了无意义的0101乱码,无法继续探测任何数据。

鉴于人类目前只能在太阳系内进行航行,钱学森的定义极为严谨:

将地球大气层内的飞行称为「航空」,

将大气层外至太阳系内的飞行称为「航天」,

而将太阳系外至广袤宇宙的飞行称为「宇航」。

依此定义,不论是美国、俄罗斯、欧洲还是日本,他们的大气层外飞行活动目前都应译为「航天」,而大气层外的人也应称为「航天员」。

直至人类飞出太阳系的那一天,我们才能称之为「宇航员」。

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将「第七机械工业部」更名为「航天工业部」,这标志着「航天」一词被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正式接纳,具备了法律上的严格定义。

但由于国内多数人对航天领域感到陌生,且在过去三十年间,受到了西方媒体和文化的影响,如美国的科幻大片【绝世天劫】【地心引力】等,都将其错误地翻译为「宇航员」,这种错误的用法广泛流传。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建设了空间站并实现了人员常驻,使用「航天员」这一词汇的频率大大增加,这种情况逐渐得到了纠正。

再比如NASA,以往媒体常将其译为「美国宇航局」,正确的译名应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不仅涉及火箭和飞船的开发,还涉及大气层内的飞机研究,由于尚未飞出太阳系,故称其为「航空航天局」。除非他们有朝一日飞出太阳系,否则也无资格称为「宇航局」。

这种细致的区分并非无关紧要,而是涉及到科技和文化的自主权问题。如果我们对所有词汇的定义都依赖西方,那就是在被误导。

随着科技的发展,每年都有许多新事物需要命名。我们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通过简单的组合就能描述这些新事物,并且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而像英语这种表音文字,则需要构造一个复杂的新词,不仅难记还难以理解。英语词典每年都要添加许多新词,而新华字典则基本保持不变。

再举一个例子,"导弹"这一词也是由钱学森创造的。台湾地区将"导弹"称为"飞弹",但子弹和火箭弹也能飞,这就容易造成混淆。

钱学森使用"导"字,清晰地指出了导弹的特点不仅仅在于能飞,而在于能够"制导方向",而"飞弹"则无法体现这一点。

钱学森还创造了"星际航行"这一概念,并撰写了【星际航行概论】,书中许多术语都超前了这个时代上百年。

如果几百年后我们造出了能够飞出太阳系的恒星级飞船,那时"宇航"这一词才真正有资格使用,人类从"航天时代"进入"宇航时代",在语言上也表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