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夸父追日」,「后羿射日」这些故事,暗藏了哪些天文密码呢?

2024-08-26科学

小时候,听到这些故事,就感觉很疑惑,特别是 夸父追日 后羿射 。总是在想,一个人怎么可能追得上太阳呢?天天追太阳有啥意思呀?一个人怎么可能把太阳射掉?天上为什么有10个太阳呢?

还有一个人怎么可能补天呢?一个人怎么可能飞到月亮上呢?当然神仙或许可以做到,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中国的神仙都曾经是一个人,人太厉害了,就变成了神。

这些疑惑,一直在心里,一直也没有找到答案。

直到而立之年后,开始对中国古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度疯狂学习不能自拔,随着各种知识的串联和融合,才慢慢解开了这些疑惑。

其实,这些故事,都关联到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天文历法」。

为什么要有「 天文历 」,因为中国率先进入了「农业文明」,为什么中国率先进入了「农业文明」,因为中国特有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特别是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携带的细土。

季风带来的降水,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风化后的岩石会形成细小的土壤颗粒,这些颗粒随着水流和风力的搬运,最终沉积在黄土高原上, 就形成了 黄土高原上的细土层。

因为植物的生长,和季节息息相关。 所以要大规模发展农业,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每年和每月的时间循环。

如果时间日期都搞不清楚,那么农业的收成,必定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现代人来说,确定一年中的季节和日期,感觉就是查查日历的事情。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这可是一件生死攸关、非常难做到的大事。

可以说, 天文历法 ,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一条主线, 「天文历法」 的发展,直接关联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样,其它文明,也一样被 天文 历法 所制约。

「天文历法」 有三大参考系,一个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系,一个是以月亮作为参考系,还有 一个是以星 系作为参考系 「天文历法」 需要各种各样的数学计算, 所以中国的数学 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大参考系,分别对应年、月、日,即地球公转,月亮的阴晴圆缺,和地球的自转。就像是一个钟表的三个指针。

普通 钟表的 时针 、分针和秒针,三个指针是符合 六十进制的 ,是完全合拍

但是,对于天时这个大钟表来说, 麻烦之处在于, 、月、日这三个指针,不是完全符合某种标准的进制规律的。

先看太阳回归年:

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为标准的周期,称为公历年,或 太阳回归年。 指的是地球在其轨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一年是365.2422天。

再看月亮回归月:

农历月即朔望月,是指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的过程。

朔望月周期包含四个阶段: 朔: 看不到月球的明亮部分; 上弦月: 月球的一半被照亮; 望: 月球完全被照亮,我们可以看到满月; 下弦月: 月球的另一半被照亮。

朔望月的平均周期是29.53059天,这个时间,会因月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引力的影响而有微小的变化。

标准的阴历就是以月亮的回归周期来计算;

标准等阳历就是以太阳的回归周期来计算。

中国的 农历 ,也称为阴历,其实叫阴历并不适合,因为中国的农历,兼顾了太阳和月亮的周期,叫阴阳历更为合适。

中国的农历,完善的结合了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阳历年,和月亮的朔望月周期。

由于朔望月的周期不是整数,所以阴历的一个月通常是29天或30天,一般交替出现。

按照 一个标准月亮周期 29.53059天来算 ,那么 一个阴历年通常包含12个 月,大约是354或355天。 因此,阴 历年比 阳历年 365.2422天,每年少了 大约11天。

为了使农历与四季保持一致, 大约每3年一个周期,加入一个额 外的月份,这个额外月份

「闰月」 的年份,农历的一年可以有13个月,大约是383、384或385天。 "闰月" 的设置是根据天文算法来决定的,以确保农历月和阳历年的同步。

因为在天时这个大钟表中,年的周期和月的周期无法完整对应。在中国阴历中,每四年就 通过 「闰月」 来调整,相当于 人为地拨动了钟表上的月亮指针,使月亮指针和太阳指针同步。 这就兼顾了阴历和阳历。

现在使用的阳历,也就是所谓的公历 (格里高利 历) 。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称为回归年,约365.2422天。

按照整数天来算,一年有365天,每四年增加一天,这 一年称为 ,以补偿每年多出的约0.2422天。 这一年要增加一天,即2月有29天,而不是往常的28天。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一直是遥遥领先。

中国到了春秋时期,历法已经很成熟了。 那时候,人们把太阳回归年精确到了 365 天又 1/4 天,与现在的阳历年 365.2422天已经 十分接近。 把月亮的周期精确到了 29.5308 天,与现在的月亮周期 29.53059天也 相差无几。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 更进一步 ,编订出 「大明历」 ,把一年的周期,确定为 365.24281481

宋朝的 【统天历】 ,把太阳回归年精确到了 365.2425 日,几乎和现在的阳历年365.2422日完全一致了。 欧洲著名的【格里历】,即当今世界通行的公历,比 【统天历】 晚了 383 年。

古罗马时代的天文历法,更加落后更加混乱,一开始他们 一年是304天,每年十个月,其中六个月 30 天,四个月 31 天,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既不看月亮的阴晴圆缺,也不看太阳的四季变化, 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 所以,可能当时的罗马人,连自己的年龄也不一定搞得清楚。

后来罗马领袖庞培留斯更新了天文历法,在每年的头和尾各加了一个月。算是按照了月亮的周期来算,这样一年就有了355天。但是他们的数学能力,又没法兼顾太阳周期了。

所以,罗马人的季节,经常是来回漂移的。这种连季节都无确定的天文历法,怎么可能支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呢?

再回归到中国。中国的先贤们, 通过严谨的天文观察,和严密的数学计算, 最少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相当成熟的天文历法。

并通过对一年的四季的不断细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了完整的24节气。如下图:

【二十四节气歌】,原文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有了成熟的天文历法,农业生产才可能得以发展,中华文明才能不断发展。

现在 中国天文历法的过程大致 介绍 了,终于可以回答 文章最开始的疑问 了。

在商周之前,中国古代的先贤,其实很早就开始进行天文历法的努力了,并且是一代一代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夸父追日」: 其实就是有一个叫夸父的先贤,为了建立天文历法,每天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长年累月的记录,建立了天文历法的基础。所以就叫追日。

「后羿射日」: 其实是说,当时的天文历法比较混乱,每个部落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历法体系。随着种族的融合和人口的扩张,需要进行相对统一的农业生产。

但是,当时的多套历法体系,给农业生产带了极大的混乱。所以一个叫后羿的先贤,就取长补短,汇集了各家历法的优点,最终形成了一套更完善的历法体系。所以叫射日。

这里的十个太阳,也不一定就是有十种历法体系的意思,十个太阳,只是代表有多种历法体系的意思。

「女娲补天」: 是说当时天文历法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一个叫女娲的先贤,用各种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当时的天文历法,所以就叫补天。

「嫦娥奔月」: 是说通过观察和记录太阳,通过严密的数学计算,建立的太阳历法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一个叫嫦娥的先贤,通过观察月亮的周期,在阳历中补充了月亮周期,使阳历和阴历协调一致,进一步完善了天文历法。所以叫奔月。

历史上那些以「秦」冠名的地名,隐藏着哪些历史密码呢?
人工智能只需听声音6秒就能描绘你的长相,凭什么呢?
我国的三大护国神山,您知道是哪三座神山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签发的任命书,见证开国元勋的初心使命
「关东」从函谷关以东或潼关以东地区,是如何成长为整个东北地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地名有文化