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湖北鄂州籍科学家朱松纯领讲央视【开学第一课】,他研究的人工智能更有「心」

2024-09-02科学

9月1日晚,央视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大型公益节目,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邀请各行各业杰出代表讲述接续奋斗、创新创造的故事。其中,鄂州籍科学家朱松纯登上开学第一课的舞台,分享筚路蓝缕、求真探索的科创故事,展现科学家们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图源:央视新闻

鄂州籍科学家不忘家乡建设

朱松纯1969年出生,湖北鄂州人,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现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和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并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湖北鄂州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构建计算机视觉、认知科学乃至人工智能科学的统一数理框架,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两次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主席。

生在鄂州、长在鄂州,虽外出求学工作,朱松纯却始终心系家乡。

2004年,朱松纯邀请包括时任美国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沈向洋等在内的多位知名学者,在家乡鄂州的莲花山,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民办非营利科研机构——莲花山计算机视觉和信息科学研究院。一颗科技的火种就此播下,并以燎原之势拉开了全球大数据时代的序幕。

图源:观英阁

今年7月22日,以「人才引领,AI赋能」为主题的2024年「湖北人才周」暨「7·22鄂州人才周」启动仪式在鄂州开幕,朱松纯又回到了家乡,向广大AI学者、人工智能企业以及家乡父老,分享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趋势与研究成果。

2024「7·22鄂州人才周」,朱松纯回到家乡发表主旨演讲

上大学时坐火车到北京复印上百篇科研论文

朱松纯出生于湖北鄂州梁子湖边的长岭镇。小时候,听城里来的人说计算机能和人下国际象棋,他感到十分好奇,长大了想当科学家的想法在年少的朱松纯心里默默扎根。198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大学期间,朱松纯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去旁听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还选修了研究生课程——神经网络课。大三时,他给生物系认知科学实验室老师写信,申请获得了参与早期视觉注意机制研究的机会……

「可否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纷繁复杂的智能现象,实现通用的人工智能?」上大三时,朱松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当时,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刚刚起步,参考资料匮乏。为了搜集资料,朱松纯和同学坐火车到北京,在国家图书馆复印了上百篇科研论文,装进双肩包里,背回学校,跟同学们一起研读。

1996年,当朱松纯获得博士学位时,他已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他第一次用统计的方法,将困扰计算机视觉领域20多年的基础问题——「什么是纹理」,用数学模型准确地刻画了出来,以颇具前瞻性的眼光向领域内的传统范式发起挑战。

「时不我待,一定要做出些原创性成果。」朱松纯说,因为科研任务很重,他经常在实验室工作到很晚,下班回家时,看着天上的皓月,心情格外舒畅,「科研过程中那种张弛有度的体验令人难忘。」

归国后在北大、清华培养研究队伍

2020年8月底,在国外留学、工作多年后,朱松纯回到北京,筹办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胜出,不仅要走原创技术路线,还要有一支自己的研究队伍。」为此,朱松纯加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打造全新的、本博贯通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积极推动成立北大智能学院。

朱松纯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与各学科的交叉发展。所以,他将人工智能学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新工科」「新文科」的大交叉背景下的「通识」专业。

在朱松纯推动下,北京大学在元培学院建立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清华大学在自动化系设立了因材施教培养计划通用人工智能方向。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有一种智能陪伴机器人,可以陪主人公一起学习、玩耍。当主人公情绪失落时,智能陪伴机器人会安慰他,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与只能完成单一任务的智能体不同,这种智能陪伴机器人是一个通用智能体。这正是朱松纯孜孜以求的研究目标:打造具有自主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以及社会协作能力,同时符合人类情感、伦理和道德观念的通用智能体。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以‘大数据,小任务’为架构的‘鹦鹉范式’,转换为以‘小数据,大任务’为架构的‘乌鸦范式’。」朱松纯解释,鹦鹉学舌是通过重复训练实现的简单模仿,是一种低级智能;乌鸦喝水看似简单,却属于自主推理行为,是由价值与因果驱动的高级智能,也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他研究的人工智能更有「心」

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组建工作进展顺利。在创建之初,朱松纯就希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根基,以原创技术路线,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创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不少海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仅两年时间就先后吸引200多人加入,组建了通用视觉、自然语言与人机交互、机器学习、认知计算与常识推理、多智能体、机器人等多个研究团队。

「不随大流」是许多人对朱松纯的评价。在参与「可解释人工智能」科研项目时,很多专家采用可视化深度学习方案,朱松纯则另辟蹊径,确立了全新研究范式。在朱松纯的带领下,这项成果最终被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和【科学·机器人学】同时刊登,被评价为「将人机团队合作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很多人认为只要数据越多、算力越强、模型参数越大就行了。但我认为,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仅靠数据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探索另外一种路径——为人工智能立‘心’。」近日,在湖北鄂州召开的莲花山研究院二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朱松纯分享了他的思考,实现由「理」到「心」的过渡以及从大数据到大任务、从感知到认知的飞跃,是未来10—20年的学术前沿,也是智能学科需要承担的核心使命。

「三十功名逐一统,八万里路怀家国。」朱松纯的办公室挂着这样一幅书法作品,准确诠释了他过去30年科研逐梦的历程,也表达了一心报效国家的深厚情怀。

展望未来,朱松纯豪情万丈:「我们的目标是把北京建设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策源地。」

极目新闻综合观英阁、人民网、科技日报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